尤 坤 王 勇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精神疾病防治院精神科,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好發(fā)于青壯年,且癥狀復雜多變,多有思維、感知覺、意志行為、情感、認知功能等方面的障礙[1],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學習等造成嚴重影響,需引起重視。臨床上治療精神分裂癥多以藥物治療為主,但臨床可選擇的藥物類型多種多樣,且效果不一[2]。阿立哌唑為抗精神類藥物,可用于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短期對照試驗曾明確了其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但常規(guī)劑量下也可能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奧氮平作為第二代抗精神疾病藥物,主要應用于精神分裂癥與其他有嚴重陽性癥狀的精神病治療中,鎮(zhèn)靜作用強,無椎體外系反應,但有嗜睡、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盡管臨床上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藥物治療研究越來越多,但多數(shù)報道的是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3-4],對糖脂代謝的影響報道十分少見。為了進一步比較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阿立哌唑與奧氮平治療的效果及其對糖脂代謝的影響效果比較,我院就2018年7月 ~2019年7月收治的240例患者分組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240例。納入標準:有完整臨床資料,均為住院患者,確診滿足CCMD-3有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5],年齡20~60歲,病程≥1年,簽署知情同意書,均隨訪6個月以上。排除標準:癲癇、昏迷、腦血管病變、煙酒依賴癥、人格障礙、嚴重心肝腎病變、惡性腫瘤、單純性肥胖、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肝腎功能異常、妊娠期或哺乳期等患者。此外,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120例。對照組中男67例、女53例;年齡20~58歲,平均(44.3±2.3)歲;病程1~8年,平均(3.5±1.5)年。觀察組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20~59歲,平均(44.1±2.6)歲;病程1~8年,平均(3.3±1.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選擇奧氮平(江蘇豪森藥業(yè),H20052688)治療,口服,初始劑量每天5mg,逐漸增加,2周達到每天10~30mg,且維持該劑量。觀察組選擇阿立哌唑(上海上藥中西制藥,H20041506)治療,口服,初始劑量每天5mg,逐漸增加,2周達到每天10~30mg,且維持該劑量。兩組患者連續(xù)治療1個療程(均以4周計),且隨訪≥6個月。
比較兩組療效、糖脂代謝指標、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療效[6]:通過治療前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減分率判斷療效,其中減分率≥75%為基本痊愈;減分率≥50%、<75%為顯效;減分率≥25%、<50%為有效;減分率<25%為無效??傆行?基本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糖脂代謝指標:糖代謝指標包括空腹血糖與餐后2h血糖,脂代謝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LDL-C)。入院次日及治療后抽取晨空腹肘靜脈血5mL,分離血清后,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糖與血脂指標。
應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稍高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血糖代謝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治療前兩組TC、TG、HDL-C、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TC、TG、HDL-C、LDL-C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比較(x ± s ,mmol/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脂代謝指標比較(x ± s ,mmol/L)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精神分裂癥多有行為、情感、思維等障礙,主要特征為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不協(xié)調(diào)[7],且病情遷延難愈,反復發(fā)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會導致患者的精神衰退,影響正常的學習與工作,使生活質(zhì)量明顯下降[8]。隨著近幾年社會競爭激烈,中青年群體生活節(jié)奏加快,生活壓力、工作壓力、情感壓力等增加,導致精神分裂癥發(fā)病率有所升高[9]。精神分裂癥需長期藥物治療,而藥物又可分為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與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不同的藥物治療效果不一[10]。就目前我國抗精神病用藥來看,奧氮平與阿立哌唑是常用的兩種藥物,關于二者的研究報道也不斷增多,但多數(shù)是對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的比較,而關于糖脂代謝的影響研究相對較少。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稍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TC、TG、HDL-C、LDL-C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jié)果與同類研究[11]相似。盡管精神分裂癥在近幾年研究逐漸深入,但對其具體的病因至今并不明確,可能與家族史、心理、疾病、環(huán)境及壓力等因素有關[12]。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患者在青壯年中呈緩慢或亞急性發(fā)病,表現(xiàn)多樣化,有思維障礙、行為障礙、感知覺障礙等主要癥狀,且部分患者還伴有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diào)。本病患者一般情況下有正常的意識、智能,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損傷認知功能,加上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等,還會導致生活質(zhì)量降低[13]。藥物治療是目前主張的主要療法,如奧氮平、阿立哌唑,其中奧氮平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對多巴胺受體、膽堿能受體、5-羥色胺受體等均有不錯的拮抗效果,其中拮抗多巴胺受體可能與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治療有關,而5-羥色胺-多巴胺受體的拮抗作用則可能與陰性癥狀治療有關[14-16]。阿立哌唑作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也是5-羥色胺-多巴胺系統(tǒng)穩(wěn)定劑,對突觸前多巴胺受體有拮抗作用,在其活動過高時發(fā)揮作用,下調(diào)其水平,從而達到治療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的作用[17-18]。本研究中對糖脂代謝的影響進行了調(diào)查,與奧氮平比較發(fā)現(xiàn),阿立哌唑?qū)μ侵x的影響更小,即阿立哌唑治療后患者的血糖與血脂水平波動更小,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僅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TG、HDL-C、LDL-C等輕微升高或下降,但對照組治療患者則波動幅度較大。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阿立哌唑與奧氮平治療可取得相似的療效與安全性,但是阿立哌唑?qū)μ侵x的影響更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