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炯銳
(運城學院生命科學系,山西 運城 044000)
在高校的園林專業(yè)課程當匯總,園林植物的遺傳育種學使其中的重要必修課程,經過了多年以來的教學經驗積累,這門課程已經實現(xiàn)了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并對于多媒體技術進行了充分的應用,通過應用圖片、影響等內容實現(xiàn)了教學的立體化和真實化,利用這些豐富的教學方式來達到了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效果。所謂立體化教學模式就是通過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們將所學的知識建立成為知識的網(wǎng)絡,從而使得學生們能夠從多個維度去對所學內容進行感受,從而達到教學之間的有機融合。在園林專業(yè)當中,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是非常很重要的一門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特點在于綜合性和地域性較強,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季節(jié)性[1]。通過學科這門專業(yè)課程,使得學生們能夠學會如何去進行植物品種的培育,并為日后的園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的教學效果,對于園林植物育種學的立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探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實際上建立立體化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并通過建立更加積極開放的高效率教學機制來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提升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這門學科是園林專業(yè)中的重要課程內容,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們建立正確的育種思維,并提升學生們在育種方面的技能水平[2]。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這門學科所涉及到的信息量相對較大,并且有著較為抽象的理論,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同時在實驗的過程中需要花費較長的周期,具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特征。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所能夠帶來了教學效率較低,為了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更多高等級的應用人才,優(yōu)化教學資源和措施,對于這門課程的立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探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1)實驗過程過于程序化。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并利用實驗教學過程來進行輔助性的教學。也就是說,在這門學科中的實驗教學過程目的就是為了加深學生們對理論學習的理解,因此所安排的實驗內容多為驗證類型的實驗,缺乏其他的設計性以及綜合性的實驗內容。在開展實驗課之前,由教師來進行材料的準備,并在實驗前對學生們進行具體操作過程和實驗原理的講解,這種實驗的課程模式缺少足夠的創(chuàng)新性,學生們只能夠按照程序來進行實驗,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么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3]。
(2)實驗課的課時不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的專業(yè)課時較少,高校當前所采用的課程管理模式要求教師必須按照相應的安排來進行教學工作。園林植物需要長時間的周期來進行生長,進行實驗的準備工作往往需要花費較長的一段時間,有時甚至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反應出植物的遺傳育種規(guī)律和結果。再加上植物容易受到氣候情況的影響,不同的植物進行開花授粉的時間也各不相同,所以如果按照學校安排的課時來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那么該門課程的教師則不得不精簡大部分內容,在實驗課當中為了進行完全部內容只能夠讓學生們進行觀察實驗,而不是親自操作實驗,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是不利的[4]。也就是說,因為學時的限制導致教學中只能安排為基礎性的內容,無法真正形成系統(tǒng),教學質量則難以得到提升。
(1)教學方式立體化。在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的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教學方式包括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包括了教師指導學生們進行學習的方法。在對教學內容和任務進行明確后,那么就需要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提升教學效果。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人們進行知識更新的速度飛快,所以對這門專業(yè)課程的教學要求也所有提升。在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主要采用討論和講授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工作,通過分組的討論和教師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能夠在日后數(shù)量掌握資源調差的方式方法,同時也會將啟發(fā)式教學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們所學的知識來切實掌握雜交育種的技術[5]。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并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掌握瘦削原理以及育種方式。以往的黑板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必須對于現(xiàn)代教學技術進行充分的應用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的。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這門課程有著很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季節(jié)性和地域性,所以十分有必要通過現(xiàn)代教學技術來提升教學質量。例如通過多媒體來對課堂教學進行輔助,使得原有的靜態(tài)教學模式變得更加生動直觀,以便于學生們更好地去理解,同時也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6]。為了能夠在課堂中更加充分地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積極借鑒一些優(yōu)秀的高校課堂教學課件,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對其進行適當?shù)恼{整和刪減,例如圖片、視頻等內容的而應用,通過內容技巧化的過程來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教學資源立體化。首先,在對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的備課過程中,可通過OFFICE 軟件來進行知識點的提煉,并將其融入到教案當中,然后將其復制分別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們在課堂中無需記錄筆記,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聽課上,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其次,這門課程所設計的內容和學科較為廣泛,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很難進行理解,所以可通過網(wǎng)絡資源中的圖片或者視頻來配合課堂講解,并將一些調查科研內容加入到其中,有效增加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的感性認識,從而提升教學質量[7]。第三,在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全部局限于教材內容當中,也可以選擇搭配一些其他優(yōu)秀的教材,例如程金水教授主編的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和戴思蘭教授主編的園林植物育種學和園林植物遺傳學等等。通過不同風格的教材來讓學生們獲得更多的相關專業(yè)知識,進而對他們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充分的完善。第四,在園林植物專業(yè)課程中,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必修課程,這門必修課程中的實驗內容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提升學生們的實踐操作水平和對相關技術的掌握程度。所以在進行實驗內容設置時,應以設計和驗證類型的實驗為主,對于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相關的部分技術進行覆蓋。在具體的實驗過程當中,應引導學生們使用已經掌握的技能來進行實驗的操作,并通過這個過程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對其進行消化。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分裂時,以往都是對已經壓好的細胞減速分裂切片進行直接觀察,而由學生們親自來進行全部過程的制作和處理,則可有效加深學生們對遺傳連鎖互換規(guī)律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們對這些內容的學習興趣,不再是為了實驗而實驗,達到了立體化教學的效果[8]。最后,在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教學中,應該對原有的考核方式進行轉變,通過多種考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來使得最終的結果更加的客觀準確。例如實驗成績考核、課堂提問考核、考勤記錄、課程考試等等內容的結合,來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應出學生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需要對這門學科的教師教學水平進行反饋,以增強這門學科的教學質量。
立體化教學是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探索,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及師生互動的相互融合,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立體化教學方法,把學生引進生命科學的大門,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現(xiàn)代教學模式的轉變。每位高校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采用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與時俱進,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