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琳,師 晟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
敦煌地處新疆、甘肅、青海三省(區(qū))的交匯處,位于甘肅省最西端,坐落在黨河和疏勒河流經(jīng)的最大的綠洲上,是“絲綢之路”西出玉門關與陽關的主要門戶。敦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物產資源極大地推動了敦煌的繁榮與發(fā)展。直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透過敦煌的古跡,了解其在古代的繁榮景象。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繁榮,對外來文化接受程度最高的朝代。莫高窟的古跡深受唐朝文化風俗影響,具有磅礴的氣勢。觀其局部細節(jié),古跡既精致又極具特色。觀其整體造型,古跡明凈大方又富麗堂皇。筆者以莫高窟唐代藻井古跡作為研究對象,概述其結構、內容與特點,探討其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的可行性。
藻井是室內頂棚的裝飾,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多用于宮殿、寺廟、佛壇中。藻井呈倒置斗形,下大頂小,中心向上呈凸起狀,四面呈斜坡狀外斜,如同傘蓋一般,由斗拱承托。在藻井的中心方井中繪有主題作品,周圍飾以紋樣圖案加以點綴,紋樣圖案呈延伸狀向上層層展開,寓意上天的崇高。
現(xiàn)存莫高窟唐代藻井的洞窟根據(jù)內部結構的不同,可分為覆斗頂洞窟、殿堂洞窟、大像洞窟等。其中,覆斗頂洞窟的頂部像一個倒置的漏斗,因而得名覆斗頂,在唐代,大多數(shù)的覆斗頂洞窟會在洞窟的西部設置一個龕,也有一些洞窟會在其他方向設置一個龕或多處開龕。殿堂洞窟的結構與覆斗頂洞窟的結構類似,區(qū)別在于,殿堂洞窟設有中心佛壇,在佛壇上塑有佛像,佛像身后有背屏隔開,使信徒可以環(huán)繞佛壇進行禮佛。大像洞窟則是由窟洞內的正壁上修筑有巨大塑像而得名。
初唐時,藻井的主要特征為井心較大,四周邊飾較少,著重突出井心紋樣(如圖1所示)。盛唐時期,藻井的井心逐漸縮小,周圍的邊飾層次越來越多。中唐與晚唐時期,受政治、文化等因素影響,不再出現(xiàn)新的紋樣。
圖1 莫高窟唐代藻井紋樣
莫高窟唐代藻井的各種復雜紋樣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母紋樣演化而來。唐代出現(xiàn)的母紋樣主要包括忍冬紋、卷板云頭紋、葉形紋、圓珠紋等。
初唐時期的代表性藻井紋樣根據(jù)中心方井的結構與內容不同,可分為葡萄石榴紋、石榴蓮花紋、蓮花紋等(如圖2所示)。其中,葡萄石榴紋藻井的內部結構多以十字型或米字型作為中心構架。石榴蓮花紋藻井的內部結構主要以石榴蓮花為主,與葡萄石榴紋藻井相似,也采用了十字型的構架。蓮花紋藻井種類繁多,根據(jù)花瓣形狀與數(shù)量的不同,可分為平瓣蓮花紋藻井、桃型瓣蓮花紋藻井、異形蓮花紋藻井等。平瓣蓮花紋藻井的中心方井的蓮花花瓣平平舒展。桃型瓣蓮花紋藻井的中心方井繪有重瓣蓮花,外層蓮瓣特別大,呈桃形,內層蓮瓣為卷云紋,再附以小葉,內外兩重蓮瓣相迭成一整體,形成盛開之狀,是其典型特征。所謂“異形蓮花”,實是難以歸類,反映了新舊更替時期,新的紋樣蜂擁而來,畫工們對于如何選用新紋樣,利用舊紋樣,組構新樣式的藻井裝飾,都還在探索之中。
圖2 莫高窟唐代藻井紋樣
盛唐時期的藻井紋樣主要分為桃型瓣蓮花紋、葉形瓣蓮花紋、團花形蓮花紋、雜花形蓮花紋等(如圖3所示)。其中,桃型瓣蓮花紋由多瓣蓮花組成,花形飽滿,內層環(huán)繞云頭紋或橢圓內卷頭紋。葉型瓣蓮花紋由多片多裂圓葉組成,平鋪展開。團花形蓮花紋主要由桃形蓮瓣、葉形蓮瓣、橢圓內卷云頭紋與小花紋組成。雜花型蓮花紋則是由沒有固定規(guī)律的雜花紋組成。盛唐時期的藻井邊飾紋樣主要有蓮花紋、團花紋、菱形紋、半團花紋、珠串紋、纏枝百花紋等。盛唐時期,貿易往來頻繁,民族文化互動頻繁,經(jīng)濟空前繁榮。受此影響,藻井紋樣迅速發(fā)展,無論是結構、色彩、繪制手法,都愈來愈趨于細致、艷麗、精美。
圖3 莫高窟唐代藻井紋樣
中唐時期,敦煌被吐蕃所占,這一時期莫高窟的裝飾圖案開始由繁復變得簡單,在色彩上,也由原來的艷麗變得清新雅致起來。這一時期,藻井中心方井的紋樣主要包括團花紋、茶花紋、蓮花紋等。其中,蓮花紋藻井又分為平瓣蓮花紋與卷瓣蓮花紋。平瓣蓮花紋藻井的中心方井花形簡潔,花瓣平展,單層,無裂。卷瓣蓮花紋的外圍為正圓形,瓣片回卷呈包合狀,如同一朵欲綻的花蕾,花中或有獅子、團龍、伽陵頻迦鳥等禽獸紋,是藻井紋樣中繪飾最多的一種。藻井邊飾紋樣主要包括團花紋、垂幔紋、珠串紋等。
近年來,以“新國潮”為代表的中華元素持續(xù)引爆市場熱點,引領行業(yè)風潮。將藻井紋樣中的元素應用于服裝設計中,需要大膽創(chuàng)新。紋樣中跳躍的色彩構成,大量應用的互補色與冷暖色,不同的明度與純度,以及復雜多變的色彩結構與層次,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敦煌博物館曾推出一系列以藻井紋樣元素為設計靈感的創(chuàng)意產品,一經(jīng)推出即大獲好評。此外,央視春晚、湖南衛(wèi)視晚會的服裝設計師也是藻井紋樣的忠實愛好者。設計師對藻井紋樣進行提煉,并融入了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舞蹈服中,還將國外的刺繡手法與中國傳統(tǒng)刺繡手法融合創(chuàng)作,以藻井紋樣為核心,開發(fā)了一系列團扇產品。
2019年1 月,騰訊跨界聯(lián)合敦煌研究院,推出一款創(chuàng)意互動小程序“敦煌詩巾”,將敦煌的文化元素與服裝配飾設計相結合。用戶可以在小程序中通過自己動手制作的方式,結合敦煌壁畫元素,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產品。用戶不僅可以將自創(chuàng)的產品展示在數(shù)字展覽館中,以供所有使用該小程序的網(wǎng)友觀賞,還可以選購設計師制作的產品。
中國高級女裝品牌“蓋婭傳說”的設計師也曾將藻井紋樣元素運用到服裝配飾的設計中。2019年7月,該品牌舉辦“畫壁·一眼千年”春夏時裝發(fā)布會,推出融入大量藻井紋樣元素的禮服(如圖4所示)。設計師熊英使用古法布料,經(jīng)蘇繡、羽繪等多道工序加工,在極大程度上還原了藻井紋樣的華美與富麗。
圖4 藻井紋樣元素禮服
憑借這些出色的產品組合策略,讓我們在幾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能感受到敦煌文化帶來的魅力。莫高窟的設計元素給予當代設計師獨特的靈感與啟發(fā),應用到服裝配飾上,可以賦予作品特有的靈魂。中國風的設計不應該浮于表面,而應該向更深層次進行探索。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我們不僅要善于吸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要善于創(chuàng)新,敢于創(chuàng)新。
筆者以莫高窟唐代藻井紋樣為研究對象,概述了初唐、盛唐、中唐與晚唐時期莫高窟的藻井紋樣結構、內容與特點,列舉了藻井紋樣元素在當代服裝配飾設計領域中的應用案例。藝術創(chuàng)作總是強調不斷創(chuàng)新,在風格、內涵、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強調與眾不同,而莫高窟的藻井古跡具有巨大的藝術價值,對現(xiàn)代服裝配飾設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