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華
(漯河市中西醫(yī)結合眼科醫(y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AMD是臨床眼科多發(fā)疾病,常見于45歲以上人群,即指黃斑區(qū)域結構衰老性病變。目前,臨床尚未確定其病因,大多學者認為與中毒、營養(yǎng)障礙、慢性光損傷、遺傳等存在相關性。目前,臨床西醫(yī)多采用藥物治療,如激素類、抗氧化劑、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等,治療效果并不理想[1]。本文為尋求一種更有效治療措施,對54例AMD患者應用中醫(yī)治療,具體如下。
篩選2017年12月~2019年4我院符合“老年黃斑變性臨床診斷標準”1 0 8 例A M D 患者,用抽簽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 4 例中,男3 8 例,女16例,年齡52~70歲,平均(66.1±5.8)歲;觀 察 組5 4 例 中, 男4 0 例、 女1 4 例, 年 齡54~71歲,平均(65.8±6.0)歲。分析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予以口服維生素E膠囊(浙江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03539),1粒/次,3次/d;口服硫酸鋅(北京市平谷雙燕化工廠 ,國藥準字H11021744)50 mg/次,2次/d;口服維生素C片(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國藥準字H21022862),0.1 g/次,1次/d。
在其用藥基礎上,觀察組給予中藥黃斑復明湯治療,方劑:取女貞子、枸杞子、丹參、當歸、夏枯草各1 5 g,黃芪1 2 g,山楂、石菖蒲、清半夏、鱉甲、穿山甲、茯芩、黨參、菟絲子各10 g,三七粉3 g,以水煎煮,早晚分服,1日1劑。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2月,觀察效果。
顯效:治療后患者視力提高3行或以上,病癥體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療后視力水平提高1~3行,癥狀開始好轉;無效:治療干預后,患者視力、癥狀等改善不明顯,甚至病情加重。
采用S P S S 1 7.0 處理計數(shù)、計量資料,分別采用x2、t進行檢驗,并使用百分數(shù)%、平方差(±s)表示,檢驗結果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觀察組54例中,顯效17例、有效3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74%;對照組54例中,顯效3例、有效33例、無效18例,治療有效率66.67%。統(tǒng)計學顯示,對照組有效率66.67%低于觀察組90.74%,明顯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7.283,P<0.05)。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A M D 發(fā)生發(fā)展與衰老有關,因此,西醫(yī)治療中多采用維腦路通、維生素E、C等藥物治療,并無特效治療措施;但隨著研究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單純西藥治療效果欠佳[2]。中醫(yī)理論認為,該AMD屬于“視瞻昏渺”病,指出人體腎臟為先天根本,腎臟決定機體強弱,主盛衰;而AMD患者隨著年歲增加,機體各臟器功能下降,自身腎氣不足、腎精虧損;而黃斑區(qū)與脾臟有密切關系,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乃后天根本,脾臟虛弱造成目失濡養(yǎng),脾失健運、痰濁阻滯造成眼底色素紊亂、滲出及玻璃膜疣;脾虛導致脈絡瘀滯,使黃斑區(qū)供養(yǎng)、供血不足,刺激形成新生血管,影響視力水平[3]。因此,其病機在于痰瘀互結、瘀血阻滯,治療應以化痰散結、活血化瘀、健脾補腎為主。
本文采用黃斑復明湯對觀察組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相比于單純西藥治療,聯(lián)合中醫(yī)效果更佳。經(jīng)分析,黃斑復明湯中,以菟絲子、枸杞子、女貞子為君藥,發(fā)揮益精明目、補益肝腎的效果;茯芩、黃芪為臣藥,起到利濕化濁、健脾益氣作用;再佐以當歸、穿山甲、丹參、山楂祛瘀散結、活血通絡,三七粉化瘀止血,夏枯草、鱉甲軟堅散結,半夏化痰散結作用;輔以石菖蒲利濕濁、通玄府、開目竅;以上主要合用,共奏化瘀止血、利濕化痰、補腎健脾的功效[4]。
綜上述,對AMD患者應用西藥聯(lián)合中藥黃斑復明湯治療,效果確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視力水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