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新
(銅陵民建會員 銅陵有色金冠銅業(yè)公司,安徽 銅陵 244000)
2019年8月5日,由于受近期國際貿易爭端不斷、美聯(lián)儲降息、中美經貿談判進展不順以及美方聲稱將對剩余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等綜合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雙“破7”。這自2015年8月11日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經歷了多次即將“破7”而后在6.96關口收回失地以來首次“破7”,也是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huán)境風云變幻,霸權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少數(shù)國家通過推行強權政治,匯率出現(xiàn)階段性異常波動[1]。
(1)國民經濟恢復時期(1949年~1952年底):在新中國剛剛成立這一階段,金融人才缺乏,人民幣貶值極度嚴重,1948年我國發(fā)行人民幣在建國初年由于通貨膨脹等因素截止于1952年匯率調整近百次。
(2)1973年~1978年,西方貨幣實行浮動匯率,人民幣實行貿易內部結算價。人民幣實行釘住一籃子貨幣的“釘住匯率制”。1971年12月、l973年美元兩次貶值,以后美元匯率又持續(xù)下浮,1972年人民幣匯率偏離2.46人民幣/美元后,人民幣快速升值。這一期間匯率調整頻繁,僅197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就調整了61次之多,l979年升值到1.49人民幣/美元的水平,匯率高估現(xiàn)象不斷趨向嚴重。
1978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進入改革開放中的經濟轉。自1981年1月1日起,試行人民幣對美元的貿易內部結算價,同時公布牌價,仍采用“釘住匯率制”的計價原則。
我國在1085年進行了內部結算價的制度取消,從而改變?yōu)楦m合國際貿易的官方匯率方式,進行國際化的外匯交涉。從1985年到1990年我國進行對于官方匯率不斷調整,下調了12.5%的對美元比值,并且因為1988年到1993年的國內金融波動、通貨膨脹等因素,官方匯率又在下降,在1993年年底對美元比價到了最低的8.2人民幣/美元。但在1993年后,國家級進行了對于市場的部分干預與調控,將官方匯率進行調整到正常范圍[2]。
在1994年我國進行了外匯調劑價與官方匯率的相掛鏈,通過管理浮動匯率制來進行對于市場的需求供應,從原有的行政干涉轉為市場機制調整。從此后人民幣進行了相對穩(wěn)定的運行態(tài)勢。
1994年~2005年采用事實上頂住美元的單一匯率制。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并軌,事實上是實行了盯住美元匯率制度。其中近10年里,固定匯率為1美元=8.28人民幣。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從此,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逐漸形成更富彈性的匯率機制。2010年6月19日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2014年3月15日:人行決定自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根據(jù)人民銀行公布的中間價數(shù)據(jù),2005年初~2014年底,人民幣累計升值達26%。
人民幣外匯匯率由2014年1月30日1美元兌換6.0408元貶值到2019年8月7日1美元兌換7.0657元,累計貶值16.97%。
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一度呈現(xiàn)對美元單邊升值的態(tài)勢,直到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趨方向出現(xiàn)調整,出現(xiàn)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現(xiàn)象,爾后且有漲有跌,即目前所說的雙向匯率波動。由于人民幣匯率變化主要是由市場供求因素決定的,因此,國際收支大幅順差是前期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升值的主要原因。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幅上升以后,隨著國際收支趨于均衡,匯率也將處于雙向波動,匯率的雙向波動也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走勢的主要趨勢,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進入了雙向波動新常態(tài)時期。
(1)認真研究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宏觀政策、實時關注形勢環(huán)境變化,提高應對匯率變化的預見性和敏感度。匯率受國家政治、經濟、技術水平、利率、通脹、進出口貿易差、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等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宏觀政策的變化而變動。匯率變動對一國企業(yè)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jié)作用,匯率變動頻繁或較大甚至會影響到一國政治經濟社會和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方方面面。對此,只有認真研究宏觀政策、實時關注形勢變化,積極有效應對匯率波動,提高自身的預見性和敏感度,才能有效化解因匯率波動給我們帶來的風險。
(2)建設高水平外匯管理團隊,培養(yǎng)優(yōu)秀外匯管理人才。當前,在國際政治環(huán)境風云變幻,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單邊主義時有抬頭,地區(qū)沖突和局部戰(zhàn)爭持續(xù)不斷的背景下,國際安全體系和經濟秩序受到沖擊,匯率作為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重要金融工具或手段,正面臨著大幅波動,為此,我們應當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外匯管理團隊,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外匯管理人才,時刻高度關注包含匯率變化在內的各類重大經濟風險,并加以積極有效應對與防范。
(3)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管理制度,規(guī)范外匯業(yè)務操作行為。外匯管理制度是各國或國際社會對于確定、維持、調整與管理匯率的原則、方法、方式和機構等所做出的系統(tǒng)規(guī)定。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著重大影響。從國家到企業(yè)乃至個人,只有依照外匯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規(guī)范外匯業(yè)務操作行為。
目前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主要是跟單信用證與貨款預付等方式,但是在匯率風險中不同的結算方式承擔風險不同。對于出口者來說,預付貨款過程中,如果人民幣升值就可以擁有更高利益,相同的在跟單信用證結算方法時,如果人民幣出現(xiàn)了升值的跡象,就要盡早結算,采取即期信用,減少收匯帶來的利率波動上的損失。
企業(yè)也可以通過向銀行申請辦理國際貿易融資來降低風險。常見類型有進口押匯、出口押匯、票據(jù)貼現(xiàn)、出口保理等。
(1)進口押匯是指申請人進行對外委托簽發(fā)進口信用證,在進行匯付通知書過程中,用單據(jù)作為貨運擔壓進行立即對外墊付進口貨款的方式,對進口商而言形成一筆外匯結款,在人民幣預期升值的情況下,將會產生匯兌收益,以此達到降低匯率風險的目的。
(2)出口押匯指的是進口商在進行貨物發(fā)放之后以單據(jù)形式對于銀行進行押匯申請,并且可以相對早的進行外匯收取。目前我國規(guī)定出口商在進行押匯出口手續(xù)完結后即可進行辦理,相對而言能夠降低匯率波動所帶來的損失。
(3)票據(jù)帖指的是銀行擁有一定的追索權,進行對于票據(jù)未到期的金融機構進行遠期收匯,也就是期化,出口商在這種銀行申請下能夠進行對于現(xiàn)匯的保留與外匯手續(xù)的持續(xù)辦理,可以相對高效率的降低風險,也可以使得自身的現(xiàn)金流能夠有效運轉。
(4)出口保理指出口商發(fā)貨后,采用商業(yè)承兌交單或賒銷方式收取貨款的情況下,由出口保理商對出口商出口貨物后形成的應收賬款,提供賬務管理與代收、壞賬擔保和融資的綜合性服務。在出口商將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出口保理商后即可獲得資金融通,出口商提前獲得的應收外匯賬款,這樣就達到了降低匯率風險的目的。
外匯衍生產品是一種金融合約,外匯衍生產品通常是指從原生資產派生出來的外匯交易工具,企業(yè)可以通過其來降低甚至鎖定未來匯率變動風險。外匯衍生產品基本種類包括外匯遠期、外匯期貨、外匯期權、外匯掉期、貨幣互換等。
(1)外匯掉期則允許企業(yè)和交易對手將自身承受能力較低的風險敞口替換為承受能力較高的風險敞口。
(2)貨幣互換是交易雙方同意按一定的匯率交換一定數(shù)額的兩種貨幣,在協(xié)議到期時,雙方按同樣的匯率換回各自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