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遼陽市圖書館,遼寧 遼陽 111000)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閱讀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圖書館倡導平等性和公平性服務,將知識傳遞和信息保障作為主要的發(fā)展目標??v觀世界圖書館服務的發(fā)展歷程,在實現(xiàn)相對均等服務后,對特殊人群的服務引起了公共圖書館的關注。在我國,全民閱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被提及,并且隨著公共圖書館法的實施,有效地促使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進一步提升了閱讀服務的效能。公共圖書館肩負著推廣公益文化和滿足公眾閱讀需求的職責,為滿足閱讀障礙群體的閱讀需求,亟需加強專業(yè)化、個性化服務,以確保閱讀障礙群體享受公平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權利。
閱讀障礙癥是一種隱性的殘疾群體,閱讀障礙癥患者通常其智商高于普通人水平。國際閱讀障礙癥協(xié)會在對其病理界定中指出:“閱讀障礙癥是源于神經系統(tǒng)的特殊學習障礙”,這類人群的腦部處理閱讀和拼寫功能與常人存在差異。國際上將這種障礙定義為一種原發(fā)性的復合型神經性疾病,其生理表現(xiàn)完好,但是在計算、記憶、方向和聽覺及視覺等運行方面存在障礙,是一種閱讀學習障礙表現(xiàn)。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四版(DSM-IV)對閱讀障礙的定義為“在有關閱讀正確以及理解程度的標準化測驗中,閱讀表現(xiàn)顯著低于預期應有程度者(指生理年齡,個別測驗智能,或與年齡相符的教育程度)”。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對閱讀障礙的定義為在閱讀技巧的發(fā)展上有特定顯著的障礙,無法完全以心智年齡,視力問題或就學不當來解釋者[1]。因此,國際上一般定義閱讀障礙群體為閱讀能力顯著低于應有的發(fā)展者,其表現(xiàn)特征見表1[2]。
表1 閱讀障礙癥群體的特征
1.2.1 環(huán)境因素。群體學習的環(huán)境氣氛以及同儕互動的影響,都會間接影響群體在閱讀時的成效,而群體閱讀理解成效好壞,其中因素之一是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針對不同學習風格的群體教導的策略是否適切,教學質量是否良善,也會影響群體閱讀理解的能力。此外,閱讀材料的結構性、一致性、清晰度及整體架構完整與否,也會影響群體對文章的詮釋。文章內容與文化背景不相符、或是未經驗的內容,將會降低群體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
1.2.2 個體因素。個人因素則包含群體的智力、先備知識、學習策略、歸因方式及后設認知[3]。智力是一切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智力的高低與閱讀理解有密切的關系;先備知識是指閱讀文章之前,群體本身具備的閱讀條件經驗不同,對于閱讀材料的詮釋也會有所不同;學習策略是指群體將所閱讀的文章做摘要、筆記、劃重點、推論及監(jiān)控理解的能力;歸因方式是指群體的內外歸因不同,會影響其對閱讀理解成敗的期望、對閱讀的努力程度及情緒反應、及對閱讀行為的表現(xiàn)及選擇;后設認知是指閱讀時,群體若能采取自我監(jiān)控,通過計劃、應用和評量,來增進對文章中主要概念的了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覺察自己的思考過程發(fā)展自己的后設認知技能,便能增進閱讀理解能力。障礙觀點的改變,使身心障礙者逐漸受到尊重,以及隨著自我擁護運動及自我決策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加上法律的增訂賦予人們享有自主權利,身心障礙者能更加自主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而許多研究也證實了自我決策的重要性,那些擁有更高自我決策能力的身心障礙者,其生活朝向能夠更正向地發(fā)展[4]。
20世紀40年代,國際圖聯(lián)(IFLA)開始關注閱讀障礙這一群體,并進行相關研究。同時,一些國家也逐漸關注閱讀障礙群體,為公共圖書館閱讀障礙群體服務提供支持,詳見表2。
表2 國外公共圖書館閱讀障礙群體服務的大事記表[5—9]
續(xù)表2
就目前而言,關于公共圖書館對閱讀障礙群體的關注度,歐美國家遠超亞洲國家。歐美國家對于閱讀障礙群體的服務起步較早,相關文件以及政策的頒布實施比較完善,目前已經形成閱讀障礙服務體系。而亞洲國家以日本和新加坡為代表,發(fā)展得相對較好。但在整個服務提供過程中,相關的機構在功能以及合作方面依然與歐美國家的政策存在差異,詳見表3。
表3 國外閱讀障礙群體的服務現(xiàn)狀[10—13]
2.2.1 政策與法規(guī)。我國關注閱讀障礙服務比較晚,2008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在《中國圖書館服務宣言(2008年)》中正式提出對閱讀障礙者的關注,指出閱讀障礙人群應囊括在被服務的對象之中。但是在此后的研究中,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服務體系和關注熱潮,文獻報道也是屈指可數(shù),因此沒有比較實際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呈現(xiàn)。截至2013年才有國家級相關社科基金項目得以立項。從2014年開始,全民閱讀被6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關于全民閱讀的法律法規(guī)先后頒布和實施,這也是我國開展和推廣全民閱讀得以付諸實踐的重要轉折點??梢姡菩腥耖喿x已經成為我國文化工作向前推進的重要舉措,同時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也為保障閱讀障礙群體的權益提供了法律支持,詳見表4。
表4 國內公共圖書館閱讀障礙群體服務的政策保障
續(xù)表4
2.2.2 省級公共圖書館閱讀障礙群體服務情況
通過對我國現(xiàn)階段省級公共圖書館的調研,可以分析我國在閱讀障礙群體閱讀方面的服務情況。本文選取了陜西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山西省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等11所省級公共圖書館作為調研對象,詳見表5。
表5 國內閱讀障礙群體的服務現(xiàn)狀
續(xù)表5
進一步調研發(fā)現(xiàn),我國面向公共圖書館提供的閱讀障礙群體閱讀推廣服務還沒有深入開展,這一問題應該受到全國性的關注。其中,盲人群體和視障群體作為公共圖書館閱讀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的重點對象,但實際上大部分機構和社會對閱讀障礙的認知嚴重不足。
當前,我國很多公共圖書館只關注閱讀障礙群體在生理和心智上的殘障,如盲人和聾啞人等,對閱讀障礙群體的理解存在嚴重偏差,對閱讀障礙群體的概念認識不到位,導致在進行推廣服務時,過于片面,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對于我國的公共圖書館而言,提高對閱讀障礙的認識和理解才是推廣閱讀工作的首要工作。
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對閱讀障礙群體的服務還未深入,對閱讀障礙群體的科學識別也是限制閱讀障礙群體服務主要因素。閱讀障礙群體外在表現(xiàn)以及智力層面與正常人沒有明顯的差異,因此該群體的癥狀隱秘,難以被及時發(fā)現(xiàn),甚至是該群體身邊的人,包括家人、老師,甚至其本人都意識不到。并且我國的公共圖書館缺乏對閱讀障礙群體識別的系統(tǒng),不能準確及科學地辨別閱讀障礙群體。
積極鼓勵閱讀障礙群體主動走進圖書館也是一項困難的工作。雖然公共圖書館可以為閱讀障礙群體提供個性化閱讀等服務,但閱讀障礙群體是否能夠克服自身壓力主動走進圖書館,改善當前現(xiàn)狀,也是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不僅要有針對性,滿足人性化需要,同時還應顧及閱讀障礙群體的感受,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主動進行閱讀。
發(fā)達國家對于閱讀障礙群體的關注度較高,已經出臺相關的法規(guī)政策給與閱讀障礙群體保障,公共圖書館能夠為閱讀障礙群體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但我國對于閱讀障礙癥的研究起步較晚,相關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起步階段,出臺的相關文件較少,公共圖書館在閱讀障礙群體方面的法律制度缺失以及政府政策不完善,也導致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對于閱讀障礙群體關注不足、工作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對閱讀障礙群體認識不到位,導致在閱讀推廣活動中不能及時關注到閱讀障礙群體,提供特殊及個性化的服務。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可開展關于閱讀障礙群體的義務宣傳工作,提升公眾對該群體的關注度,可通過發(fā)放相關的傳單、圖冊以及張貼宣傳海報的方式,普及公眾對閱讀障礙癥的全面認識;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可邀請相關的專業(yè)人士開展公益講座,提升公眾對閱讀障礙群體的關注度。此外,公共圖書館可與新聞媒體、電視臺等機構多方合作,多渠道、多方位、全媒體進行宣傳。例如,深圳圖書館與深圳衛(wèi)寧讀寫障礙中心合作舉行關于讀寫障礙的講座,向讀者宣講閱讀障礙知識。深圳圖書館通過圖書館網站宣傳、印刷關于閱讀障礙的折頁,并通過活動公告推送給讀者,讓更多人了解這個群體。同時也要提高公眾、政府對閱讀障礙群體的理解,并贏得社會的支持,以提升閱讀障礙群體的關注度。
閱讀障礙讀者服務是一項細致、具體而特殊的工作,規(guī)范的服務細則能帶動其健康的發(fā)展。因此,我國應盡快出臺閱讀障礙群體的規(guī)范服務細則,依據(jù)《公共圖書館法》有關規(guī)定,參考IFLA《圖書館閱讀障礙癥群體服務指南》及其增訂版的內容與建議,制訂詳細的“公共圖書館閱讀障礙癥群體服務指南”,以指導服務實踐;開展全國范圍內的閱讀障礙癥群體服務活動;積極推動閱讀障礙癥協(xié)會的建立,并形成行業(yè)組織間的合作關系,共同促進閱讀障礙癥群體服務的推廣與發(fā)展。
另外,各省(市、區(qū))的公共圖書館可以制作符合本館實際服務能力、符合本地閱讀障礙癥人群實際需求的“閱讀障礙癥用戶手冊”,將服務閱讀障礙癥用戶納入圖書館日常工作,總結適合其利用圖書館的方法、技巧與經驗,以包容性的服務理念與服務條件解決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幫助閱讀障礙癥用戶平等、無障礙地獲取信息與服務。
在我國對閱讀障礙癥患者關注程度較低,由于其癥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給圖書館前期服務調查提出了要求,應根據(jù)閱讀障礙群體制訂以下方法,提高閱讀障礙群體的識別能力。
4.3.1 促進多領域合作。閱讀障礙癥患者涉及醫(yī)學、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等多領域的理論和知識,為提高對閱讀障礙癥群體的服務質量,圖書館應積極配合心理咨詢機構、教育機構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合作,發(fā)揮圖書館的資源、環(huán)境、管理等優(yōu)勢,在館內成立特殊人群觀察室、教研室、心理研究室等,將各學科與讀者閱讀行為相互結合,以獲取閱讀障礙患者的臨床癥狀,根據(jù)癥狀表現(xiàn)的不同程度進行細化分組,建立科學的閱讀障礙癥人群的識別標準。
4.3.2 引用及開發(fā)識別系統(tǒng)。由于我國對閱讀障礙癥群體的服務處于起步階段,對該群體的識別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首先,借鑒發(fā)達國家的服務成果和對閱讀障礙者群體界定的識別標準,實行“拿來主義”,為我所用,逐步積累;其次,結合我國閱讀障礙癥群體癥狀特征及特點,開發(fā)我國特有的閱讀障礙癥群體識別系統(tǒng),并研制科學的測量工具。
4.3.3 建立權威識別體系。根據(jù)對閱讀障礙群體的不斷研究和了解,圖書館要通過加強在人力、物力和跨領域之間的合作,不斷從自主研發(fā)層面進行突破,建立形成科學系統(tǒng)的閱讀障礙群體識別流程體系,并對其科學性、可行性及有效性進行評估監(jiān)測,通過試用和改善后可進行廣泛宣傳并推廣。
4.4.1 閱讀層面的矯正訓練。研究發(fā)現(xiàn),閱讀障礙癥是一種不可完全治愈的癥狀,只能通過科學的訓練進行干預,從而使癥狀得到相應的緩解和矯正。因此圖書館在對閱讀障礙癥患者提供服務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不同癥狀的行為進行針對性的矯正訓練。對于語言能力有障礙的讀者,可以進行相應的“朗讀強化”訓練;對于記憶力障礙的患者則可以通過“記憶字詞強化”訓練讓讀者將字、詞、句有效的連接起來,增強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4.4.2 心理層面的矯正訓練。面對閱讀障礙者群體,圖書館在提供專業(yè)科學的服務同時,應加強對該群體心理健康的關注。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閱讀障礙癥的患者不同程度患有自閉、抑郁癥、暴力和自殘自殺的傾向。因此,專業(yè)的心理疏導和定期的心理咨詢或輔導對閱讀障礙人群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響,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趣味讀書活動重新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促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并對生活充滿希望。
4.5.1 閱讀素材個性化。針對閱讀障礙癥群體圖書館應制定個性化的服務方案,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閱讀素材。首先,選材方面需把握素材的主題、載體及難易程度。其次,選材的形式層面,需要對字體的顏色、大寫、格式等進行仔細研究,并為其提供不同類型的閱讀載體。
4.5.2 館建環(huán)境及輔助設備個性化。為了給無障礙癥群體提供更好的服務,圖書館可以設立專門的無障礙癥群體閱覽區(qū)域,并且用獨特的標識加以引導;在設定區(qū)域內增添先進閱讀輔助設備來克服讀者對純文本讀物的讀取障礙。
4.5.3 服務人員個性化。針對閱讀障礙癥群體服務,需要提高館員的服務意識和能力,圖書館要定期組織對館員專業(yè)知識的培訓和學習活動,在工作中,要積極了解閱讀障礙癥群體的閱讀需求和在閱讀中所遇到的困難,根據(jù)讀者的實際情況給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讓閱讀障礙癥群體感受到人性化的關愛和關懷。
本文通過對閱讀障礙群體的進一步研究,意識到在圖書館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對這類人群的關注程度要不斷提升。為提高圖書館對閱讀障礙群體的服務效率,圖書館可采取個性化的服務模式,了解掌握不同程度患者的特征,制訂科學和有效的方法,為閱讀障礙人群提供個性化服務,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不斷借鑒國外成功的案例,加強與醫(yī)學、心理學等領域結合,加快推動我國公共圖書館障礙群體服務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