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博
心理學家定義羞恥為內在心理體驗(感覺或信仰),即自認為在某方面有缺憾,不值得被某人接受,或不值得屬于特定群體。它是關于你如何看待自己,或者你如何定義自己的價值。《禮記·中庸》中有“知恥近乎勇”的說法,將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讓人知道羞恥并勇于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質。本次班會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海報設計的方式,引導學生領悟“知恥”的意義和重要性,能辯證地看待羞恥之心,培養(yǎng)知恥之心。
教師邀請學生表演情景劇。
情景劇內容:課堂上,A 同學由于厭學,無心學習。課間,為了尋找樂趣,就在前排B 同學的背后貼上標有“白癡”字樣的字條,引起旁邊同學大笑,但也有幾位同學皺起了眉頭。
教師:你認為A 同學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了怎樣的傷害?從A 同學的表情來看,他對自己的行為是怎樣的感受?你對這種行為的評價是什么?下面請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的回答:他侮辱了前排同學的人格;他傷害了他人的尊嚴。
教師:上述行為屬于不道德的行為??蛇@些學生不但不感到恥辱,還以恥為榮,以恥為樂,這就足以證明他們不“知恥”。與此相反,知恥就是做錯事后內心會感到慚愧,能夠做到知恥,說明這個人是有良心的。如果知道可恥,又能立即加以改正,這是一種勇氣。今天,班會的主題是“知恥近乎勇”。
PPT 出示:小李特別想去埃及,他喜歡埃及浮雕。于是,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卻意外發(fā)現了這樣一件事情:2013 年5 月初,具有3500 年歷史的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被人用中文刻上“丁×到此一游”,而刻字的正是某市某中學的學生。之后題字風波發(fā)酵,有網友5月6日在微博上曝光此事的照片,立即引起網上的熱議。在微博發(fā)出24 小時的時間里,評論達11000 多條,轉發(fā)達到83000 多條,相關評論則達數十萬條。事后,丁×的中學網站被黑,上面大書“丁×到此一游”。2013年5月25日晚11點左右,《現代快報》記者李紹富在微博上披露消息說,孩子的父母已經道歉,并希望能給孩子改錯的機會。李紹富透露,時隔半個多月,當家人再次在記者面前說起孩子“題字”的行為時,一旁的丁×流下了悔恨的眼淚。
教師:同學們,請問為什么丁×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學生可能的回答:丁×為自己不文明的“題字”行為感到了羞愧、丟人;他事先根本沒有想到這一行為會引起這么大規(guī)模的社會反感;我們組認為那不一定是悔恨的淚水,也可能是他覺得委屈。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會因為缺乏羞恥心而做出有損公德和人格的事情,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把你們組的討論結果寫在海報紙上,然后向全班做匯報。
學生可能的回答:去年暑假旅行時,我在機場看到有的家長領著孩子大吼大叫、不排隊,還脫了鞋,光腳躺在長椅上,占了四五個座位;我們班里有的同學考試作弊,已經好多次了,老師說了也不聽。
教師:大家提到的這些令人反感的事例,根本原因在哪里?
學生可能的回答:他們沒有羞恥心;這些人可能從來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道德。
仿古玉從宋代開始大行其道,所謂仿古,仿的基本上是商周到漢的玉器,與現代通過造假做舊以牟取暴利的仿古玉概念不同。原因是宋代的尚古風氣濃厚,金石學興起,文人學者熱衷于對古代禮玉的搜集和研究,在這種厚古崇古的思想環(huán)境下,玉器的仿古之風盛行,常見的有宋仿漢代白玉龍鳳形佩、宋仿戰(zhàn)國玉璜、宋仿漢代韘形佩等。宋代仿古玉并非完全復刻前代的玉器,也結合了宋代自身特有的技巧和審美,在用料、造型、紋飾上都有所發(fā)展創(chuàng)新,成為別具一格的宋代仿古玉。
教師:請小組討論,你覺得一個人懂得“知恥”有什么重要意義?如果“不知恥”又會造成怎樣的惡果?
學生對“知恥”重要意義的看法可能的回答:可以幫助我們改過自新,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質;如果大家都有了羞恥心,社會秩序肯定就好很多;大家都能“知恥”,就能在國際上樹立起好的民族形象。
學生對“不知恥”造成惡果的看法可能的回答:自己的個人形象變得丑陋,令人反感;破壞社會風氣和社會秩序,自然環(huán)境和旅游資源遭到破壞,造成巨大的經濟、文化遺產的損失;因為個人的“不知恥”,使得國家和民族的形象被歪曲污損了。
教師:所以我們今天討論“知恥”,就是要在同學們的內心建立起辨別善惡、是非、美丑的標準。我們要對自己言行的過失以及那些不道德、不負責任的行為有羞恥、慚愧之感。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頭腦風暴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感知、分析“知恥”的含義和意義。
教師:羞恥心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羞恥心呢?
PPT 出示:在加拿大,人們不難發(fā)現一些科技專家和學者的左手無名指上戴著一枚式樣相同的鋼制戒指。他們都是加拿大工學院的畢業(yè)生,這種戒指被稱為“恥辱戒指”。
這枚戒指的出現源于一次意外事故:加拿大政府將一座大型橋梁的設計任務交給了一位該校畢業(yè)的工程師。但由于設計上的失誤,該橋在交付使用后不久就倒塌了,這使國家蒙受了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為了吸取這個教訓,加拿大工學院買下了建造這座橋梁所用的全部鋼材,加工成數百萬只戒指。從此,在每年的畢業(yè)典禮上,每個畢業(yè)生在領到畢業(yè)文憑的同時,還會領到一枚這樣的“恥辱戒指”。
長期以來,加拿大工學院的畢業(yè)生都牢記“恥辱戒指”的教訓,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兢兢業(yè)業(yè)。如今的加拿大工學院不僅譽滿全國,在國際上也有著很高的聲望?!皭u辱戒指”反而成了一種榮譽的標志。
教師:加拿大工學院為何要讓每一個畢業(yè)生時時佩戴“恥辱戒指”?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學生可能的回答:這是加拿大工學院敢于面對自己曾有的羞恥的表現;他們用“恥辱戒指”鞭策每一位畢業(yè)生絕不重蹈覆轍;懂得“知恥”,才會牢記“知恥”,才會贏得社會各界和政府的更大信任。
教師:“知羞”方能“知恥”。人不怕犯錯誤、做錯事,只怕犯了錯誤、做了錯事之后卻不知道羞愧和自責。加拿大工學院用“恥辱戒指”來教育和約束每個畢業(yè)生:知羞、知恥、記恥、雪恥,勇敢面對、奮發(fā)自律、改過自新,這才是真正的知恥近乎勇、知恥而后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例,得出“知恥”不僅對個人,也對社會和國家有重要作用,從而感知“知羞”才能做到“知恥”的道理。
教師:面對自己做的錯事、犯的錯誤、給別人造成的傷害,感到羞愧、自責、恥辱,這是一種“知恥”。但是,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還可能遇到另一種恥辱,這種恥辱是從他人的角度強加到我們頭上的。對這種逆境中的恥辱我們同樣要知道,同樣需要有勇氣面對。
播放視頻:韓信甘受胯下之辱。
教師:韓信為什么會甘受胯下之辱?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學生可能的回答:韓信并不是膽怯,他懂兵法,知道在逆境中不可逞匹夫之勇;韓信年少時能屈能伸,忍辱負重,把恥辱藏在心底,化作力量,所以后來大有作為;韓信抱負遠大,對于屠夫強加給自己的恥辱,他能忍得住,說明他才是真正的強者和勇者。
PPT 出示:在韓信的故鄉(xiāng)淮陰,人們認為韓信辱身胯下是英雄之舉,特地在當年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地方修了一座“胯下橋”,借以弘揚韓信志存高遠,忍辱負重,不與小人同識的闊大胸懷。
大詩人李白在《贈新平少年》一詩中,也對韓信給予了高度評價:“韓信在淮陰,少年相欺凌。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p>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做人要有兩種“知恥近乎勇”的品格:一種是自己在社會生活中做了錯事壞事、給社會或他人造成了不良影響或損失時,能夠知道羞恥,并且有勇氣去改正;另一種是面對他人強加給自己的羞辱時,能夠知恥忍辱,不改初心,通過堅持不懈的奮斗努力,最終洗雪恥辱。培養(yǎng)這兩種“知恥”品格,對我們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是極為重要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羞恥之心的雙重作用,并掌握正確看待羞恥之心的方法,培養(yǎng)羞恥之心,學以致用。
本次班會圍繞“知恥近乎勇”的主題展開,用學生劇場、社會案例、校園事例感知、借鑒“知恥”,并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海報設計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知恥”的意義和重要性,學習辯證、全面地看待羞恥之心,培養(yǎng)知恥之心。
總體來看,課程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層層遞進,容量偏大了一些。后期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提煉設計理念,縮小切入點,將初中生人格核心素養(yǎng)中“揚善”這一單元的總體目標,與本節(jié)課“知羞知恥”方能修養(yǎng)善心、斷絕惡念的課時設計要求更好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