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培
(北大醫(yī)療淄博醫(yī)院產科,山東 淄博)
初產婦指的是第一次生產且并無孕周到達28 周時流產經歷的女性,其產程較經產婦更長。由于初產婦并無生產經驗,所以在出現一些臨產征兆時往往會不知所措甚至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甚至可能出現急產的情況,對分娩過程的順利進行以及產后母嬰結局都存在一定的影響[1]。無痛分娩又稱分娩鎮(zhèn)痛,指的并不是絕對的無痛,而是由麻醉師給予產婦硬膜外阻滯麻醉以減輕產婦分娩痛苦,使產婦可以在時間最長的第一產程中得到適當的休息,從而保留體力并在宮口全開之時順利完成生產[2]。目前我國無痛分娩的技術愈發(fā)成熟、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除血小板異常者不適用無痛分娩以外,醫(yī)生大多會提倡無痛分娩以促進產婦的順利生產。為探究無痛分娩在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效果以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本研究在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期間共選取75例初產婦,搜集產婦資料并進行研究,將分析過程與結果做以下匯報。
本研究共選取75 例于我院進行入院分娩的產婦為研究對象,所有案例均選自于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期間且均為初產婦,按照分娩方式分為對照組37 例與實驗組38例。收集并統(tǒng)計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發(fā)現:對照組產婦年齡范圍為24-35 歲,年齡均值為(27.2±2.2)歲,體質量范圍為63-76kg,體重均值為(68.2±2.4)kg;實驗組產婦年齡范圍為26-37 歲,年齡均值為(28.2±2.1) 歲,體質量范圍為65-78kg,體重均值為(71.3±2.6)kg。資料收集時排除具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以及血小板異常的產婦,統(tǒng)計后發(fā)現組間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在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的基礎上得以繼續(xù)進行。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產婦全部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進行生產,且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鎮(zhèn)痛藥物。
1.2.2 實驗組
實驗組產婦經硬外模麻醉后采取無痛分娩的方式進行生產,具體步驟為:(1)當產婦宮口開大至3cm 左右時,保持患者側臥位并準確找到產婦腰椎2-3 節(jié)間隙部位,成功刺穿后置入大約3cm 左右的導管。(2)沿導管緩慢注入0.1%羅哌卡因(H2010010475,AstraZeneca AB)以及0.3 μg/mL 舒芬太尼(H20054172,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混合麻藥共10mL,輔助鎮(zhèn)痛泵處理并以5mL/次的量追加用藥直至宮口全開,停止注射藥液。(3)注射藥物時對母體以及胎兒情況進行監(jiān)控,鎮(zhèn)痛持續(xù)時間可以根據產婦鎮(zhèn)痛效果進行適當調整,對產婦產程時間、生命體征、術后出血等情況進行記錄并予以分析。
1.3.1 鎮(zhèn)痛效果
主觀量表測評產婦鎮(zhèn)痛效果,按照產婦生產時疼痛感及安靜程度將鎮(zhèn)痛效果分為優(yōu)、良、中、差四個等級。
1.3.2 產程時間
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產程:宮口擴張期,產婦疼痛感最為明顯,有強烈的、規(guī)律性的子宮收縮;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從宮口完全擴張至胎兒娩出為止;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胎兒娩出后至胎盤娩出的一段時間。
1.3.3 阿氏評分
以新生兒肌張力、脈搏、對反映的刺激、膚色以及呼吸為檢查項目,以滿十分為正常新生兒的標準,一般新生兒出生后會分別在1min、5min 以及10min 時做阿氏測評。
1.3.4 剖宮產率
剖宮產例數/總例數×100%。
本次研究所用統(tǒng)計軟件為SPSS 20.0,鎮(zhèn)痛效果與剖宮產率為計數資料(n,%),采用卡方檢驗,產程時間與阿氏評分為計量資料(±s),采用t檢驗,統(tǒng)計結果中以P<0.05 代表顯著差異。
經比較實驗組產婦鎮(zhèn)痛效果顯效好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鎮(zhèn)痛情況相比較(n,%)
實驗組產婦第一產程與總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2 產程時間相比較(n,±s)
表2 產程時間相比較(n,±s)
組別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總產程對照組(n=37) 12.32.2 0.70.4 13.21.9實驗組(n=38) 9.61.9 0.80.4 9.72.1 P<0.05 >0.05 <0.05
表3 母嬰結局相比較(±s)
表3 母嬰結局相比較(±s)
組別 產后出血量(mL) 1min 評分 5min 評分對照組(n=37) 112.516.7 8.70.3 9.40.7實驗組(n=38) 111.718.9 8.80.5 9.71.1 P>0.05 >0.05 >0.05
實驗組剖宮產2 例(5.3%),對照組剖宮產8 例(21.62%),組間差異顯著(P<0.05);兩組產婦術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兒阿氏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如表3。
具相關研究表明,大約50%的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都感覺到疼痛難忍,且初產婦的產程普遍較長,產婦在第一產程中的疼痛感到達高峰,由于缺少臨產經驗所以臨產癥狀出現時常常產生焦慮、緊張以及恐懼的心理,增加了急產的風險并延長了產婦的產程[3-4]。無痛分娩是近年來我國借鑒國外技術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分娩方式,在我國醫(yī)療水平快速發(fā)展與醫(yī)療技術不斷完善的大背景下,已經成為醫(yī)院醫(yī)生首推的分娩方式,對提高陰道分娩率、縮短產程具有重要的意義[5-6]。無痛分娩較自然分娩更為安全,醫(yī)生采用硬外模麻醉的方式緩慢注入濃度較低的麻醉藥物,幾乎不會影響到產婦的運動功能,同時對產婦又具有一定的鎮(zhèn)痛效果;無痛分娩適合的人群更加廣泛,除藥物過敏、凝血功能異常、腰部外傷的產婦以外,基本都可以使用;無痛分娩可以有效避免運動阻滯,減少產婦在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氧氣消耗,保證產婦可以保留充足的體力以順利完成分娩,對改善產婦胎盤血流量、防止代謝酸中毒情況的發(fā)生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母體來說減少了剖宮產的風險,對新生兒來說降低了胎兒缺氧甚至窒息情況發(fā)生的概率;無痛分娩的全過程由麻醉師與婦產科醫(yī)師進行監(jiān)控,選擇無痛分娩的產婦在產房中就可完成分娩,大多無需入室進行手術,操作更為便捷[7-10]。
研究結果表明,在臨床效果方面,實驗組鎮(zhèn)痛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第一產程與總產程均顯著短與對照組(P<0.05);在母嬰結局方面,兩組產婦在產后出血及新生兒阿氏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實驗組產婦剖宮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充分說明,采取無痛分娩的產婦其鎮(zhèn)痛效果明顯好于自然分娩的產婦,且生產時間明顯短于其他產婦;自然分娩與無痛分娩在產婦出血量及新生兒阿氏評分上無顯著差異,但無痛分娩產婦需要進行剖宮產的情況明顯更少。這是因為無痛分娩經麻醉與陣痛后不會引起產程延長及子宮收縮能力下降,同時還可以有效緩解產婦疼痛、增加子宮血流,減少產婦因換氣而引起的不良反應,使產婦在第一產程可以攢足體力從而順利完成分娩過程。
綜上所述,無痛分娩在初產婦分娩中的臨床效果更好且對母嬰結局的影響較小。無痛分娩雖然不能做到完全無痛,但卻可以減輕產婦的疼痛感與不適感,縮短初產婦生產時間并減少剖宮產的風險,對母嬰結局無不良影響,相較自然分娩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應當在臨床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