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豪
摘 要:目前,海南仲裁國際化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要凸顯仲裁國際化的先進性,重新仲裁的構建就顯得尤為重要?!逗D现俨梦瘑T會仲裁規(guī)則》對我國現行重新仲裁制度的一些模糊之處進行了明確,但仍存在著粗糙以及不甚合理的問題。本文采用規(guī)范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以《海南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第52條為切入點,研究國際商事仲裁中重新仲裁這一制度的改良方案,切實解決仲裁機制所面臨的問題,進而服務于海南自貿港的法治化建設。
關鍵詞:海南自貿港;國際商事仲裁;重新仲裁;適用程序;實體問題審查
中圖分類號:D925.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9 — 0094 — 05
一、重新仲裁制度概述
(一)概念與意義
重新仲裁指“在當事人對仲裁裁決提出異議,經審查認定該仲裁裁決存在瑕疵且可以彌補修正時,發(fā)回仲裁庭重新仲裁的制度?!薄?〕重新仲裁制度是構筑整個仲裁裁決監(jiān)督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其設計的目的在于能有效給予當事人高效的救濟。相較于撤銷生效裁決這種監(jiān)督模式,重新仲裁具備在保證仲裁公正優(yōu)先時也兼顧效率的特征。法院賦予仲裁庭重裁的機會以作出正確的裁決,有助于建設有權威的仲裁制度,也在尊重私主體間的意思自治的前提下節(jié)約了當事人的成本。有學者認為,當有瑕疵的仲裁裁決可以由仲裁庭本身進行修正時,法院就應當發(fā)回重裁?!?〕基于重新仲裁具備的優(yōu)點,其成為了被各國普遍采用的一種制度,我國也并不例外的在立法中規(guī)定了重新仲裁制度。
(二)重新仲裁與相鄰概念的區(qū)分
重新仲裁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并沒有普遍的得到運用。導致該現象的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實務中對該制度的性質認識不夠清晰。由于我國立法現狀的粗陋,使得從法官到當事人普遍對重新仲裁制度的性質存在不正確的看法,從而對該程序產生抗拒和漠視。因此有必要解析重新仲裁與相鄰概念之間的區(qū)別,以更好的對這個制度進行定性剖析。
1.發(fā)回重審與重新仲裁的區(qū)別
這兩項程序由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經常產生混淆,但二者間的區(qū)別實際上也非常明顯。
首先,兩項程序的適用范圍不同。理論上法院可以要求任何仲裁案件發(fā)回重新仲裁,立法上并未對重新仲裁案件的性質提出要求。而在訴訟程序中,有的案件因為其本身獨特的性質卻不能夠發(fā)回重審。
其次,兩項程序的功能不同。無論是二審中的發(fā)回重審或再審中的發(fā)回重審其都是對訴訟案件的再次審理而不是單純的糾正,所以發(fā)回重審也有著更高的司法成本。而重新仲裁程序的運行是對已生效的裁決進行自我修復,并未開啟一個獨立的新仲裁。
最后,兩項程序產生的結果有差異。發(fā)回重審可以認為是在原判決作出后重新生成的一個新判決,兩個判決性質上是獨立的。且對于重審法院作出的新判決,當事人能夠對其再次提起上訴。重新仲裁產生的新裁決與原裁決兩者間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參考域外各國當前的立法狀況,重新仲裁形成仲裁裁決后則不得以該裁決為基礎再次申請重新仲裁或者撤銷裁決,其具有終局的效力。
2.撤銷裁決與重新仲裁的區(qū)別
根據我國《仲裁法》58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該制度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認識:“首先,撤銷裁決僅能由有管轄權的法院作出;其次,撤銷裁決必須依申請進行;最后,法院撤銷裁決需要嚴格依據法定事由作出,被申請撤銷的裁決最終被宣告撤銷只能是因為其滿足了法定的可撤銷事由”〔3〕針對以上的幾個角度,重新仲裁制度與其在程序上存在著差異。
首先,依據我國《仲裁法》規(guī)定,重新仲裁的裁定也是由人民法院作出。但在重新仲裁制度中法院只充當一個發(fā)起人的角色,仲裁庭能夠自行考量是否進行重新仲裁,法院在原仲裁庭是否選擇啟用重新仲裁程序這一問題上并無最終決定權。
其次,撤銷裁決程序需要在當事人提出申請后才能得到啟動,法院并不能依職權選擇該程序。但我國《仲裁法》的立法觀點認為重新仲裁的啟動應該在當事人提出撤銷仲裁的申請后由法院依職權作出決定,立法中也并沒有明確當事人能否類比撤銷仲裁程序以申請的方式直接啟動重新仲裁,或者在仲裁協議中對重新仲裁的有關問題進行約定。
再次,《仲裁法》規(guī)定了六種法定的撤銷仲裁裁決事由,而重新仲裁的啟動僅能由法院在撤裁的事由基礎上進行考量。即按照我國的立法思路,重新仲裁的啟動事由范疇應被包含并小于撤銷裁決的啟動事由范疇。
二、海南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52條適用程序分析
仲裁在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在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化建設中,建設完善的仲裁機制將促使海南自貿區(qū)(港)商事糾紛解決體系得到更加規(guī)范的發(fā)展?,F有的《海南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以下簡稱《海仲規(guī)則》)第52條關于重新仲裁的規(guī)定修補了一些現有《仲裁法》的不足之處,為海南自貿港國際商事仲裁體系未來的完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在第一款中規(guī)定了可由當事人一致申請或由仲裁委決定并通知人民法院后更換仲裁員或重新組成新仲裁庭;第三款中明確是否開庭由仲裁庭決定。若沒有新事實,新證據被提出時時,仲裁庭可以決定不開庭進行審理。但《海仲規(guī)則》里規(guī)制的重新仲裁制度在適用程序上仍有著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重新仲裁啟動主體
根據域外國家的立法與實踐,國際商事仲裁的重新仲裁啟動方式可分為法院裁定啟動和當事人申請啟動兩種,我國《仲裁法》目前規(guī)定的是由當事人申請和法院裁定結合的啟動方式。但為了適應未來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商事仲裁工作,對于啟動重新仲裁程序的主體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1.以當事人申請啟動重新仲裁
我國的仲裁委員會不按照行政區(qū)域層層設立,互相之間不存在級別關系,所以不存在由某一仲裁委指令另一仲裁委重新仲裁的情形。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并不能直接開啟重新仲裁程序,而是僅能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申請,人民法院如果認為仲裁裁決具有程序瑕疵,可以作出啟動重新仲裁的裁定。因此我國的重新仲裁程序啟動首先要由當事人提起撤銷裁決的申請才能得到啟動,然而國際商事仲裁制度應更大限度的給予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空間,現有立法在該角度上略顯狹隘。
依據《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不服仲裁裁決的唯一抗辯方式是提出撤銷裁決的申請。但參考域外的立法實踐,當事人可以事先在仲裁協議內約定重新仲裁程序的啟動條件,或直接向仲裁庭提出申請而無需以提出撤銷裁決的方式獲得重新仲裁的機會。重新仲裁在性質上屬于撤銷裁決程序的特殊環(huán)節(jié),當事人協議約定其啟動仍應認為符合法理。因此可以考慮作出規(guī)定,若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約定出現如一方當事人無法正常陳述或任命仲裁員無法參與等特殊事由,仲裁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可依此直接申請重新仲裁。當事人依協議提出申請時法院可以裁定支持。在維持現行重新仲裁制度設立目的的前提下,盡可能的維護私主體間的意思自治。
2.法院裁定啟動重新仲裁
我國《仲裁法》給予了法院對生效仲裁裁決予以撤銷或啟動重新仲裁的權力,當案件滿足《仲裁法》規(guī)定的可予重新仲裁的法定情形時,法院仍可裁定撤銷裁決,而且對于法官選擇重裁應基于何種理由未置明文。
英國1996年《仲裁法》規(guī)定,在對仲裁裁決的上訴中,除非面臨非常不宜發(fā)回重新仲裁的情形,否則法院都不應裁定撤銷裁決。撤銷仲裁導致了公共資源的浪費,而重新仲裁則給予了瑕疵裁決得到重生的機會,因此法院應優(yōu)先考慮適用重新仲裁?!?〕我國立法觀點認為法院在對仲裁程序進行監(jiān)督時應享有更多自由裁量權,因此并未限制法院選擇監(jiān)督程序的空間,審判員可以綜合考量實踐工作中面臨的具體情況作出適宜的決定。而這種自由裁量權卻帶來了不確定性,司法實踐中許多法官因為對重新仲裁的認識不清晰,啟動事由的立法缺失和重新仲裁參考判例的稀缺等原因,法院經常傾向于放棄重新仲裁程序直接作出撤銷裁決的決定。面對實踐中的問題,有必要明確法院啟動重新仲裁的具體事由,改善制度空置的情形。
3.仲裁庭自行決定重新仲裁
無論是國外或國內學界,對重新仲裁啟動主體主要關注于當事人或法院兩者,而對于作出裁決的原仲裁庭可否作為啟動主體卻鮮有相關研究。未來自貿港的特色重新制度可以考慮加入在某些特殊情形中仲裁庭的重新仲裁請求權,保障仲裁程序的公正與效率。
《海仲規(guī)則》明確了仲裁庭對裁決書的書寫、打印等輕微錯誤擁有自我糾正權。①但這種自我糾正與重新仲裁仍然有著很大區(qū)別:重新仲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仲裁裁決的瑕疵進行實質性的改動,作出的新裁決可能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結果;而仲裁庭的自我糾正僅是對裁決的細微錯誤進行修改,不會改變裁決的實質內容。允許仲裁庭糾正瑕疵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仲裁資源的浪費和保證仲裁的高效,防止當事人以重新仲裁裁決存在瑕疵為由再次申請司法救濟?!?〕
我國立法意見認為仲裁機構是不可以申請啟動重新仲裁程序的,實踐中也并未出現仲裁員因認為仲裁結果存在實質性錯誤而請求重新仲裁的情形。目前在域外國家的實踐中,仲裁員若發(fā)現作出的裁決存在錯漏,不能直接修正裁決,在法律許可的情形下,需要通過人民法院在作出重新仲裁決定后進行發(fā)還重裁。我國與其他各國立法都未認可仲裁庭作為重新仲裁啟動主體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尊重意思自治原則,若當事人并沒有對仲裁結果表達異議以及申請救濟,則仲裁庭基于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則不應主動對裁決結果進行實質性改動。但國際商事仲裁相對普通仲裁而言一般會涉及更大的標的金額,并且裁決結果同時還可能對法人主體的形象聲譽產生影響,而此時并不能排除出現當事人未發(fā)現裁決中錯漏的情形。因此在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發(fā)生“重大錯漏”時,若無當事人提出重新仲裁申請,應當賦予仲裁庭主動申請重新仲裁的權利,維護仲裁的公正性。對此種“重大錯漏”的具體定義應當經大量實踐總結,并結合其他部門法的規(guī)定綜合考量作出細致規(guī)定,防止法院濫用裁量權。
(二)重新仲裁審理范圍
《海仲規(guī)則》52條第一款重申了《仲裁法》58條對重新仲裁時仲裁庭審理范圍的規(guī)定,從重新仲裁程序啟動時便限制仲裁庭的后續(xù)活動范圍,仲裁庭僅能依據法院通知的事由決定重新仲裁時的審理范圍和對象。我國立法如此設計的根本原因在于重新仲裁制度實質上屬于我國仲裁司法監(jiān)督制度的一個部分,因此重新仲裁僅能由法院發(fā)起。仲裁庭若逾越現行仲裁司法監(jiān)督框架,自行決定重新仲裁審理范圍,這將會導致一裁終局基本原則的動搖,減損當事人對仲裁制度的信心。但我國當前的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法院在通知重新仲裁時提供的事由不夠清晰,或者是所提出的事由“張冠李戴”甚至完全不給出理由的情形。〔6〕導致仲裁庭難以確定重新仲裁的審理范圍,也使得以審判機關監(jiān)督仲裁程序實施的立法本意落空。因此法院將原裁決發(fā)還仲裁庭時,需要清晰的告知其發(fā)回的理由,避免仲裁庭過于隨意地重新仲裁?!?〕未來海南仲裁委可以建議仲裁庭在收到法院作出的重新仲裁通知時應積極與法官溝通,以更好的作出是否啟動重新仲裁的判斷,并且在新仲裁開始審理時向當事人告知審理的范圍。當仲裁庭的審理范圍由法院通知的事由得到明確時,也意味著原仲裁裁決的其余部分應不再存在異議。當事人對于這些部分一般不可再變更請求,主張新事實或提供新證據。但對此也存在著例外的情況,有的事實或證據還是應予允許當事人提出變更。如在被申請人缺席而重裁的情形下,應允許缺席的當事人提出請求;以及在隱瞞證據而重裁的情形下,也應當允許對方當事人補充相關證據證明存在隱瞞證據事實的主張。
(三)重新仲裁審理期限
為了使案件盡快得到解決,立法對訴訟或者仲裁制度都規(guī)定了一定的審理期限以保證糾紛解決機制的效率,然而重新仲裁程序卻是一個例外?!吨俨梅ā芬约案鞯氐闹俨梦瘑T會仲裁規(guī)則都未對審理期限做出規(guī)定。在我國實踐中,各地法院指定的重新仲裁期限不一而足,有時還會出現不指定期限由仲裁庭自行決定的情形。由于立法的空白,實踐工作中法院并無一個具體且可操作的裁量標準。并且各個法官專業(yè)水準有差,實踐中面對此難以裁量的問題,時有法官選擇不指定審理期限以回避難題的情況發(fā)生。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才導致了實踐工作中重新仲裁期限各案長短不一的情形出現?!?〕域外各國中明確規(guī)定重新仲裁審限的國家不多,如英國仲裁規(guī)則規(guī)定,仲裁庭一般應在3個月內作出重新仲裁的裁決結果。重新仲裁的審理期限雖然應當考慮個案情形的不同而分別考慮,但現實中立法缺失的情形容易產生混亂,且完全不指定期限的情形也會使得仲裁案件久拖不決,削弱國際商事仲裁體系快速解決糾紛的優(yōu)勢。
《海仲規(guī)則》對國內仲裁和國際商事仲裁程序的審理期限作出了不同的設計,第45條規(guī)定國內仲裁應當自仲裁庭組成之日起4個月內作出裁決,第67條規(guī)定國際商事仲裁應當自仲裁庭組成之日起6個月內作出裁決。對審理期限作出區(qū)分規(guī)定主要考慮國際商事仲裁具有標的額大,當事人收集證據程序較為繁雜等因素,因此設置了與國內仲裁相比更長的一個時間作為仲裁庭作出裁判的期限。重新仲裁制度的審理期限設置需采取限制性規(guī)定,若仲裁庭在審限內未做出重新仲裁決定,法院即應當作出撤銷的裁決,防止實務中案件久拖不決的情形發(fā)生;同時也需要兼顧仲裁庭的自由,給予其一個可根據具體事由申請期限變動的彈性空間,更好的審查仲裁案件。重新仲裁可包含于撤銷仲裁程序中,其審理期限的設置需要結合撤銷仲裁程序的期限進行考量,我國目前規(guī)定的撤銷仲裁期限并未區(qū)分國內或涉外仲裁,統(tǒng)一適用兩個月審理期限的規(guī)定。仲裁庭在原裁決作出之前,已經對案件的具體情形以及裁判依據進行了相應的考量,所以參考撤銷仲裁的期限,國內仲裁案件重新仲裁的審限可以規(guī)定為兩個月。然而參考《海仲規(guī)則》的思路,國際商事仲裁中重新仲裁的期限應當設置更長的期限,保證仲裁庭擁有足夠的時間作出裁決。因此在國際商事仲裁案件中,可以將重新仲裁的期限設置為三個月,并且以仲裁庭收到法院通知的次日為期間的起算點為宜。
三、重新仲裁的實體問題審查
我國學界主流觀點認為僅能因存在程序瑕疵而啟動重新仲裁,其有代表性的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兩點:首先,仲裁是契約性的行為,其效力來源于當事人之間簽訂的仲裁協議。若賦予法院實體審查的權力將會有悖于當事人間的意思自治,侵蝕仲裁制度的獨立性。其次,訴訟程序雖然相對更為公平,但其完整的流程也降低了效率。當事人選擇仲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快速的得到可執(zhí)行的結果。法院對仲裁裁決進行實體審查并就此發(fā)回仲裁庭重新仲裁的行為將使得當事人已獲得的終局執(zhí)行依據不再穩(wěn)定,實質上違背了當事人追求快速便捷的期待。〔9〕
學界主流意見的出發(fā)點在于對仲裁制度的性質與一裁終局基本原則的維護,體現了很高的進步性。域外國家普遍的立法思路亦是將法院的審查角度明確為程序分析而極少進行實體審查。但我國最高法頒布的《仲裁法》解釋21條規(guī)定的兩種法院可通知重新仲裁的事由都屬于實體問題。①無論是國內仲裁和涉外仲裁,我國立法并未限制法院應當以何種理由啟動重新仲裁?!?0〕在司法實踐中,法院通知重新仲裁的理由也混雜著程序和實體兩個維度的內容。對于未來自貿港特色重新仲裁制度的完善,除了堅持以程序分析為主體的審查機制外,也應當考慮到實踐的現狀,思考實體審查的特殊價值。“我國相關立法在程序規(guī)制上尚有不足,需要綜合考量當事人的期待和法院領會立法思想的能力,機械的注重程序審查脫離了我國立法實踐的能力現狀,也無助于對重新仲裁事由的進一步研究?!薄?1〕
(一)出現足以推翻原裁決證據
比較各國的立法,出現足以推翻原裁決的證據是得到許多國家認可的法院實體審查理由,同時對于這項法定事由也會設置相應的限制。首先當事人對于仲裁中未提交的證據必須是不知情的,因過失導致的未提交證據被排除在外。其次該項證據不能是仲裁裁決作出后產生的,其存在的時間要先于仲裁裁決出現。只有同時滿足上述條件的新證據才能可以啟動實體審查。
在我國的國際商事仲裁制度中,并未對發(fā)現足以推翻原仲裁的新證據時,是否能引起重新仲裁這個問題進行明確。而在國內仲裁中,“當事人隱瞞相關證據”是啟動重新仲裁的法定事由之一。在仲裁程序中,一方當事人提出存在“足以推翻原仲裁證據”很多情形下即是因為對方當事人“隱瞞相關證據”。因此我國的立法觀點實質上是認可新證據可以引起重新仲裁。實踐中,國內仲裁屢屢出現以“隱瞞影響裁決公正的證據”為理由裁定重新仲裁的案例,因此自貿港國際商事仲裁制度在考量加入重新仲裁實體審查理由時,有必要限制該重裁啟動事由的適用范圍,以更好的維護當事人利益。依據上文所述,能啟動實質審查的新證據需要在仲裁作出前已形成。而當事人之所以不知道該證據存在,是由于對方當事人對其進行了隱瞞。因此“新證據”出現的原因可以限定為對方當事人隱瞞和特殊情形當事人無法提供證據的情況。但是對于“隱瞞相關證據”的定義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因為在實踐中,當事人為了追求有利的裁判結果,普遍會選擇收集和提交有利于自身的證據。若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是滿足法定要求的,當事人僅提交有利于自身的證據應當是其正當行使訴權的體現。而且因為國際商事仲裁具有的復雜性,需要審慎的考量有關證據的相關規(guī)定。國際商事仲裁中當事人面臨語言,距離,域外法等難題,相比國內仲裁更難以采集,呈遞證據,因此需要給予充足的時間和渠道讓當事人能順利向仲裁庭提交證據,減少當事人申請救濟的幾率。
(二)實體審查協議
仲裁制度重視程序的效率價值,要求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降低司法的干預程度。但仲裁是契約性的行為,其效力來源于當事人之間的協議,因此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約定擴大實體審查范圍應得到認可。參考域外國家的司法實踐,美國的司法判例認可了當事人間合意明確司法審查范圍的行為,在GATEWAY TECHNOLOGIES INC v. MCITELECOMMUNICATIONS CORP一案中,法院支持了當事人以裁決中出現仲裁協議事先約定的“法律錯誤”為理由而請求救濟的主張。
允許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約定擴大實體審查范圍,可以完善現行的司法監(jiān)督理論,尊重私主體間的意思自治和維護仲裁制度的獨立性。由當事人自行權衡是否需要犧牲一些效率以得到更為公正的結果,使得仲裁程序能滿足不同當事人的需要。當然,當事人對實體審查范圍的約定應受到一定限制,若仲裁協議內無限擴大司法監(jiān)督的實體審查范圍將背離仲裁制度的設計初衷,削弱其獨立性,架空仲裁庭裁判權的同時也過度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
四、結語
海南自貿港隨著良好營商環(huán)境的逐步建設和開放程度的提升,將會吸引眾多的海外企業(yè)進入。這些企業(yè)的合法權益需要得到良好的維護,其所涉及的糾紛需要得到公正便捷的處理。域外國家的經驗表明,外資企業(yè)由于其特殊的性質,更重視選擇仲裁的方式解決糾紛,因此未來海南自貿港需要一套科學完善的國際商事仲裁制度。重新仲裁制度作為構筑整個仲裁裁決監(jiān)督體系的一個重要分子,卻經常受到學界的忽視。本文先通過論述重新仲裁的基本理論,并將其與其他相鄰概念進行區(qū)分,明晰重新仲裁制度的理論內核。再從《海南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52條進行分析,與域外國家立法與實踐現狀進行對比研究,思考重新仲裁制度的完善方案。最后結合我國的司法實踐現狀,建議重新仲裁的啟動可以不局限于程序審查,還可在特殊情形中對裁決的實體問題進行審查。希望能對海南自貿港國際商事仲裁制度重新仲裁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參 考 文 獻〕
〔1〕江偉.仲裁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90.
〔2〕童曦.重新仲裁制度研究:涉外仲裁司法審查(韓健主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48-351.
〔3〕黃進,宋連斌,徐前權.仲裁法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151.
〔4〕楊良宜,莫世杰,楊大明.仲裁法從1996年英國仲裁法到國際商務仲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289.
〔5〕王哲.重新仲裁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J〕.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6,(02):266.
〔6〕汪一凡.法院通知重新仲裁的事由及裁量標準〔J〕.南寧: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2):81.
〔7〕沈德詠,萬鄂湘.最高人民法院仲裁法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297.
〔8〕彭魁奎.重新仲裁制度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5:17.
〔9〕賀連博.重新仲裁制度淺析:中國國際私法學會2010年年會暨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研討會論文集,2010〔C〕.天津:中國國際私法學會,2010:491-500.
〔10〕肖永平.也談我國法院對仲裁的監(jiān)督范圍——與陳安先生商榷〔J〕.武漢:法學評論,1998,(01):42.
〔11〕楊樺.重新仲裁事由的程序與實體性質之辨〔J〕.桂林:社會科學家,2019,(03):123.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