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完善

        2020-12-18 07:42:42盧珺
        理論觀察 2020年9期
        關鍵詞:網絡治理國家治理現代化治理體系

        盧珺

        摘 要:網絡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治理現代化決定著網絡治理的路徑設計與價值邏輯。當前網絡社會在帶來諸多積極作用的同時,亦存在著垃圾信息、網絡謠言、網絡犯罪等失范行為,由于存在法律法規(guī)、體制機制、治理能力、治理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傳統(tǒng)網絡治理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完善的必要性便由此彰顯。推進網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從治理理念、法律法規(guī)、體制機制、“治網”能力、宣傳教育等多個方面來努力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關鍵詞:國家治理現代化;網絡治理;治理體系;治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D922.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9 — 0013 — 05

        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作用越來越大,期間各種問題也愈加凸顯,給網絡治理帶來了嚴重挑戰(zhàn)。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治理成效明顯,網絡亂象得到一定遏制。但是,隨著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的深度融合,網絡治理的難度和復雜程度也越來越大?!?〕為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和創(chuàng)新互聯網內容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yè)信息管理主體責任,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建立健全網絡治理體系不僅是“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的必要前提,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那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究竟該如何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實現“清朗的網絡空間”,顯然是一個兼具理論與實踐價值的重大現實命題。

        一、構建網絡治理體系的必要性

        網絡應用得到全面發(fā)展,拉動了消費增長,促進了國家經濟發(fā)展,便利了人民群眾生活。但我們也深刻地認識到網絡社會也產生了諸多失范問題,影響和制約著社會的有序運行和良性發(fā)展。

        (一)網絡社會的積極作用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4.5%。數量龐大的網民借助手機、計算機等技術設備,在虛擬的空間里進行社會交往、共享信息等活動,從而形成了一種與現實社會并存的網絡社會。網絡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現代公共管理的范圍和模式,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1.便利生活

        網絡將終端與通信有機結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除了傳統(tǒng)的即時通信、搜索引擎和網絡新聞,網絡已經廣泛在商務交易、網絡金融、網絡娛樂以及公共服務領域。與昔日相比,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豐富。

        2.有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

        黨和政府可以借助官方網絡平臺以及網絡輿情監(jiān)測,了解群眾情緒、大眾心態(tài)、網民對公共事務的意見和看法,然后在輿情研判的基礎上,改進工作,科學決策。

        3.有利于開展輿論監(jiān)督

        不少腐敗案件和政府官員不當言行,最先是在網絡曝光,比如“表哥”“房叔”;一些政策、舉措、項目在網絡上接受網民評判,有的得到擁護和支持,有的卻遭受批評甚至抗議。

        4.便于公眾參與公共事務

        網絡技術出現以后,通過網絡空間這一獨特的、虛擬的平臺,網民可以就自己關心的公共利益、公共事務和公共意志展開自由的討論,實現現實政治生活中難以達到或者成本很高的參政議政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廣泛性和有效性。

        5.幫助群眾疏解不滿情緒

        如果不滿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疏解,就會對社會帶來危害,如果不滿情緒沒有發(fā)泄的渠道,長期被壓抑,那么總有一天會爆發(fā)。網絡虛擬空間為社會成員提供了新的表達平臺,社會成員的加入促使表達平臺逐步成為網絡社區(qū),進而演化成為虛擬公共輿論場?!?〕這無論是對于個體還是組織乃至整個社會,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網絡社會中的失范行為

        網絡社會的正常、有序、運行需要規(guī)范、標準和價值觀念來引導人們的網絡行為、調節(jié)網絡社會關系、制約網絡社會活動。然而,由于網民身份的異質性、網民素質的差異性、網絡行為的復雜性,網絡社會中時常會出現一些違反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即網絡社會中的失范行為。

        1.垃圾信息令人頭痛

        網絡在傳播文化知識的同時,產生的垃圾信息也著實令人頭痛。根據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工作統(tǒng)計,2016年下半年用戶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郵件16.8封;2019年2月份內容為垃圾類的短信息舉報1.3萬余件次,占2月舉報總件次的65.0%。

        2.網絡謠言十分猖獗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郵箱、聊天軟件、社交網站、網絡論壇等)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的話語。在網絡信息傳播渠道多、傳播速度快的情況下,社會生活的不確定性、科學知識的欠缺、社會信息管理的滯后、為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于是,有的媒體、網站或者個人,出于各種目的而不惜編造虛假新聞、炒作話題、散布謠言。

        3.網絡成癮比較普遍

        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對互聯網產生心理上的依賴感,并達到成癮的程度。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數據,截止2020年3年,我國網民的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30.8小時。在網絡成癮人群中,青少年因為自控能力差而成為主體人群,青少年網絡成癮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

        4.信息安全深受威脅

        黑客攻擊泛濫,網絡非法入侵、重要資料失竊、網絡財產被盜、個人信息外泄、個人隱私曝光、網絡系統(tǒng)癱瘓等惡性事件接連發(fā)生。其中,當前手機APP問題較為嚴重,據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披露,2019年2月,共接到手機應用軟件舉報約2.7萬件次,去重后涉及應用0.7 萬余個,被舉報應用中844個應用存在安全隱患, 其中55個應用存在高度風險;從惡意行為分析:217個應用存在惡意行為,隱私竊取77個,占到30.4%。山東徐玉玉被騙案中暴露出的也是信息安全問題,犯罪嫌疑人杜某非法入侵“山東省2016高考網上報名信息系統(tǒng)”,盜取了包括徐玉玉在內的大量考生報名信息,而后將信息轉賣。

        5.網絡犯罪已成公害

        近年來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上的漏洞和網絡安全管理不到位,導致我國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日趨增多。檢察機關辦理的網絡犯罪案件數量大幅上升,年平均增幅達34%以上?!?〕計算機網絡犯罪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以網絡為犯罪對象的犯罪,主要包括竊取他人網絡技術、侵犯他人軟件著作權、非法侵入他人的網絡信息系統(tǒng)、破壞網絡運行功能等。第二種是以網絡為工具的犯罪,主要包括利用網絡系統(tǒng)盜竊、侵占、詐騙他人財物;利用網絡非法集資、組織賭博;利用網絡傳播淫穢物品;利用網絡進行電子恐怖、騷擾或者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等。網絡犯罪行為干擾經濟發(fā)展、影響社會治安秩序、玷污網絡文化、破壞社會道德、降低網民安全感,其社會危害性和造成的損失是其他任何傳統(tǒng)犯罪所無法比擬的。

        6.網絡不良文化興起

        有些網絡媒體為提高點擊率,對傳播內容把關不嚴,致使傳播內容低俗化。一方面,一些黃、賭、毒等違法網站神出鬼沒,打擊不盡,關閉不絕,危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有的媒體借助名人炒作來提高收視率。與此同時,有人為了走紅和盈利利用視頻直播平臺直播淫穢色情等違法內容。這些網絡不良文化,不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媒體文化,嚴重破壞了網絡生態(tài),對大量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影響極壞。

        (三)網絡失范行為的發(fā)展態(tài)勢

        1.意識形態(tài)斗爭越來越激烈

        隨著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戰(zhàn)場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最大變量”?!?〕近年來,境內外敵對勢力對我國展開猛烈的“網絡攻勢”,一些國家利用在互聯網上的主導地位,加劇了向我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活動,大規(guī)模散播反動有害信息,惡意攻擊我國社會制度,鼓吹西方自由主義“普世價值”,企圖擾亂人心,煽動對立,破壞穩(wěn)定。同時,國內外敵對分子和邪教組織利用互聯網傳播各類反動信息,鼓動各種形式的“維權”活動,煽動民族歧視和仇恨,破壞我國的社會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

        2.網絡群體性事件頻發(fā)

        在社會矛盾積聚的當下,隨著社會民眾自我維權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借助網絡媒體來維護他們的權益,多種互聯網工具傳播加上部分網民的評論態(tài)度偏激,個人感情色彩濃厚,一旦遇到在傳遞過程中“失真”和“夸大”等情況,極易誤導公共輿論,加劇已有的社會矛盾、誘發(fā)新的社會矛盾甚至激化公眾的不滿情緒。此時,如果官方媒體的引導不及時,就會出現以地傳論,將輿論風暴演變成現實的公共危機事件,將對我國的社會穩(wěn)定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3.治理難度越來越大

        網絡社會的失范行為,不僅種類多、危害廣,而且治理難度越來越大,給網絡社會的治理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一是因為網上的言論交流、思想碰撞容易出現“集體情緒化”現象,從而激化社會矛盾,放大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不滿情緒。二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個別群眾,為了引起社會的關注進而引起黨和政府的關注,借助網絡反映訴求和發(fā)泄不滿,各類矛盾和問題通過網絡的惡意渲染、大肆炒作、推波助瀾,容易引起大范圍的連鎖反應,影響社會穩(wěn)定。三是因為網絡社會的犯罪具有瞬時性、虛擬性、跨地域性等特點,在網絡用戶極其龐大的情況下,傳統(tǒng)的偵破手段難以適應網絡社會的需要,公安機關對犯罪活動的預防、控制、偵破的難度加大。

        二、我國網絡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網絡社會迅猛發(fā)展的今天,網絡失范行為層出不窮、花樣百出,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網絡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能適應網絡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主要是存在法律法規(guī)、體制機制、治理能力、治理方法等方面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guī)不夠健全

        與網絡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勢頭相比,我國與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還存在著滯后,可以說,我國以法治手段促進網絡治理的相關工作才剛剛起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網絡社會治理立法,初步形成了覆蓋網絡運行、信息安全、網絡管理、網絡犯罪等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但由于網絡發(fā)展瞬息萬變,現實立法難以跟上網絡社會的發(fā)展步伐,致使互聯網的運行、管理、使用等方面仍存在法律空白和盲點,一些新出現的網絡問題難以解決,并且現有法律法規(guī)過于分散,欠缺體系化架構設計,網絡立法有時總體上仍顯滯后,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二)治理體制存在缺陷

        治理體制直接關系到治理的效能和水平。目前,我國對網絡社會的治理是根據各部門的職能進行分工并實行切塊式治理。網絡社會治理的主體與現實社會治理的主體一樣具有多樣性,這種治理權限分散在不同部門的線性和多頭治理模式但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出現了不少問題:一是存在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清、效率不高、推諉或爭權等問題;二是各職能部門按照各自的分工和權屬各司其政,相互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力量難以整合無法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各職能部門的監(jiān)管體系之間標準不一,尺度不同,溝通不力,銜接不夠,難以聯動,容易出現治理真空,達不到預期的監(jiān)管效果;四是在具體治理過程中,部分管理部門的缺位現象較為嚴重,出現主要監(jiān)管部門極少實施監(jiān)管工作,而次要監(jiān)管部門卻長期堅守并越權監(jiān)管的情況。

        (三)治理方式方法落后

        由于治理方式方法落后,網絡社會存在技術先進性與治理落后性之間強烈反差。首先,網絡社會是一個多節(jié)點、多中心、扁平結構的社會,與傳統(tǒng)社會相比有很大區(qū)別,它需要開放的、靈活的、多樣化的治理,可目前的治理方式仍沿襲傳統(tǒng)社會自上而下的層級式,這與網絡社會的管理服務要求不相適應,最大的弊端是反應速度慢,影響政府公信力。其次,網絡社會治理重管控輕溝通,由于沒有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網絡社會的客觀規(guī)律及本質特征,部分管理者將網絡社會視為洪水猛獸,對網絡民意粗暴地“封”“捂”“刪”“堵”,一旦遇到危機事件,最先想到的是控制信息傳播、統(tǒng)一宣傳口徑,結果堵塞了民意渠道,抉持了網絡民意。再次,網絡社會治理重政府主導輕社會參與。我國對網絡社會的治理還處于政府“包打天下”而民眾“隔岸觀火”的狀態(tài),社會組織和廣大群眾的力量沒有發(fā)揮出來,難以形成社會共治的良性工作格局。

        (四)治理能力儲備不足

        之所以網絡失范行為花樣翻新、有增無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的網絡治理能力跟不上網絡發(fā)展的步伐。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更新升級速度飛快,往往一個技術還沒有被透徹掌握,新技術就又出現了。由于我們缺乏對新技術的自主研究,總處于學習和適應他人新技術的狀態(tài),使得針對網絡網絡社會治理的專用設備和技術手段無法及時跟進,遇到問題時要么一籌莫展,要么窮于應付。同時,層出不窮的新技術,為網絡犯罪提供了便利,使網絡失范行為的手段和逃避偵查的辦法越來越先進、隱蔽和復雜,而受治理能力的限制,網絡治理的時效性和有效性無法保證,導致治理難度與日俱增,網絡失范行為漸漸泛濫。

        (五)網絡道德素養(yǎng)缺失

        良好的互聯網環(huán)境和文明的網絡氛圍取決于網民和網絡企業(yè)的網絡道德素養(yǎng)。然而,目前網絡社會里失范行為頻頻出現,這與網民及網絡企業(yè)的網絡道德素養(yǎng)嚴重缺失脫不了干系。

        網絡運營企業(yè)、網絡服務提供商沒有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意識,為了吸引公眾注意力并進而吸引廣告商的資金投放,盲目拓展網絡業(yè)務,一味追求點擊率,不負責任地上傳信息,完全不顧信息的可靠性、準確性、公正性和完整性;很多網民在上網時缺乏自律意識,言行失范頗多,污染了網絡環(huán)境;同時,很多網民缺乏責任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為有害信息和攻擊言論的傳播留下了空間,為黑客攻擊和病毒入侵提供了舞臺;一些受雇于商家或個人專門捏造虛假信息抹黑競爭對手,或是為包裝炒作產品宣傳造勢并從中謀利的“網絡水軍”,以及專做收費發(fā)帖或刪帖生意的“網絡公關公司”,更是無視網絡道德和行業(yè)規(guī)范,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

        三、完善網絡治理體系的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yè)履責、社會監(jiān)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5〕,這需要從治理理念、法律法規(guī)、體制機制、“治網”能力、宣傳教育等多個方面來努力。

        (一)加強治理理念創(chuàng)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網絡發(fā)展和治理問題,圍繞如何認識互聯網、如何治理和發(fā)展互聯網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網絡治理觀。因此,要治理好網絡社會,必須以習近平網絡治理觀為基本遵循,加強治理理念創(chuàng)新。首先,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以人民主體,以保障人民利益作為網絡文明發(fā)展的根本,領導干部要在虛心學習網絡知識和廣泛了解網絡語言的基礎上,經常深入網絡這個基層聽民聲、納民意,不要輕視網民的智慧,更不要忽視網民的呼聲。其次,要堅持新發(fā)展理念,用新發(fā)展理念引領網絡發(fā)展,融會貫通反推安全治理,以此造福人類、服務發(fā)展。再次,要以法律與秩序作為加強網絡治理的基石,不斷完善網絡法律體系,加快網絡社會的法治化進程。

        (二)不斷完善法律法規(guī)

        習近平強調:“要抓緊制定立法規(guī)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guī),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薄?〕沒有依法治理的有效性,就沒有網絡社會的健康發(fā)展。所以,鑒于我國網絡社會治理中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的情況,為了給網絡社會治理保駕護航,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及行業(yè)自律規(guī)范共同組成的網絡法律法規(guī)體系,真正讓網絡社會治理有法可依。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依法規(guī)范網絡行為。”當然,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有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過,就當前網絡現狀來看,當務之急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要通過專門立法把網絡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確,并加強對網站及網站傳播內容的約束、管理、監(jiān)督,以防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其二,加強電子證據、虛擬財產、治理網絡犯罪、個人隱私保護、網絡娛樂等方面的立法,為網絡社會治理提供實實在在的法律依據。

        (三)創(chuàng)新治理體制機制

        鑒于網絡社會治理分散在文化廣電、新聞、工商、宣傳、公安、通信等眾多管理部門而造成管理混亂和缺位的情況,建議創(chuàng)新網絡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從根本上避免責任不明、效率不高、扯皮推諉等現象。為此,一要按照統(tǒng)分結合、職責明確、相對集中、責權對等的原則,將目前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互聯網管理職責集中到一個或幾個主要部門,或者建立網絡社會治理專職機構,提高網絡社會管理效率;二要建立網絡社會治理聯席工作制度,構建完整的治理責任鏈,提高治理的統(tǒng)一性、權威性和協調性;三要加強技術手段更新,做好網上情報信息挖掘工作,建立情報信息分析研判系統(tǒng),強化分析研判能力;四要健全輿情預警防范機制。設立網絡監(jiān)察員,隨時觀察網絡動態(tài),了解網絡民意,及時處理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及早預警網絡群體事件的“苗頭”,切實防止網絡群體事件的發(fā)生。五要完善輿論引導機制,全面而準確地掌握輿情,盡早將客觀、準確的事實真相傳達給網民,防止謠言作崇;注重與“意見領袖”的溝通,充分發(fā)揮“意見領袖”在正確疏導負面輿論、聚同化異、扶正抑偏方面的作用,引導社會輿論向健康理性方向發(fā)展。

        (四)開展思想道德教育

        網絡的虛擬性、匿名性、開放性,使部分網絡主體在網絡社會中的自律意識下降,或者說其道德品質在網絡世界有可能出現異化,但網絡社會行為主體還是現實社會中真實的個人。因此,對現實社會的公民進行相關的道德教育,是防止網絡社會失范行為發(fā)生的前提。要提倡網絡文明,通過學校、家庭加強網絡法律和倫理道德教育,增強人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網民以良好的心態(tài)、理性的思維、合法的方式去從事網絡活動。

        (五)加強“治網”能力建設

        要減少直至消除網絡社會里的失范行為,營造文明的網絡環(huán)境,從根本上治理好網絡社會,必須提高“治網”能力,這有賴于網絡登記、技術手段、管理隊伍專業(yè)化水平幾個方面的突破。

        穩(wěn)步推進網絡實名制?!毒W絡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網絡實名制得到了較好地落實,但還存在著一些監(jiān)管的漏洞,也引發(fā)了一些問題,基于此,政府部門、商業(yè)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電信運營商、社交網站、電商平臺應多措并舉,加強“實名制”源頭治理工作〔7〕,同時要進一步加快網絡實名制的技術建設,完善網絡安全保障機制。

        提升網絡社會技術手段。要加強網絡安全管理手段和網絡內容監(jiān)督系統(tǒng)建設,形成高效快捷的網絡輿情智能分析、網絡特定對象管控等網絡技術手段體系和分析、研判、清理網上有害信息和非法網站的管理系統(tǒng),及時了解和梳理網上社情民意,化解不穩(wěn)定因素。

        提高網絡社會治理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要擇優(yōu)選用熟悉互聯網法律法規(guī)、精通網絡技術、擅長于社會治理的人才并培養(yǎng)成技術過硬的網絡社會專業(yè)治理人員。要將諸如網站管理人員、論壇版主、媒體從業(yè)人員、高校師生、機關干部等密切接觸網絡平臺的人群,吸納到網絡社會治理隊伍當中來,使他們成為我國網絡網絡社會治理的中堅力量。

        (六)強化互聯網行業(yè)自律

        建設規(guī)范有序、安全誠信的網絡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監(jiān)督和共同自律。首先,政府要明確互聯網行業(yè)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督促行業(yè)內部盡快建立科學有效的自我審查監(jiān)督機制,以嚴密管理制度促網絡行為規(guī)范。要建立黑名單制度,讓發(fā)布不良信息、別有用心的網絡企業(yè)在網絡上無立錐之地;對那些不認真自我監(jiān)管的互聯網企業(yè)嚴懲不貸。其次,要以互聯網行業(yè)組織為抓手,積極引導和扶助它們盡快建立行業(yè)自律機制及社會責任機制。再次,引導企事業(yè)單位強化行業(yè)自律,督促其構建自律機制,規(guī)范自身的網絡行為。

        (七)加大執(zhí)法力度

        網絡社會的安寧和諧直接關系到公眾安全感和社會穩(wěn)定。因此,必須加大執(zhí)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有效整治和規(guī)范網絡空間。為此,公安機關要對當前比較嚴重的“互聯網+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利用互聯網從事非法集資、組織賭博、侵犯公民信息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同時加強整頓管理混亂并且違法犯罪活動突出的網絡平臺,以及安全管理責任不落實、屢出問題的網絡服務商、運營商以及傳播虛假信息的網絡“水軍”“網絡推手”等??傊?,要采取各種有力措施,依法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和不法分子予以堅決的懲處和打擊,打造正義、公平、尊重、和諧的綠色網絡空間。

        (八)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網發(fā)展是無國界、無邊界的,利用好、發(fā)展好、治理好互聯網必須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8〕各國互聯網彼此相聯,網絡犯罪無國界,所以網絡治理問題不僅僅是個別國家的問題,而是一個國際問題,它必須通過開展長期、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才有可能解決。當務之急在于世界各國相互合作、密切配合,搭建打擊網絡犯罪的警務合作平臺,積極拓寬網絡安國際合作渠道,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合作機制,不斷提升防范打擊網絡違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各國參與、普遍受益的網絡安全格局。

        結語

        新時代,復雜多變的網絡空間已成為考驗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領域?;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zhàn)略高度,對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做出部署。但網絡治理的復雜性決定了網絡治理體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因而需要著眼于新時代網絡社會的主要矛盾,對傳統(tǒng)的網絡治理進行反思與總結,深化思想認識,以推進網絡空間治理的法治化與制度化為重點,深化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舉措,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參 考 文 獻〕

        〔1〕劉慧園.積極培育網絡治理中的四個基本認同〔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12):73-75.

        〔2〕翟紹果,劉入銘.風險疊變、社會重構與韌性治理:網絡社會的治理生態(tài)、行動困境與治理變革〔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2):160-168.

        〔3〕懲防網絡犯罪,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N〕.檢察日報,2020-04-13(001).

        〔4〕肖喚元,鄭晶晶.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構建的四重“論”域透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論述〔J〕.社會主義研究,2020,(01):9-16.

        〔5〕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6-04-25)〔2020-4-16〕.

        http://www.cac.gov.cn/2016-04/25/c_1118731366.htm.

        〔6〕總體布局統(tǒng)籌各方創(chuàng)新發(fā)展 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N〕.人民日報,2014-02-28(001).

        〔7〕劉麗洪,朱彤.電信網絡詐騙協同治理模式探析〔J〕.上海公安學院學報,2020,(01):74-80.

        〔8〕習近平.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視頻講話〔EB/OL〕.(2016-11-16)〔2020-4-1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16/c_111

        9925133.htm.〔責任編輯:侯慶?!?/p>

        猜你喜歡
        網絡治理國家治理現代化治理體系
        習近平網絡治理思想探析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實踐經驗及啟示
        大數據視角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
        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問題現狀研究及對策初探
        “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思想重要意義的政治學分析
        網絡治理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人民論壇(2016年24期)2016-12-13 10:18:49
        網絡治理視閾下城市社區(qū)治理創(chuàng)新的
        桂海論叢(2016年4期)2016-12-09 13:37:16
        試析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建設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19:57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網絡治理模式研究
        旅游學刊(2016年9期)2016-12-06 19:53:55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91国产熟女自拍视频| 日韩精品极品免费视频观看| 正在播放强揉爆乳女教师| 蜜臀aⅴ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老师|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国产性感主播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一区午夜视频| 东京热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看片| 免费女同毛片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熟女av| 桃花影院理论片在线| 四虎在线播放免费永久视频|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更新| 日韩人妻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欧美寡妇xxxx黑人猛交| 亚洲一区综合精品狠狠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 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无码一级视频在线| 蜜桃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 白丝美女被狂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高清女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黄色电影| 免费美女黄网站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久久| 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丝袜美腿精品视频|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区一区|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 国产激情视频白浆免费| 日本福利视频免费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