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馬莊中心小學 蔡 靜
在數學課堂的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進行高效的數學教學才能讓學生接受到科學系統(tǒng)的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擺在發(fā)展的中心。小學生的思想發(fā)展較不成熟,受能力、年齡、經驗的限制,學習過程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師作為學生的引領者和組織者,應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傳授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的時候,首先要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滲透數學新思想,讓他們能夠對數學知識形成系統(tǒng)性的學習,在認知和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提升,與此同時,不斷進行開拓創(chuàng)新。
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幾乎大部分教師都會以成績來衡量學生。在國家倡導減輕學生負擔的前提下,仍然有部分教師大量給學生灌輸知識,將學生打造成為一個分數機器。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盲目地為學生增加課程學習量,導致學生逐漸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在當今素質教育主導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和良好態(tài)度。只有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才能學到更多,才能學得更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例如,教師在教學分數這一單元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首先讓學生觀看影片或其他教師的微課視頻,提升學生的新鮮感,讓學生對于分數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教師要在了解和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狀況,做層次性的優(yōu)化教學。對于班里的那些所謂的后進生,教師要予以重視,采用一幫一的方法。
在學生遇到普遍性的問題時,教師要針對全體學生作普遍性的指導,對個別的問題,教師要安排好時間做針對性的指導,務必要確保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的學習,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學生只有真正從心里接納了教師,才能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互相成就的過程,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獲得學生的認可和支持,使學生有學習的動力。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教學語言和日常行為互動等。在課堂上,教師不要將自己的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上來,更不能將一些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實際態(tài)度傳染給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策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
例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要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點,學生表現突出時,教師要充分給予肯定和信任,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自豪感,保持學習的信心。當有的學生回答錯誤或者表現很差時,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要給他們講道理,鼓勵他們、引導他們,不能磨滅學生的自信心。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多和學生接觸,在課上也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學生來了解自己的教學方法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及時聽取學生的建議,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在碰到問題和困難時要第一時間找教師請教和詢問,因為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知識上的引路人,更是學生成長路上的明燈,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和成長經驗以及人生閱歷來指導學生。
數學雖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換句話說,數學知識不論怎樣學習,都是要最終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具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依據學生的年紀和閱歷來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情境,作針對性的情境創(chuàng)設,要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同時,教師也要深入鉆研教學教材,制定明確的教學大綱。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要抓住時機來建設和學生有密切關系的教學情境,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著手,讓他們從探究學習中感受到樂趣。教師可以選擇教材中直接出現的現實的生活情景,促進學生學習的需求,用現實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更加直觀地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充分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想象來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和創(chuàng)新。同時,教師要對課上內容進行一定的引導和擴充,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讓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想來滲透學習過程,例如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思想以及歸納思想等等,這些在數學中都能發(fā)揮出充分的作用。在一堂課的最后,教師要適時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將教學與現實做一個對比,進行深入的思考,總結自己的不足,并提出解決方案,爭取在下一堂教學課上能做得更好。
數學不同于語文和英語這類語言類學科,它需要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教師變革教學方式和手段,說到底是為了學生的良好發(fā)展。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滲透下,就是要找準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平衡點,在立足課程標準的前提下,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