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健
本節(jié)寫作指導課是在江蘇省鹽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鹽城市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研討活動”中執(zhí)教的,訓練點為“如何寫景”,教學設計的初衷是“通過升格,讓景物‘靚’起來”。教學過程具體分三步走:多方面觀察,讓景物有厚度;多手法描寫,讓景物有溫度;多角度煉字,讓景物有風度。
師:同學們好!讓我們在對古詩的美讀中,開啟今天的寫作之旅。齊讀——
(屏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薄霸鲁鲶@山鳥,時鳴春澗中?!保?/p>
(生齊讀)
師:這些寫景句在詩中有著什么樣的作用?
生1:交代了時間、地點。
生2:渲染了寧靜的氛圍,烘托了人物閑適的心情。
師:好的!追隨詩人的足跡,我們看到了天空中的朗月、水底的游魚,聽到了清越的水聲、婉轉的鳥鳴,體會到了詩人閑適的心情。可以說,景物描寫讓詩味更濃,意境呼之欲出。我們再來看,大家知道這是哪里的景嗎?
(屏顯校園風景,學生指認)
師:桃紅柳綠,姹紫嫣紅,校園處處充滿蓬勃的生命力。今天,我們就以校園河畔的綠柳為例,學會用手中的妙筆扮靚它。
(板書:讓景物“靚”起來)
師:你們知道這里的“靚”的含義嗎?對的,就是美麗、生動、漂亮。來,大聲齊讀我們這節(jié)課的目標。
生(齊):讓景物“靚”起來。
師: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校園河畔的柳樹,請你用兩三句話快速描寫你觀察到的柳。
(屏顯:初寫柳)
(生微寫作)
師:好,現(xiàn)在請告訴大家,你寫了柳樹的哪個部分。請大聲朗讀出來!
生1:我寫了柳葉。柳葉似剛出生的小嬰兒,嫩嫩的,綠綠的。
師:你重點寫了柳葉的顏色。其他同學呢?
生2:我寫的是柳條。柳條軟軟的,像少女柔軟的腰肢。
師:哦,楊柳腰?。ㄉΓ┩瑢W們的觀察已有收獲,那么怎樣才能更加全面地寫好柳樹呢?我把河邊的楊柳“搬”來了。大家可要看仔細哦!
(播放河邊楊柳視頻)
師:你們還記得茅盾的《白楊禮贊》嗎?茅盾寫了白楊樹的哪些方面?
生(七嘴八舌):干、枝、葉、皮。
師:那么對于柳樹,我們也可以寫它的哪些方面呢?
生3:柳葉、柳果、柳條、柳絮。
生4:除了寫它的顏色、形狀,我們還可以寫它的味道、姿態(tài)。
師:將這幾個方面簡單地疊加就行了嗎?
生(齊):不行!
師:怎么解決呢?
生5:得按照一定的順序寫。
師:你們覺得可以按什么順序來寫?
生6:從遠到近,從上到下。
生7:從整體到局部到特寫。
師:說得真好!你們的想法和視頻的拍攝者不謀而合。注意到了嗎?他是按什么順序拍攝的?
生8: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再到特寫。
師:是的,一旦有了合理的順序,層次就會清晰,景物的內容也就豐富了。通過一番探討,想必大家已經明白:多方面觀察,可以支撐起文章的厚度。
(板書——多方面觀察)
師: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學以致用,按照一定的順序將你筆下的柳寫豐富,至少寫到柳2~3個方面的內容。
(屏顯:再寫柳)
(生微寫作)
師: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
生1:柳樹的枝條上,冒出了細細的葉子。微風拂過,柳絮在空中飛翔,在風中舞蹈。柳樹擺動著柔美的柳條,宛如青春活潑的女子在搖動她那秀美的長發(fā);而那嫩綠的柳葉,宛如美麗的發(fā)卡。
師:很好!修改后內容比初稿豐富多了。他的寫作順序是什么?
生2:從整體到局部,再到細部。
師:是的。還有同學要朗讀自己的作品嗎?
生3:柳葉嫩綠嫩綠的,似剛出生的娃娃,讓人不由得心生歡喜。它的枝條似瀑布,垂直而下。站在那里,我也好像與大自然融為了一體,好不愜意。摸著它那粗糙的枝干,我仿佛看到了它在風雨中頑強拼搏的模樣。微風拂過,柳絮飄飛,我嗅到了大自然無比清新的氣息。
師:柳在你的筆下飽滿而立體了。同學們還寫了柳的哪些方面?
生4:我寫了柳葉、柳果和柳絮。
生5:我寫了柳條、柳絮和柳葉。
生6:我寫了柳樹的形狀和柳枝的動態(tài)美。
師:經過升格,原先單薄的柳變得豐滿,有了厚度,有了美感,栩栩如生。但是不是寫得詳細了,我們筆下的景就靚麗了呢?
(生靜堂)
師:要想景物靚麗,教材給了我們許多“法寶”,朱自清先生的《春》就是綜合運用各種寫景手法的典范。同學們回憶一下,朱自清運用了哪些寫景手法?
生7: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
師:直接具體地描述對象,是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方法呢?
生8:通過寫乙事物來表現(xiàn)甲事物。
師:請你舉個例子。
生8:文中先正面描寫春花的鮮艷、香甜,然后用蜜蜂和蝴蝶從側面烘托,正側面結合。
師:這樣一結合,春花的繁茂、艷麗和香甜就具體可感了。
生9:還有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描寫相結合。不僅寫了花,還渲染了一派喧鬧沸騰的景象。
生10:虛實結合?!伴]了眼”后是虛寫。
師:實寫,就是大家實實在在看到的、聽到的、嘗到的、觸摸到的事物。虛寫從哪來?
生11:想象和聯(lián)想。
師:虛實相生,既能激發(fā)人的想象,更能表現(xiàn)花的香甜,使人身臨其境,與之共鳴。
生12:感官角度。在春風圖里,作者先把春風比成母親的手,從觸覺的角度非常巧妙地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然后通過嗅覺感受到春風帶來的各種氣息,寫出了春風的香甜和醉人;最后借助聽覺,寫出了風的悅耳動聽。
師:正是因為作者調動了自己的感官,融入了情感,多角度靈活描繪,才有了這樣一幅色彩明艷的畫面?,F(xiàn)在,我們以剛才一位同學(本部分中生3)的文章為例,看看文中的柳“靚”在哪里。
(屏顯:略。)
生13:這段文字用了擬人手法,把柳樹人格化,寫出了柳樹的清新可喜;還用了比喻,把柳條比喻成瀑布,寫出了柳條的形狀。
師:這樣可以使內容更加生動形象。還有嗎?
生14:她運用了視覺和觸覺相結合的手法,既寫了眼中的柳樹,又用手感受了枝干的粗糙。文段里還有虛實結合的手法,既實寫了客觀存在的柳樹,又想象了風雨中的柳的模樣。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要想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就合理地虛寫吧?。ㄉΓ┻@些手法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生動、更豐富。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標注出修改后的語段中,你認為最“靚”的句子,大聲讀給同桌聽,并說說你運用的寫作手法。
(生分享)
師:通過分享,我們更加明晰,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修辭手法結合、多感官描寫結合等,都是很好的寫作方法。多手法描寫,讓景物有了溫度。
(板書——多手法描寫:動靜、虛實、正側、修辭、感官……)
師:學習了新的手法,大家是不是躍躍欲試了呢?我們再來試一試,至少運用2~3種手法,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柳樹的特征。
(屏顯:細繪柳)
(生微寫作)
師:這一遍,感覺自己寫得怎么樣?
生1(笑):好多啦!
師:那請你讀一下。
生1:河畔的垂柳,如一位飽含青春氣息的女子。嫩綠的柳葉宛如新生兒一般,生機勃勃。微風吹過,如霧的柳絮飄動,為這位漂亮的女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悄悄走過她的身邊,她伸出手向你問好。柔柔地撫摸她涼涼的小手,她在風中跳起了舞蹈。風停了,她安靜了下來,在等待下一縷春風的陪伴。
師:你運用了哪些手法?寫出了柳樹的什么特征?
生1:我在這段文字里,綜合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注意了動靜結合和多感官描寫的結合,寫出了柳樹柔軟、下垂、生機勃勃的特征。
師:這樣改,文章就有了靈動的氣息。還有哪些同學用了兩種以上的手法的?我們等著欣賞。
生2:春姑娘輕輕地來了。大多數花兒還睡眼惺忪,紋絲不動,柳芽卻已露出了笑靨,惹得人總想伸手去撫摸一番。柔柔的,涼涼的,那是春的律動。不知什么時候,“嘩”的一下,成桶成桶的綠顏料就潑了下來,染得滿樹盡是,真是綠透了!這滿樹的柳葉似乎都能榨出汁來。柳絮漫天飛舞,載著夢想,向著目標,揚帆起航!
師:你們能看出她的寫作順序嗎?
生3:時間順序。一開始,春姑娘才來,柳芽出現(xiàn)。然后柳樹成長,顏色也越來越濃。接著,柳絮飄飛,開始播散種子。所以,她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師:的確,除了眼前的柳,她還寫到了前些日子的柳芽。她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那么,這段文字“靚”在何處?
生4:這段文字運用了多感官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有視覺描寫,寫看到的顏色;有聽覺描寫,寫了“嘩”的聲音;還有觸覺描寫,“涼涼的”。
生5:通過寫其他花兒的情況,側面烘托出柳芽出現(xiàn)得早,然后正面寫柳,正側結合。
生6:還有虛實結合的手法。通過虛寫成桶成桶的綠顏料的潑灑,來表現(xiàn)柳樹的生氣勃勃。
生7:還有擬人,如“春姑娘輕輕地來了”,柳絮“載著夢想”。
生8:還有夸張手法的運用,“滿樹的柳葉似乎都能榨出汁來”,極言柳樹的濃綠。
師:同學們把她寫作的法寶都挖出來了!你們看,觀察更全面,手法更多樣,景物自然也就“靚”多了。如果想讓柳更具神采,更風度翩翩,我們還可以在什么方面下功夫?
生1:詞語的錘煉與推敲。
師:好的,我們仍以這位同學的作品為例,討論一下,看看哪些詞語可以更精準些。
(板書——多角度煉字)
(屏顯:略。)
(生討論)
生2:我感覺“柔柔的,涼涼的,那是春的律動”中,“涼涼”運用得不太準確。律動不好用“涼涼”形容。
師:那換成什么比較準確呢?
生2:可以換成“悄悄的,柔柔的,那是春的律動”,表明春來得悄無聲息。
師:你依然保留了疊詞。疊詞可以使表達更加準確,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生3:“這滿樹的柳葉似乎都能榨出汁來”這句話中的“榨”,好像不太準確。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3:榨需要很大的力氣,感覺綠色好像不太濃。
師:那換成什么詞語呢?
生3:換成“擰”。可以改成“似乎輕輕一擰,就流淌出汁來”。這樣還可以和前面的“成桶成桶的綠顏料就潑了下來”相呼應。
師:動詞是語言的骨頭,巧用動詞,更能準確突出景物的特征,更能表現(xiàn)出柳的青翠欲滴。語段中的“潑”“睡眼惺忪”也用得特別傳神。同學們的獻計獻策也讓這段文字變得更精確了。下面,請同學們大聲讀一讀自己筆下的柳,看看哪些詞語可以再錘煉錘煉。
(生讀并修改)
師:改好了嗎?為什么要改?
生4:我原來寫的是“風吹柳樹”,現(xiàn)在把它改成了“風搖柳樹”。
師:或許還可以改成“風扶細柳”,突出風的輕以及柳樹的婀娜。
生5:我把“柳絮飄飛”改成了“柳絮正飄得緊”。
師:太棒了!一個“緊”字,境界全出!真正個性化的寫景,一定要用心靈去貼近自然,一定要找到最適合它的那一個詞。我們還可以把修飾語放在主語后面,采用倒裝句式,實現(xiàn)句子的“陌生化與個性化”。比如“藍天白云”可改成“天藍云白”。我們還可以組合運用短句,比如把“柔柳、白絮、嫩葉”改成“柳柔柔的,絮白白的,葉嫩嫩的”,這樣的表達明快清新,更加鮮活。現(xiàn)在,我們來思考一下,寫記敘文時,哪些情況下需要用到景物描寫呢?
生6:需要交代時間、地點或故事背景時。
生7:需要渲染環(huán)境、烘托氛圍時。
生8:需要烘托人物的心情時。
生9:需要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時。
師:花間看美人,馬上看將軍,記敘文中恰到好處的寫景會讓文章增色不少。本節(jié)課,同學們多方面觀察柳,讓景物有了厚度;多手法描寫柳,讓景物有了溫度;多角度煉字,讓景物有了風度。此景還可精心繪,情景交融韻味長,希望同學們課后細細體會。下課!
本節(jié)課是作文升格課,教學目標是通過訓練,讓學生能抓住景物特點,把描寫變得生動。上完這節(jié)課,我有兩點感觸。
一是選準寫作關鍵能力點,明確教學目標。學生每學期要完成8篇以上作文,但是不少學生的作文水平并沒有獲得提高。因此本節(jié)課上,我主要通過三個步驟來完成訓練目標:多方面觀察,讓景物有厚度;多手法描寫,讓景物有溫度;多角度煉字,讓景物有風度。這樣有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思想飛翔,讓課堂得到升華。
二是聚焦寫作關鍵思維點,讓教學活動更加充分。課上,我和學生互為對方的鏡像,審視思考,對話融洽。學生積極動腦,自覺分析問題,努力解決問題。在熱烈的探討中,他們筆下的文字一步步豐滿。
當然,課堂永遠是遺憾的藝術。這節(jié)課中,我對一些問題的設計過于簡單,對部分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過于籠統(tǒng)。我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
作文訓練的次數跟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往往不成正比,這也許跟我們時常輕易地放過一篇習作的雛形有關。低水平的重復,永遠不可能取得作文的成功,因此,升格勢在必行。
陶老師的這節(jié)作文指導課,呈現(xiàn)出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簡潔流暢的教學思路。陶老師首先明確寫景的效果,接著重點講解怎樣寫景,共設計了“怎樣觀察、怎樣寫作、怎樣升格”三個環(huán)節(jié),最后提醒學生寫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才能恰到好處。整節(jié)課分三個層次進行升格:多方面觀察,讓景物有厚度;多手法描寫,讓景物有溫度;多角度煉字,讓景物有風度。三度寫景,染得春光曜美文。教學過程中,陶老師首先以寫景名句導入,以校園中的柳為觀察樣本,引導、啟發(fā)學生怎樣觀察,怎樣有序寫景,怎樣讓自己的作品條理清晰。然后,他又以經典名篇《春》為范例,引導學生自然歸納出寫景手法,讓學生有例可循。詞語錘煉與推敲環(huán)節(jié)更是干貨滿滿,讓學生受益匪淺。
二是親切平等的師生交流。好課是靠好的問題來推動的?!办n”是這一課最具教學價值的“生長點”,全課立足“靚”向縱深推進:如何讓文章“靚”起來?文章“靚”在何處?還可以怎樣讓文章更“靚”?這些問題,巧妙地結成了一個循序漸進的“問題鏈”,使課堂成為一個不斷思索、不斷提高、開放靈動的所在。教師的追問引發(fā)了學生的積極響應,調動了他們的思維,讓學生有了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生生評價、師生評價實現(xiàn)了互動共生。整節(jié)課呈現(xiàn)出對話漫談狀態(tài),有預設有生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學生的“主場”。
三是生動靈活的情境再現(xiàn)。于漪老師指出,“課堂不只是教師展示的場所,它也是引導學生學習思考的場所”。很多時候,學生思維的激發(fā)需要很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對人的情緒有著一定的觸發(fā)和暗示作用,個體處于不同的情境中,會對問題和現(xiàn)象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從而形成獨特的感受。陶老師通過誦讀古詩中的寫景句創(chuàng)設情境,借觀察校園河畔的柳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感悟。成功的執(zhí)教者,一定是一位“彈琴的高手”,知道情境創(chuàng)設的適時。陶老師做到了這一點。
四是扎實高效的技法訓練。這節(jié)課安排了三次“升格”。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靜心寫作或修改習作,此時的課堂是無聲的,可能不符合某些“唯氛圍論”的人的期待。但我覺得,這個“靜”是不可或缺的。課堂不是一個“秀場”,喧囂不是語文課堂的主流。我們的課堂,特別是寫作課堂,一定要讓學生有深層次思考的時間,要讓他們有時間去回味和提煉,有時間去寫作和修改。這樣的課堂,于安靜中閃爍著積極活躍的思維火花,于扎實中促成了學生的進步與成長。
怎樣的寫作課才是成功的?我覺得,除生動情境的再現(xiàn)、靈動問題的設計、精準時機的把握、科學準確的點評外,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讓寫作真實發(fā)生,讓寫作清晰可見。我們要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有這樣的感覺:我的文章或許不是同齡人中最優(yōu)秀的,但我在創(chuàng)作最優(yōu)秀的、屬于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