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根
進入冬季,水產(chǎn)養(yǎng)殖基本上處于休整期,是一年養(yǎng)殖過程中最清閑的季節(jié),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時期的工作不重要,如果對這期間的幾項工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將會極大的影響來年的養(yǎng)殖效益,因此冬季水產(chǎn)養(yǎng)殖應認真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漁塘修整。要及早著手漁塘修整,按照“小池改大池、淺池改深池、死水池改活水池、漏水池改保水池”的原則,鏟除雜草、加高加固塘埂,清除池底過多淤泥,保留底泥10-20cm,清淤后要讓漁池曝曬若干天。確保漁塘面積在2畝以上,水深在2m以上。對養(yǎng)殖魚種的池塘,應及早進行并塘,將各種魚種分類,分養(yǎng)到不同的魚塘中去,便于今后魚種捕撈出售,減少魚種受傷。
2.清塘消毒。一般漁塘致病因子較多,應注重清塘殺菌防病,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清塘消毒工作。方法有:一是干法清塘,即漁塘用生石灰75-100kg/667m2或漂白粉3-4kg/667m2加水溶解,在全池均勻潑灑,潑灑后應讓池塘曝曬幾日,并用耙子全池耙動,以達到充分消毒防病的作用;二是帶水清塘,按水深1m用生石灰130-150kg/667m2或漂白粉10-12kg/667m2溶化后全池潑灑。潑灑時要到邊到位,尤其是池塘四周容易忽視。
3.培肥水質(zhì)。新開挖的漁塘或瘦水塘,放種前要早施基肥,以培育天然餌料。施肥量可根據(jù)底質(zhì)、池況及肥料種類而定,一般消毒5天后,將漁塘水注滿,施入人畜糞肥400-600kg/667m2,直接遍灑池底。在開春后魚種生長期必須及早強化追肥,可施用化肥,也可利用生物肥進行培水。
4.魚種放養(yǎng)。搞好漁塘魚種冬放工作必須把握好以下四點:一是把握時機。漁塘的放養(yǎng)有初放和補放之分,必須靈活掌握。一般冬至到春節(jié)前后,這段時間水溫較低,魚的鱗片緊密,便于捕撈操作和運輸,這樣可提高魚種的成活率。同時水質(zhì)穩(wěn)定,魚體壯實,病害較少,此時初放極為有利,可利于魚種早適應、早開食、早生長;至于補放必須看魚種的生長情況及池塘情況,隨時補放,靈活掌握,及早安排。另外,魚種放養(yǎng)應選在晴好的天氣進行。二是合理放養(yǎng)。放養(yǎng)品種應該根據(jù)市場情況、水體資源情況靈活掌握,肥源豐富的漁塘應以鰱、鳙魚為主,搭配草、鯉、鯽、魴、鳊魚等;草源豐富的漁塘應以草魚等草食性魚類為主,搭配鰱、鳙、鯉、鯽、鳊魚等。一般吃食魚與濾食魚比例,肥水塘為30%-20%∶70%-80%;一般水域為25%-45%∶75%-55%;流水塘或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的池塘為60%-80%∶40%-20%。中層與下層魚比例為濾食性魚為5%-15%∶95%-85%,吃食性魚為55%-65%∶45%-35%。5月份以后也可放養(yǎng)熱帶暖水性魚類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以作補放之需,既可增加經(jīng)營品種和特色,又利于池塘效益的提高。三是把握質(zhì)量。魚種要求體格健壯、體色鮮明、健康活潑、無病無傷、鱗片完整、鰭條無損,放養(yǎng)的魚種規(guī)格在13cm以上,這樣的魚種適應力強,成活率高。四是嚴格消毒。魚種放養(yǎng)前必須嚴格消毒,一般可用3%-5%漂白粉或硫酸銅8mg/L浸洗魚種10-15分鐘。有條件的對18cm以上的青、草魚種每尾注射經(jīng)稀釋后的青、草魚出血病滅活疫苗0.5mL,18cm以下的每尾注射0.3mL,防治出血病。
5.適時投餌。冬季或開春當氣溫有所上升時,魚類活動逐漸加大,宜及早開始投餌,以促進魚類盡快生長。投餌宜投喂營養(yǎng)全面、配方科學的配合飼料,投喂量按魚體總重量的1%-2%,保證飼料中蛋白質(zhì)含量。同時要堅持定點投喂,使魚類有規(guī)律地進行攝食,投喂次數(shù)可根據(jù)天氣、氣溫、水質(zhì)及魚體等情況靈活掌握,適量投餌,可增強魚體肥滿度,以保證魚種安全越冬。
6.加強管理。在冬春季節(jié),氣溫低,對魚池的管理除按常規(guī)要求外,還要注意“四防”:一防池水過淺。由于放養(yǎng)時間早,魚類在越冬期要加強管理,天氣晴好時,應適當降低池塘水位,利于水體升溫;寒冷天氣來臨時,應提前加深池塘水位,以利保溫防凍。二防投料過勤。冬春季投喂應把握適時適量原則,不過勤投料,以免造成浪費。氣溫高時,可適當投喂,或增加一些豆餅、菜籽餅等,以增強魚的抗寒能力。三防病害。病害注意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同時,還要使用藥物進行病害預防,一般在堅持清塘消毒及魚體消毒的前提下,應及早采取定期藥物預防,每半月按每667m2用生石灰10kg或0.7ppm的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一次,同時在魚類餌料臺上掛漂白粉或硫酸銅藥袋予以預防。發(fā)生病害時,應及時請專業(yè)人員正確診斷,對癥下藥。冬季一般水霉病較為常見,發(fā)病時,病魚游動異常,食欲減退,以致瘦弱而死。其防治方法:在捕撈、運輸和放養(yǎng)過程中勿使魚體受傷;發(fā)病時可按每1m3水體用五倍子2g全池潑灑,或用5%的食鹽水浸泡魚體5分鐘。同時要加強管理,日夜巡塘,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解決。池塘周圍注意安靜,減少人畜活動,以免使魚類產(chǎn)生應激反應,誘發(fā)病害。四防水質(zhì)變壞。在魚類浮頭或發(fā)病時,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救治。塘內(nèi)的死魚、病魚要及早撈起、遠離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響水質(zhì)。
(通聯(lián):331409,江西峽江縣漁業(yè)局 手機:139796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