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平
摘 要:書信曾是人們生活交往中的重要媒介,是珍貴的檔案資料。名人書信,除在思想交流、傳遞信息中扮演重要角色外,也是研究名人思想發(fā)展、歷史事件和創(chuàng)作活動的珍貴檔案資料。本文主要通過柏楊書信檔案的真實再現(xiàn),記錄“十年冤獄”中“歲寒四友”之間至誠、至真、至善、至美的友誼。
關(guān)鍵詞:柏楊書信檔案;十年冤獄;歲寒四友
2006年底,柏楊張香華夫婦將凝結(jié)著柏楊先生數(shù)十年創(chuàng)作心血的11745件珍貴文物文獻資料捐贈給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其中包括數(shù)千封書信,均是柏楊先生與家人、友朋、文友、讀者的互通信件。柏楊與三位讀者的通信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讀來讓人感動。
一、以文會友
“寫雜文的十年所以成為美好的十年,另一個原因是,這十年中,我結(jié)下了很多十年中最難得的友誼?!盵1]柏楊在《回憶錄》中如是說。
柏楊,本名郭衣洞,1920年生于河南開封,1949年由大陸去臺灣,是臺灣家喻戶曉的作家。1950年開始寫小說,1960年開始用柏楊為筆名寫雜文。他的雜文內(nèi)容深刻,文筆犀利,涉獵廣博,妙語連珠,是臺灣第一個因為雜文而出名的作家。他還是第一位在海外受到千百萬讀者擁戴的臺灣作家。
1965年10月16日,柏楊接到寄自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封信,是孫觀漢寄來的。孫觀漢是一位充滿正義感的科學家,曾出任臺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所長,建立臺灣第一座教學用的原子反應爐。此信是柏楊和孫觀漢生死之交的開端。此后,柏楊與孫先生書信來往長達十二年。柏楊出獄后的第二年,他倆才得以相見。
柏楊先生:
這兩年來想要提筆寫信給你的動機,可能在二三十次以上……我有一個“正?!钡募彝ィ5那巴荆业穆殬I(yè)是科學研究……你的觀察、見解和閱世之深刻,你的世界知識(古今中外)之豐富……真令人佩服……一九六五年十月十六日于璧斯堡
孫觀漢先生給柏楊寫信“是謝謝他的思想——對一個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人,有脫胎換骨的影響”[2]。他被柏楊生動的文筆、靈活的描述、深刻的見解和透澈的分析所吸引,并很快就收集了六集《西窗隨筆》,六集《倚夢閑話》,作為生活的“調(diào)劑和消遣”。“多次閱讀你的大作,常不禁拍床拍廁拍沙發(fā)(有時拍案)而笑,笑而后思,思而后深嘆,深嘆后有時還眼濕?!盵3]
柏楊與孫觀漢通信時,柏楊在臺北,孫觀漢在美國。雖遠隔萬里,“但我們的心已比鄰……柏楊和我有三年動心的信件往還,十二年多的不斷懷念,卻很可能有如男女間的‘戀愛”[4]。朋友易得,知音難求。柏楊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位知己。
陳麗真、梁上元是柏楊的讀者。與柏楊成為至交,也是柏楊的作品把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她們是柏楊最忠實、最可靠的朋友。他們之間的感情堪比父女、兄妹、同窗,純潔、高尚、執(zhí)著。
“初讀柏楊的作品,馬上就被它幽默磅礴的筆調(diào)和天馬行空般的氣勢吸引……像這樣活潑生動、靈性充沛的文字,是我前所未見的。于是柏楊的雜文成為我最喜愛的課外讀物?!盵5]梁上元16歲開始讀柏楊雜文,她忍不住提筆向柏楊致敬、傾訴。語言老道精練,柏楊以為她是“一位假冒高中女學生寫信給我的讀者先生”[6]。柏楊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位莫逆之交。
1967年11月26日,柏楊給梁上元信上寫道:
孫先生什么都好,似乎只有一個毛病,他能把人感動得愿意為他死,我跟他結(jié)識是異數(shù),我跟你結(jié)識也是異數(shù)……這異數(shù)可遇而不可求,等你再長大一些,再遇到一些可怕的困難,就更會知道這異數(shù)的可貴,有友如此,不虛此生,我們應該快樂終身。
女讀者,女弟子陳麗真也是柏楊的莫逆之交。柏楊談到他與陳麗真的交往時寫道:“又一天,我接到一封筆端秀麗的信,結(jié)下第二樁永不磨滅的友情。那就是當時的陳麗真……高中畢業(yè)就考上鐵路局列車小姐……她和當時的男朋友商量后,決定給我寫信,并來家中拜訪,從此成為通家之好?!盵7]
二、十年冤獄
金庸兄:
……我一生坎坷,歷盡艱難,但赤子之心仍躍於胸。不像是六十歲老人,亦不像是大難逃生,全仗一點赤忱可告天日,亦仗肝膽朋友,支持鼓勵。十年冤獄,換取多少知己,不虛此生……柏楊 1979.12.20。
(柏楊致金庸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藏)
“十年冤獄,換取多少知己,不虛此生”,這是柏楊的肺腑之言。危難是“友誼”的試金石,虛心假意的朋友在你危難時會落井下石;普通朋友在你危難時會紛紛逃離;真正的朋友才會在你危難時奮不顧身,鼎力相助。十年冤獄,讓柏楊真正體會到了何為生死之交。
柏楊的雜文以尖銳的筆觸諷刺社會百態(tài),揭露中國的醬缸文化。他那些針砭時弊的文章,早已觸怒了當時的國民黨當局。1968年他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的罪名被捕入獄九年零二十六天。
1950—1970年代的臺灣,一個人要是被戴上了紅帽子——“共產(chǎn)黨”“匪諜”的罪名,他所面臨的后果將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朋友熟人更是避之如蛇蝎。柏楊被捕后,常有朋友來訪的柏楊家已經(jīng)門可羅雀。而就在柏楊沉浸在含冤莫贖,天理難昭的悲憤中時,他的三位讀者,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友誼贊歌。
三、歲寒四友
自然界有“歲寒三友”:松、竹、梅,它們經(jīng)冬不衰,挺霜而立,傲骨迎風,不怕冰刀雪箭。中國臺灣社會有堪與“歲寒三友”媲美的“歲寒四友”:柏楊、孫觀漢、陳麗真、梁上元。他們經(jīng)受住了十年風雨的考驗,始終如一,從不疏遠,從未淡忘。
柏楊被捕后的第20天,遠在美國的孫先生揮筆給臺灣“國民政府”的三位部長寫信,給美國總統(tǒng)卡特上書,給美國國會上書,給美國駐臺灣的“大使”寫信,一次次給蔣經(jīng)國和臺灣要人們寫信,為柏楊呼吁求情。遭到威脅和冷遇,他也不灰心不退縮。他像大海中的一葉孤舟,為營救一個從未謀面的朋友,付出眼淚、尊嚴、時間、金錢和健康,十年如一日。
1977年4月1日柏楊獲釋出獄。孫觀漢接到喜訊,當即給柏楊打了一個多小時的越洋電話。放下聽筒,又寫了七句外國名言請柏楊翻譯,希望柏楊能夠?qū)捤e人,發(fā)揚愛心,放下仇恨。柏楊給孫觀漢的“一番苦心”寫了回信:
觀漢先生:
你在四月一日的信上,寫了七句外國的名言雋語要我翻譯,……我剛剛返抵臺北,上元剛剛打過越洋電話向你“報喜”,你再打越洋電話回來,長談了足以使你破產(chǎn)的一個多小時,勉強放下聽筒,就立即坐下來為我打下了七句英文,再用中文寫下一段話。
這是你一番苦心,藉著考我英文為名,要我寬恕,要我發(fā)揚愛心……在你的諄諄囑咐中,強調(diào)愛,強調(diào)寬恕,怕“恨”把我引到邪惡的路上……
(柏楊致孫觀漢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藏)
這封信現(xiàn)收藏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作家書信庫。圓珠筆豎行書寫在“孔雀牌”紅格信箋上,6頁,字跡小巧而工整,每頁信的左上角都標注了頁碼。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所藏柏楊致孫觀漢的信4封,均是柏楊出獄后寫的(入獄期間,通信被限制)。
柏楊致梁上元的信札共14封,是1968年至1978年間的通信。信長短不一,少則寥寥數(shù)筆,多則洋洋灑灑有7頁之多。圓珠筆繁體豎行書寫,字體較小。柏楊這樣解釋說:“因不慣俯在地板上寫,所以字跡很難看?!?/p>
1968年9月22日柏楊在獄中給梁上元的信上有這樣的內(nèi)容:
看見你們?nèi)齽偷拿?,不由熱淚盈眶,因為很多我自以為很要好很知己的朋友……都掉頭而去,而且還罵我這個‘匪諜害了他……你送來的《荒漠甘泉》,畫線的地方,我一一拜讀。好像是專門為我寫的。你抄的經(jīng)節(jié),更看出你的愛心……
(柏楊致梁上元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藏)
柏楊入獄不久,梁上元和她的兩位同學(信中所提的“三劍客”)鼓足勇氣,前去探監(jiān)。她們?yōu)榘貤钏腿チ耸澄锖陀闷罚荷显€送給他一本《荒漠甘泉》,并劃出重點,評注出許多安慰鼓勵的話。去之前,她們在流言的影響下,也有過疑懼,但她們堅信柏楊是清白的,相信自己良心的判斷。在柏楊囚禁期間,梁上元一如既往為柏楊奔走,和他通信給他力量,堅信柏楊冤獄終會昭雪,直到柏楊出獄。
上元……八年半了,我對你的字跡仍是那么熟習,它也寫得美麗。當我們初結(jié)識時,你還是一個黃毛丫頭,而今你卻當了大學生的老師……孫先生是愛和義的化身……我自入獄后,巨墻以外的人世,完全隔絕。但我片斷的知道,我的性命因?qū)O先生得以保留……誠如你所說的,得友如此,死而無憾。而得友如上元,同樣也死而無憾?!?/p>
(柏楊致梁上元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藏)
柏楊入獄時,梁上元還是個十八歲的純情少女,出獄時,梁上元卻成了一名大學教師。柏楊入獄后,大部分朋友取回避態(tài)度,而18歲的梁上元,在看到軍事法庭對柏楊的起訴書后,卻毫不顧慮這“匪諜”案件可能會牽連自己,憤然寫了一首長詩,寄給孫觀漢先生,孫先生給這首長詩取名為“20世紀長恨歌”:“……萬求當庭包青天,秉持良心下論斷,勿把人權(quán)如草菅……”[8]她為柏楊申冤,希望柏楊得到公正對待。
“歲寒四友”中的另一位是陳麗真。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藏有柏楊致陳麗真書信50余封,均為柏楊獄中所寫。圓珠筆豎行寫于綠格稿紙或紅格信箋之上。柏楊入獄不久,通信字數(shù)被限制在200字以內(nèi),筆者猜想為了方便記數(shù),柏楊改用稿紙寫信。現(xiàn)摘錄信札的部分內(nèi)容以窺人間這段美好而真摯的友誼。
陳麗真像女兒一樣,經(jīng)常去探監(jiān),給柏楊送飯。孤寂的柏楊在監(jiān)獄中仍享受到人生的溫暖和友情的慰藉,這是柏楊活下去的最大支持。
麗真……你數(shù)次來看我,又送食物,又送錢,隔著窗子,你驀然發(fā)現(xiàn)我瘦了。勉強做出的笑容上,淚珠滾下來。使我感動我們已成了好友……師生間的際遇,我們也算很不平凡的了……
(柏楊致陳麗真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藏)
柏楊入獄后,家庭破碎、妻離子散,在白色恐怖下,人人明哲保身,陳麗真挺身而出,以一個弱女子的身軀——臺灣當局允許柏楊的唯一通信者。
麗真……孫伯伯的藥及食品早收到……有一信寄你請代致謝。孫伯伯對我已盡到了最大情份,我無法表達我的感激……此地拒收任何食品,所以不要寄,大陸雜志訂對了,請再破鈔代購《續(xù)資治通鑒》一部,140元……兩百字已滿,停止。衣洞。
(柏楊致陳麗真,中國現(xiàn)代文館藏)
陳麗真把柏楊看作老師、朋友,也把他看作父親、恩人,她對柏楊的關(guān)懷無微不至,對柏楊的崇敬無以復加。為了幫助自己精神上的老師,陳麗真遭受了許多打擊恐嚇,幾至精神失常,但她每次都在淚水中挺立過來,繼續(xù)在獄外幫柏楊東奔西走。陳麗真給柏楊的回信中寫道:
老師稟前……今寄上脫水鳳梨五包。脫水香蕉二包。五香筍豆一包,花生一包,……高單位維他命一瓶(是勞伯伯寄來的,剛剛好跟收到您信的同一天收到。)請老師查收。佳佳的畢業(yè)禮物“真”會代您辦好,請放心?!罢妗钡漠a(chǎn)期就在這幾天……請保重,保重。有什么您想吃的請一定來信告訴我。
再祝? 健康? 學生麗真敬上
(陳麗真致柏楊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藏)
陳麗真產(chǎn)期在即,卻不忘給老師寄食品、藥物,給柏楊女兒佳佳買畢業(yè)禮物,與朋友聯(lián)絡,事無巨細,都靠她來打理。正如柏楊信中所說“師生間的際遇,我們也算很不平凡的了”。
一封封信札檔案,真實地再現(xiàn)了柏楊人生中感人至深的友誼、不離不棄的人間情誼。特別是孫觀漢先生,半生為其戰(zhàn)斗,為營救柏楊離開牢獄盡心盡力……凡此種種,大概也是從側(cè)面印證著柏楊“愛”的箴言。
參考文獻
[1]柏楊口述,周碧瑟執(zhí)筆.柏楊回憶錄[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7:17.
[2][3][4][5][6]梁上元.柏楊和我[M].澳門:星光出版社,1979:3,220,3,15,20.
[7][8]古繼堂.柏楊傳[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12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