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黑河市遜克縣為例、實地調研為基礎,從黨建的發(fā)展現狀及取得的成效入手,以制度執(zhí)行、服務保障、黨建水平為切入點,分析基層黨建工作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黨建制度建設、強化服務保障能力、推動黨建均衡發(fā)展來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基層黨建工作;組織力;對策思考
組織力是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重要來源,是加強黨在基層領導及夯實黨執(zhí)政基礎的重要保障。十九大以來,遜克縣緊緊圍繞中央、省、市委加強基層黨建相關要求,牢牢把握提升基層組織力這個關鍵點,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全縣實現“跨越趕超、富民強縣”目標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黨建現狀
(一)夯實基礎保障
建立了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街道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和社區(qū)共駐共建議事會等“三會”制度,保證全縣上下協(xié)調聯動。完善了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和村(社區(qū))黨組織書記待遇報酬增長機制,每個村級黨組織額外增加5000元黨建經費,村級黨建經費達到每年1萬元,村黨組織書記工資報酬增長到每年3萬元,并為社區(qū)工作者繳納了“五險一金”。以此同時,78個村級活動場所進行了維修改造,更新了78個農村遠程教育站點設備,對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4個,維修改造16個,78個村級活動場所全部達標。依托“黨徽點亮工程”,各村和社區(qū)在其活動場所醒目位置通過懸掛黨徽,打造“紅色燈塔”,夯實“黨建陣地”。
(二)打造黨建品牌
在農村,打造“邊疆民族團結進步”“黨建引領興邊富民”等黨建示范點10個,選樹黨建示范鄉(xiāng)鎮(zhèn)3個,構成了以邊境村為“點”,以邊境鄉(xiāng)鎮(zhèn)為“線”,以縣鄉(xiāng)村三級責任區(qū)為“面”的黨建網格體系。在城區(qū),積極開展黨建品牌選樹活動,采取參觀學習、召開城市黨建經驗交流會、制作電教片等形式,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社區(qū)黨建品牌。在兩新,建立了“兩新”組織人才庫, 對“兩新”組織實施動態(tài)精準跟蹤指導,加強示范點建設,在指導老示范點抓好鞏固提升基礎上,打造新示范點2個。
(三)強化政治功能
堅持把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放在首位全縣有78個村全部完成了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和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大討論,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邀請省市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將各領域基層黨組織書記、村“兩委”成員和村級后備干部全部輪訓一遍,黨員干部的“四個意識”顯著增強,“四個自信”更加堅定。以打造電商產業(yè)示范縣為契機,加大電商培訓力度,培訓農民黨員、婦女、青年農民1600余人。開展了“黨建引航富邊城”、黨建“六大工程”助力脫貧攻堅等主題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各級領導干部、駐村工作隊、群團組織、各類人才等隊伍的先鋒帶動作用,形成脫貧攻堅合力,實現了脫貧摘帽。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制度執(zhí)行不嚴格
一是督查指導不力。對基層黨建制度落實泛泛提要求多,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少。在各黨(工)委黨建工作計劃中,多數對支部制度落實上僅僅提出一般要求,缺乏具體措施。同時,在開展黨建檢查過程中,檢查方式僅限于看看臺帳、翻翻資料、聽聽匯報等,走過場多,解決問題少。二是重視程度不足。部分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還存在“重業(yè)務、輕黨建”思想,熱衷于抓經濟、抓項目,這樣容易突出成效的“顯績”,而對于不容易突出成果的黨建工作則很少過問,造成了黨建與業(yè)務“兩張皮”。另外,還有部分黨組織書記因工作忙碌,長時間不參加黨組織各項活動,也造成了黨建工作的重視不足。三是陣地建設不完善。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取暖成本過高,一般按活動場所90平方米計算,冬季取暖燃料和人工費用大約在3.5萬元左右,村級黨組織無力承擔取暖費用,便選擇在冬季將活動場所閑置,導致了活動無處開展,“三會一課”等各項制度自然難以落實。
(二)服務保障力弱化
一是集體經濟滯后。我縣有25個行政村沒有村集體收入,全縣空殼村與薄弱村共有59個,占75%,比重較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村級黨組織經濟實力弱,自然影響了為群眾提供服務保障的能力。二是年齡結構偏大。受就業(yè)壓力影響,年輕黨員大多選擇外出就業(yè),因此,在縣內的黨員年齡結構普遍偏大。其結果導致在黨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時,沒有足夠的年輕黨員參與進來。在我縣5349名黨員中,35歲以下的僅有1001人,占19%。黨員年齡結構的老化,造成了黨組織缺乏服務保障群眾的執(zhí)行者。三是服務意識不高。我縣黨員隊伍中,高中以下學歷占52%,學歷不高導致了黨員隊伍思想建設與要求還存在差距,對于服務群眾的義務缺乏正確認識。另外,部分黨員將服務群眾的形式拘泥于走訪查看或節(jié)慶慰問,對群眾直接給與物質幫助的較多,提供技術支持、幫助擬定產業(yè)發(fā)展、制定增收項目和身心健康方面關注度少,使服務群眾的作用發(fā)揮不明顯,解決實際問題不理想。
(三)黨建發(fā)展不均衡
一是黨建投入不均。在開展基層黨建工作過程中,整體推進的意識不足。綜合比較,我縣較大機關和沿江鄉(xiāng)鎮(zhèn)的黨建水平較高,尤其是農村黨建中,沿江鄉(xiāng)鎮(zhèn)與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黨建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全縣54個“四星級”以上村級黨組織中,沿江鄉(xiāng)鎮(zhèn)有29個村,占53%。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僅占47%。對于基礎條件較好,容易突出成果的基層黨組織,給予了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而對于基礎較差的黨組織,支持力度明顯不足,造成了基層黨建發(fā)展不均衡。二是業(yè)務水平差異。從黨務工作者的角度來看,擁有能力強、水平高的黨務工作者的基層黨組織,往往黨建水平較高。而黨務工作者能力水平較低、工作經驗不足的村級黨組織,黨建水平相對較低。三是個別經驗不足。對于不同領域的基層黨建,因起步時間不同,造成了黨建水平差異化。機關黨建因開展時間較長、基礎較為扎實,黨建水平相對較高。而面對起步時間較晚的“兩新”組織黨建,則缺乏推動工作的有效經驗,造成了黨建水平相對落后。
三、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黨建制度建設
一要加強督導檢查。在督查范圍上要突出“廣”字,不斷延伸督查“觸角”,將督查范圍延伸到農村基層、國有企業(yè)和“兩新”組織等領域。在督查內容上要突出“細”字,對黨建主體責任落實、黨內政治生活制度落實、黨員教育管理情況等進行細化檢查,確保各項制度在基層能夠有效落實。在整改落實上要突出“嚴”字,針對督查提出的問題,要及時建立整改落實臺賬,總結形成督查通報,切實做到整改有目標、落實有舉措、工作有方向。二要強化責任意識。要抓住落實黨建責任制這個關鍵,進一步強化各級領導抓黨建的意識和責任感。加大對黨建工作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明確黨組織工作職責,增強各級領導抓黨建的意識和責任感。三要完善陣地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準確把握新時代支部建設的發(fā)展方向。推進基層黨組織陣地的改造升級,把基層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成為功能完整的綜合陣地。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取暖改造,采用電熱板局部取暖的方式,降低取暖成本。同時,要落實干部輪流值班制度,值班安排張榜公示,強化群眾監(jiān)督等,讓制度先行,讓條例規(guī)范。
(二)強化服務保障能力
一要壯大集體經濟。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探索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的模式、拓寬渠道,促進穩(wěn)健增收。不斷完善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guī)劃,積極努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同時,通過不斷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入社分紅、光伏發(fā)電、大鵝養(yǎng)殖等扶貧產業(yè)項目,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退出不返貧,收入再增加。二抓好黨員隊伍。加大對黨員的培訓力度,舉辦縣、鄉(xiāng)兩級黨員專題培訓班,對不同領域的黨員全部輪訓一遍,結合機關事業(yè)、社區(qū)、“兩新”組織黨組織的不同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大力發(fā)展35歲以下年輕黨員和學歷高、帶富能力強的“能人”入黨,以此增強黨組織活力,培養(yǎng)服務保障群眾的執(zhí)行者。三要增強服務意識。樹立黨員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正確導向,喚醒服務意識。同時,配強基層干部隊伍,以此提升基層組織服務能力。要創(chuàng)新基層服務載體,在城鄉(xiāng)黨組織之間開展互聯共建活動,推進黨員承諾踐諾、在職黨員進社區(qū)等管理辦法,推動黨員在服務群上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三)推動黨建均衡發(fā)展
一是實施“全面提升”工程。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基層黨組織“評星定級”活動,對基層黨組織進行“五星級”評定。積極宣揚五星級黨組織的先進做法,為其他黨組織提供經驗與借鑒,以此促進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同時,加大對黨建薄弱地區(qū)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推動黨建水平提升。二是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習近平總記指出,“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把好黨務干部選配關,讓青年骨干成為基層組織的新鮮血液,并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完善黨務干部的成長機制,把黨務崗位作為培養(yǎng)鍛煉干部的重要崗位,在進行職位晉升和相關待遇上重點考慮政治素質好、業(yè)務能力強的優(yōu)秀黨務干部,充分調動黨務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加強對黨務干部的教育,增強業(yè)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黨務干部的業(yè)務技能和水平。并且,強化對黨務干部的監(jiān)督,對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工作不思進取的黨務干部要及時給予懲戒,促進黨務干部在基層黨建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三要補足黨建短板。加強對“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指導,制定相關制度,逐步把“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轉向制度化。做好“兩個覆蓋”,堅持按照分類指導、靈活組建和屬地管理的原則,積極為“兩新”組織建立黨組織創(chuàng)造條件。并且,將產業(yè)發(fā)展融入黨建工作中,以黨建助推企業(yè)經濟增長為著力點,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實現黨建和產業(yè)相互促進、相互提升。
參考文獻
[1] 梁田庚.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J]黨建研究,2018(7).
[2] 姜馳.著力提升黨支部的組織力[J]黨建研究,2019(1).
[3] 章壽榮,張和安,黃科.提升黨支部組織力的舉措與路徑[J]工作與學習,2019(2).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委黨校(行政學校)系統(tǒng)重點調研課題,“關于促進小農生產與現代農業(yè)有機結合的研究”(2019SD062)。
作者簡介:趙珊珊 (1982- ),女,山東乳山人,研究生,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