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泰和縣苑前小學 羅昭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币虼?,加強口語交際能力訓練和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訓練與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應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各種訓練方式和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統編語文教材,在口語交際方面與以往的教材相比較,突出了四大特點。即訓練內容豐富、訓練形式活躍、訓練方法有趣、訓練手段新穎。教師首先要了解全冊教材,明確編排旨意,有目的地進行相對應的口語交際訓練,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統編語文教材第一冊中《這樣做不好》這一口語交際訓練題,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心身邊的事,勇于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又是進行口語交際的好題材,教師可根據教材設計相關訓練,讓學生質疑:“他們究竟做了什么?這樣做為什么不好?”鼓勵學生按照文本內容說事例,再談談自己的看法,可能學生不一定講得全,但教師都要予以肯定。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順著故事的情節(jié),將文本內容做適當延伸,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爱斈憧吹侥愕幕锇樵谏蠈W路上邊走邊玩;個別同學把不吃或吃剩的東西到處亂拋,你怎樣勸說他們?”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勸說時要采用溫和的語氣,要態(tài)度大方、有禮貌,講出道理,語句完整。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能說、敢說、會說,逐步提高交際能力。
語文的學習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取之于生活,最終也將回歸于生活。即口語交際的話題內容來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生活大舞臺為其提供了多樣的素材。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美好畫面,積極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境,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讓學生全神貫注的秘訣之一是“寓教于樂”。教師在課外經常會組織學生進行有趣的游戲,如“老鷹捉小雞”“運送傷員”等游戲。游戲結束之后,學生往往還意猶未盡。這時,教師抓住教學契機,組織學生把游戲過程中最感興趣、最有意義、印象最深刻或最使自己高興的情節(jié)說出來大家聽,這樣一來,學生就有話可說,而且津津樂道。教師適時地提醒學生注意自己口述內容的條理性、用語的準確性以及語言的連貫性等。就這樣因勢利導,學生將自己的參與、樂趣與大家交流,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又加深了印象。
學校經常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如清明節(jié)掃墓、植樹節(jié)植樹、去敬老院大掃除、幫老人鋤地種菜等勞動。這些勞動體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品德,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教師可利用各種教學契機在不同的場景中進行訓練。如清明節(jié)祭掃烈士墓后,組織學生說說當時的心情或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訓練他們進行現實或跨越時空的對話;又如幫助老人鋤地種菜后,組織學生說說鋤地種菜的過程,抓住勞動場景中大家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等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注意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條理性、準確性。之后,再組織學生談談勞動后的感受,讓學生暢談勞動的艱辛及勞動后的快感。通過這種特殊的生活體驗,學生既豐富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還在勞動鍛煉中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大課堂,常常會發(fā)生許多意料之外的事件,學生很容易被其吸引,自主展開熱烈的討論。這時,教師要適時激發(fā)其表達欲望,組織學生進行簡短的口語訓練(教師要注意價值觀的引導)。如筆者班上學生劉剛新買的新華字典,在課間時不知被誰拿走了,針對這一現象,在班會課就“別人的東西不能要”這一話題展開討論。討論中,學生對這一事件充分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既使大家受到了道德教育(第二天,那位亂拿東西的同學主動向教師承認了錯誤),又進行了口語交際的練習。
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舉行慶?;顒?,利用晨會、夕會時間談國內新聞,以及小記者采訪、小小辯論賽、演講比賽等形式進行口語訓練。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細心捕捉生活中的交際點,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并總結經驗;還要遵循學生口語發(fā)展的規(guī)律,由淺入深,有層次、有梯度地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從不會說到會說,從說不好到說得好,從說不清楚到說得清楚,靈活的話題、巧妙的訓練,必定會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一切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重視日常教學中無處不在的口語交際活動,有意識地采取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就一定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