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天明 周煥香
(1.湖北棗陽市楊垱鎮(zhèn)徐寨小學;2.湖北棗陽市海勝中學)
近年來,鄉(xiāng)村義務教育學校實行招聘方式,招考大學畢業(yè)生充實到偏僻的鄉(xiāng)村學校任教。這部分教師成為鄉(xiāng)村教育隊伍的生力軍,在緩解鄉(xiāng)村教師隊伍老齡化問題的同時,也凸顯出一些問題:一是由于農村學校地處偏遠,生活不便,年輕教師扎根農村心思不定;二是他們專業(yè)水平參差不齊,讓這些青年教師專業(yè)快速成長是學校工作的重點。學校如果對這些青年教師關注與培養(yǎng)不夠,不能很好地對青年教師進行思想的上引導、專業(yè)上的引領,只是讓他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我摸索,勢必會造成青年教師隊伍的思想狀態(tài)、水平素質、工作效能出現(xiàn)偏差,制約鄉(xiāng)村教育的發(fā)展。湖北省棗陽市徐寨小學自2012 年招聘第一批大學生作為鄉(xiāng)村教師開始,一直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問題,現(xiàn)以徐寨小學為例,闡述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方法措施。
青年教師的思想穩(wěn)定問題是其成長的關鍵所在。青年教師從城市來到農村,現(xiàn)實反差太大,很多剛上崗的畢業(yè)學生認為農村生活不便,往往待不了多久就另謀高就。如何留住這些青年教師,通常是令學校頭疼的事。其實,解決青年教師流失問題,必須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學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創(chuàng)造讓青年教師安心、順心、舒心、放心工作的環(huán)境,多方考慮青年教師在生活與工作、家庭與學校等各方面的問題,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留住教師,為學校的發(fā)展奠定人才基礎。
多年的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急功近利擂青年,恨鐵不成鋼抓眼前”的效果并不明顯,青年教師被擂急抓狠了,他們會遇難而退,過重的思想包袱會降低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更會影響人的工作積極性,只有營造一個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讓青年教師放下包袱,學校與青年教師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鄉(xiāng)村教育振興。怎么才能解開青年教師背上的包袱呢?這就需要學校工作精細化,多對青年教師進行開導幫助,讓青年教師獲得承認感。比如,很多青年教師不確定:自己工作干好了,學校會肯定嗎?就此,學校多次在教師會上闡明:工作搞好了,各級榮譽就是你的,一切機遇都為你準備,讓青年教師安心工作。
另外,在青年教師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如果他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學校管理層會主動登門問詢,能解決的盡可能解決,不能解決的向上級反映,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解決,使教師工作起來舒心,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總之,學校要一直想方設法地幫助青年教師放下包袱。解決了青年教師的思想顧慮問題,讓青年教師心中有溫暖,增強青年教師的成長動力。
現(xiàn)在青年教師的發(fā)展方向決定學校未來的發(fā)展走向。因此,學校在制定規(guī)劃時,首先要從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學校發(fā)展的需要和青年教師個人發(fā)展的需要這三個維度著眼,確立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目標體系。青年教師應具有適應鄉(xiāng)村學校需要的務實進取的負責精神、坦誠態(tài)度、民主作風、平等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和改革熱情,還要具備純熟的學法指導藝術,這就要求學校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定位,目的在于給他們一個衡量的標尺和正確的航向。
對于青年教師成長航向的把握問題,學校采取領導包保責任制與建立師徒機制相結合的辦法來進行:一方面,大學生一到崗,學校領導干部對青年教師進行包保,干部應與青年教師多傾心交談,向正能量方向引導,根據(jù)青年教師的實際狀況,幫助他們進行教師職業(yè)規(guī)劃;另一方面,學校堅持不懈地推行師徒結對機制,學校為新教師配備優(yōu)秀骨干教師作為他們相對固定的引領人,幫助他們把握方向,為他們指明現(xiàn)在的教學改革方向,提供學習樣板,指導他們進行教學研究,保證他們沿著正確方向行駛。
解決了青年教師的價值取向問題,讓他們眼里有方向,加大了青年教師扎根鄉(xiāng)村的籌碼。
多年來,我們首先把教學基本功的練兵活動作為青年教師培養(yǎng)的第一臺階。青年教師在養(yǎng)成階段內,學校采用“任務驅動法”,督促他們要完成一個單元的教材分析,寫出兩份典型教案,編制一份獨立命題的試卷;每學期在教研組內至少進行一次公開的課堂教學,最后寫出一篇教學小結。學校對教師教案設計的練兵也常抓不懈,學校對青年教師教案實行周審月查制,并組織優(yōu)秀教案展示和校內優(yōu)秀教案評選活動。對于青年教師的各類公開課,均由教研組對教案先進行研討,幫助指導青年教師多次修改;課后要求在教案末附以教后記,青年教師的備、教、批、輔、測、評均作為業(yè)務材料留存,方便學校教導處時時跟蹤青年教師成長情況。
其次,學校實行了“師徒制”和“導師制”。學校建立了帶教制度(含班主任帶教),每一學年開始,由教導處、導師與被帶教師簽約,指導教師全部是學校骨干教師,被帶教師是入職不太久的青年教師,明確帶教任務,確定師徒聽課指標、導師樣本課次數(shù)、青年教師公開課數(shù)量,要求青年教師學會教材分析和運用,進行自主測試和試卷命題,隨時做好相關心得體會和小結,讓他們在學習、工作中有所收獲,同時也提出撰寫教育教學總結與論文等要求。通過切實有效地帶教,青年教師與導師都實現(xiàn)了提升,形成教學相長態(tài)勢。明確的帶教制度,有力的帶教措施,使學校青年教師群體有了長足的發(fā)展。
再次,為使青年班主任成長更快更扎實,學校形成了一個班主任培養(yǎng)的專門序列:一是組織青年班主任開展“五個一”的班主任評優(yōu)活動,制訂一份規(guī)范的班務計劃、開設一堂公開的主題班會課、撰寫一份成功的教育個案、打造一個具備高雅文化環(huán)境的班級,創(chuàng)建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活動平臺(實體或網絡都可以),以任務、活動驅動青年教師練就班主任工作能力,提高青年教師德育工作能力。二是為青年班主任開設班主任工作系列講座,傳授科學可行的班務工作經驗。講座內容包括班級日常管理和整體建設,班級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及班級工作最新動態(tài)等,以此來促進青年教師可持續(xù)學習能力的提升。三是每學年度的德育研討會,特別要求青年班主任在總結日常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深入探索,撰寫德育論文,以此來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教育寫作能力。
最后,學校搭建雙線平臺:一是線上平臺。要實現(xiàn)農村教師素質的提高,就要保證農村教師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利用青年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對新生事物接收快這一優(yōu)勢,我們建立線上教研培訓平臺、網絡名師工作室、網上教學交流研討群,定期開展活動,隨時解決青年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二是線下平臺,除了對青年教師實行“任務驅動法”和“導師制”外,學校推行教師研修班、工作室,便于青年教師研修和培訓,讓更多的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指導,有助于青年教師集眾家之所長,更有利于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學校全方位、立體式地對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進行引領,必然促進青年教師的職業(yè)技能提升和專業(yè)水平的提高,讓青年教師擁有真正的教育教學技能。
解決了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問題,讓他們手里有技術,培養(yǎng)了青年教師的教學本領。
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但我們還要說的是:沒有激勵就沒有斗志。因此,學校從沒有放棄過對教師的激勵,并不斷地改革促新。
一方面引進青年教師競爭機制。一是改革培訓模式,增強青年教師研訓效果。從青年教師自身的工作實際出發(fā),把學校發(fā)展的方向和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需求結合起來,讓青年教師有針對性地自主選擇培訓的模式和內容,學校邀請教學名師、教研人員等,有針對性地為青年教師做培訓,解決青年教師在發(fā)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解決問題的效能為標準進行評比。二是完善評價考核制度。在學?,F(xiàn)有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基礎上,以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目標,改革現(xiàn)行青年教師評價指標,建立起公正公平的青年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從而激發(fā)青年教師在專業(yè)化成長中的主動性。三是讓青年教師競爭上崗。學校的教學工作崗位推行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雙向聘任”制,即班主任聘科任教師,教師返聘班主任,這就使得教師能夠以班級為單位形成單元凝聚力,這也要求青年教師適應時代的要求,要有過硬的本領,如果青年教師因不能勝任教學崗位而落聘,學校寧缺毋濫,讓其先待崗培訓,合格后上崗授課,目的是讓青年教師練就一身真功夫,將來在教學上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四是學校大膽啟用青年教師到重要崗位上。學校中層干部崗位隨時對青年教師開放,對有能力、敢擔當、想作為的青年教師,學校重點跟蹤,重點培養(yǎng),及時提拔,讓他們在管理中鍛煉,在工作中磨礪,多、快、好、省地促進青年教師成長,讓他們當主角,為學校未來發(fā)展儲備挑大梁的人才。
另一方面是實行激勵機制。競爭不獎勵,后勁不足;獎勵不競爭,效果不佳。首先是榮譽的獎勵,學校把各級分配的評優(yōu)、評模、評先指標,按成績高低分別獎給教職工,尤其是對于青年教師更要加以側重,讓他們覺得勞有所得,勞有所值,在教育教學中形成爭先恐后的局面;其次,是物質獎勵,對那些遠離家鄉(xiāng)的青年教師,我們采取精神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給他們以慰藉和溫暖。激勵機制的形成,增強了青年教師工作后勁:許多原來不想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師勇敢地挑起了班主任重任;許多找關系不想站講壇的,現(xiàn)在往講壇擠;有想考研、考其他編制工作想離開展學校的,也不提了,變得務實奮進了。穩(wěn)住青年教師的心,鼓足青年教師的勁頭,工作積極性上來了,氣象就更新了。
解決了青年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問題,讓他們自身有擔當,增強青年教師成長信心。
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應當抓住弱項,緊扣需求,圍繞課堂“實戰(zhàn)”而展開。學校強化教學實踐,讓青年教師親身試水成為常態(tài),以課堂為依托,讓他們熟練教材、教學法的運用,規(guī)范教學行為;以專項研學為抓手,強化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教學上做到知行合一;以互相促學為主導,實現(xiàn)教學相長,攝取先進教育理念,促進自我發(fā)展。
要想使青年教師快速“成熟”起來,還必須通過群體自主地開拓實踐活動。我們讓教研組組織專題學習、專題討論,學習課程標準,學習有關課程改革材料、文件,學習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教改信息,由教研組研討得出本學科教改的基本思想及分階段實施辦法。教研組搞學科研討,青年教師必須參與,讓他們自我學習,定時活動交流,經常就教材處理、教法設計等課題展開研討。青年教師自覺組成沙龍,經常組織聽課、評課和說課活動。學校讓青年教師群體進行同伴互助、互補、互學活動,不僅磨煉了青年教師,還在很大程度上活躍了全校教育教學研究的氛圍。
青年教師的成長,還要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外部的教育現(xiàn)狀,還需要組織他們去外面的世界增長見識,因此,凡是有上級組織的教學觀摩、講課大賽、學習研討等活動,學校都不吝時間和經費,立即派青年教師前往。這些活動,大大開闊了青年教師的眼界,檢驗了他們的能力,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繼續(xù)努力的目標和參考,為青年教師隊伍的整體優(yōu)化提供了新的推動力。
解決了青年教師的工作實踐問題,讓他們工作添經驗,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為使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作順利進行,學校必須盡可能地加大投入,提供切實有力的保障。
一是制度保障。學校制訂《加強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作條例》,確定了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及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作的意義、目標、實施細則及評估考核等內容,保證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作的制度化。
二是時間保障。凡是外出進修參加各級觀摩活動的青年教師,學校教務部門盡可能提供調課、減課等時間上的方便,對這些教師的其他工作做出妥善安排。
三是經費保障。凡是正常參加培訓、進修或外出學習考察的教師,學校在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之所以舍得投入,是因為學校的愿望是讓青年教師在生活上無后顧之憂,從而能夠在教育教學方面迅速成長成熟,提高自身素質,為學校補充朝氣蓬勃的有生力量。
解決了青年教師的保障問題,讓他們成長無阻力,堅定了青年教師甘心服務學校的決心。
經過幾年不懈的努力,分配到徐寨小學的十數(shù)名青年教師無一人流失,他們都有了一定的歸屬感,積極投身于鄉(xiāng)村教育中,為鄉(xiāng)村教育振興施展才華,快速成長為學校教師隊伍中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