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小榮
星期一,批閱同學們的周記是閭老師最愜意的時候。在周記中,同學們暢所欲言,記錄下自己一周來最有意義的事。閭老師從字里行間感受著同學們的喜怒哀樂。
這次,涌現出了不少佳作,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小瑕疵:不少同學作文稍顯生硬,其實,倘若能巧妙使用過渡句,作文銜接會更自然。
閭老師的目光落在了申同學的作文上:
“爸爸,你回來了!”我放下手中的皮球,朝爸爸走去。
爸爸看了我一眼:“嗯!”邊說邊朝弟弟走去。爸爸來到弟弟身邊,蹲下身來,溫柔地說道:“走吧!小寶貝兒,我們回家吧!”弟弟搖了搖頭:“不,我還要玩一會兒?!?/p>
爸爸站在一側,靜靜地看著弟弟玩,目光里滿是慈愛,似乎在他眼里,我就是隱身人一樣。我感到很傷心,眼淚在眼睛里蠢蠢欲動。
爸爸只要一回家,就會來到弟弟的房間,問這問那,偶爾一時興起,還會陪弟弟一起玩游戲,見到我,就是一成不變的“最近有沒有考試”。去早餐店吃早飯,爸爸總是拿著湯勺,在小碗里輕輕地攪動,不時地吹氣,耐心地喂弟弟。送我倆上學時,爸爸總要牽著弟弟的手來到校門口,看著弟弟遠去的背影才離開,而總是將我放在路口,讓我自己走進去……”
……
這是申慧潔同學的《“丟失”的愛》,寫的是爸爸對待“我”和弟弟不同的態(tài)度,習作最后筆鋒一轉,借助媽媽的話,道出了爸爸轉變的原因:弟弟小,需要陪伴;我,上五年級了,要學會獨立了。原來,爸爸的愛并未消失,只是愛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這篇習作不失為一篇佳作,欠缺的是習作內容缺少過渡,稍顯突兀。
使用過渡句,主要目的是為了保持層次或段落之間的連貫性,使上下文能很自然地轉換銜接。文中意思發(fā)生轉折的地方,情節(jié)進展幅度較大的地方,都需要使用過渡詞語、過渡句。
閭老師盤算著下節(jié)課的周記講評重點就放在“巧用過渡句,讓文章銜接更自然”吧!
“丁零零——”上課鈴響了,閭老師先表揚了周記中的佳作,然后將復印好的《“丟失”的愛》放在投影儀上。
“大家讀讀這篇作文,看看哪里需要改進?”
很快,同學們讀了起來,并相互交流了起來。
小余舉起了手:“老師,第2自然段中弟弟并沒按爸爸的要求回去,這里需要加個詞‘可是?!?/p>
“老師,我來——”小鞠唯恐別人搶走了他的臺詞,“第4自然段中,我回憶過去的事情,要加上‘平常二字?!?/p>
醒言站了起來:“回憶爸爸對我和弟弟的愛,小申列舉了三件事,可以用‘每次把這三件事串聯起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小申也奮筆疾書,根據同學們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閭老師走到小申身邊,拿起小申的作文本看了起來,滿意地點點頭,放到投影儀上。
“讀了這篇修改文后,大家來談談在什么時候需要使用過渡句?!?/p>
小成未等閭老師開口,就開始發(fā)表他的觀點:“我認為這三種情況下需要過渡句:①由一件事轉到另一件事時;②記敘的時間或地點發(fā)生變化時;③記敘順序出現轉換時?!?/p>
閭老師的嘴角劃過一絲笑容:“小成同學概括得不錯!那么,再想想,我們在寫過渡句時,用什么過渡詞連起來呢?”
同學們一邊讀著《“丟失”的愛》,一邊在文中找著過渡詞。在大家的交流中,閭老師在黑板上寫上了過渡詞:“因為、所以、然而、當然、但是等關聯詞;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順序先后的詞;在家里、在路上、在學校等表示場所的詞;話說、依稀記得等引起話題的詞……”
“同學們,相信大家知道如何巧用過渡句,讓習作銜接更自然了吧!現在大家對照自己的作文修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