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建鵬
(西山煤電馬蘭礦,山西 古交 030200)
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馬蘭礦位于山西省古交市西南15 km,設計年生產能力400 萬t,井田面積104.4 km2。本文研究對象為8#煤層的18506工作面,工作面位于南五下組煤采區(qū)左翼,南側18504 工作面已回采完畢,北側為規(guī)劃的18508 工作面,兩巷均開口于南五下組煤輔運大巷,進風巷南側實體間隔19.0 m 為18504 回風巷。18506 工作面推進長度1150 m,傾斜長度158 m,煤層均厚4.5 m。工作面所采煤層為石炭系太原組8 號煤層,煤層厚度3.80~4.80 m,平均4.43 m,結構1.20(0.20)3.03,普氏硬度2.0。8#煤瓦斯相對涌出量最大可達11.6 m3/t,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最大達到58.8 m3/min,屬高瓦斯礦井。馬蘭礦8#煤層采煤工作面采用高抽巷及上隅角埋管技術進行采空區(qū)瓦斯的抽采,臨近18504 工作面回采期間,上隅角瓦斯?jié)舛葦荡纬?,影響礦井生產效率。因此,本文以18506 工作面為背景,展開采空區(qū)瓦斯治理技術的研究。
采煤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區(qū)覆巖將逐漸破壞,根據破壞程度的不同,在垂直方向可分為冒落帶、裂隙帶和彎曲下沉帶。冒落帶由巖層破碎、垮落堆積而成,巖塊間存在大量空間和空隙;裂隙帶內各巖層間離層裂隙發(fā)育,且各個巖層破斷形成豎向穿層裂隙。綜上所述,冒落帶及裂隙帶內均存在采空區(qū)卸壓瓦斯的流通通道及賦存空間。工作面回采期間,后方采空區(qū)覆巖需經歷破斷冒落、重新壓實兩個階段,在水平方向將形成煤壁支撐影響區(qū)、離層區(qū)、重新壓實區(qū)。在原切眼、停采線及工作面端附近采空區(qū)均存在煤壁支承影響區(qū),該區(qū)域頂板巖層形成懸臂梁結構。在工作面中部,垮落的巖石在豎直方向上充滿采空區(qū),在地應力作用下,該部分巖石重新壓實,內部空隙及縫隙量較少,該區(qū)域為重新壓實區(qū)。在采空區(qū)邊緣附近,巖層內離層裂隙及豎直裂隙發(fā)育,且未受到重新壓實的作用,該區(qū)域為瓦斯提供良好的流動空間,切眼、停采線及采空區(qū)兩側的離層區(qū)貫通形成一個連通的環(huán)形圈,即離層區(qū)“O”形圈。采空區(qū)“O”形圈形成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采空區(qū)“O”形圈示意圖
高位鉆孔及高抽巷抽采采空區(qū)瓦斯機理相似。未采取措施進行采空區(qū)瓦斯抽采條件下,在工作面通風風流影響下,上隅角附近瓦斯?jié)舛冗_到最大,采空區(qū)瓦斯在工作面漏風風流的影響下,同樣匯集在上隅角附近,因此上隅角瓦斯是工作面瓦斯治理的關鍵區(qū)域。瓦斯質量較小,采空區(qū)遺煤解吸出的瓦斯逐漸上浮,聚集在采空區(qū)裂隙帶內,通過高位鉆孔進行負壓抽采可有效降低采空區(qū)瓦斯,從而減小采空區(qū)瓦斯向上隅角匯集。未抽采及高位鉆孔抽采條件下上隅角瓦斯流場如圖2 所示。根據高位鉆孔抽采原理可知,將鉆孔布置在垂直方向上的裂隙帶及水平方向的離層區(qū)“O”形圈內,可最大限度地抽采采空區(qū)瓦斯。
圖2 頂板抽采前后上隅角瓦斯流場示意圖
為掌握馬蘭礦18506 工作面頂板覆巖采動裂隙具體分布特征,采用3DEC 模擬軟件進行模擬研究。根據18506工作面詳細的地質條件及開采技術條件,設計數值模型長度為300 mm,厚度為5 m,高度為90 m。工作面沿模型長度方向推進,距離模型左側邊界20 m 處為開切眼,工作面共開挖120 m,煤層厚度4.5 m,底板巖層總厚度10 m,上覆巖層厚度75 m。工作面由模型左側20 m 處開始回采,回采前20 m 不放煤,推進步距為4 m,觀察不同回采距離條件下覆巖垮落狀態(tài),給出典型的結果如圖3 所示。
由圖3 可以看出,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區(qū)上覆巖層開始出現垮落、彎曲下沉等現象,隨著采空區(qū)長度的增大,上覆巖層冒落的范圍和高度也逐漸增大。工作面推進36 m 時,一部分直接頂垮落,一部分彎曲下沉,還有一小部分無明顯破壞現象;工作面推進72 m 時,直接頂及上部兩層較薄的巖層均已冒落,老頂出現明顯的彎曲下沉,冒落高度約為16.5 m,裂隙帶高度為20.4 m;工作面推進100 m 時,一部分老頂發(fā)生冒落,冒落高度約為18.5 m,裂隙帶高度為33.5 m;工作面推進120 m 時,老頂垮落后又發(fā)生重新壓實現象,上覆巖層冒落帶和裂隙帶發(fā)育高度與工作面推進100 m 差別不大,冒落高度約為19.0 m,裂隙發(fā)育高度約35.0 m。綜上可初步認定馬蘭礦18506 工作面冒落帶及裂隙帶發(fā)育高度分別為19.0 m、35.0 m。根據采空區(qū)覆巖垮落運移規(guī)律,可初步確定沿工作面推進(長度)方向,離層區(qū)“O”形圈范圍為距離采空區(qū)邊緣10~40 m,根據切眼及工作面停采處覆巖的垮落狀態(tài),確定覆巖的垮落角為60°。
根據大直徑定向長鉆孔抽采機理可知,應將長鉆孔水平段布置在采空區(qū)邊緣形成的“O”型圈內,即水平方向應將鉆孔布置在離層區(qū)內,垂直方向應布置在裂隙帶內。根據采空區(qū)覆巖運移規(guī)律可初步確定定向長鉆孔的布置層位,通過相關的計算理論可準確確定相關參數。大直徑鉆孔布置高度H 應當滿足[1]:
式中:Hm為冒落帶高度,m;Hd為裂隙帶高度,m;
馬蘭礦18506 工作面冒落帶高度:
馬蘭礦18506 工作面裂隙帶高度:
18506 工作面采高取4.43 m,代入上式計算可得Hm=15.0~20.0 m,Hd=35.9~47.1 m。結合前文數值模擬計算結果,確定馬蘭礦18506 工作面采空區(qū)上覆巖層裂隙帶高度為20.0~35.0 m,確定大直徑長鉆孔垂直層位為距8#煤層底板30 m。
抽采鉆孔內錯回風巷的距離應當滿足[2-3]:
式中:α 為煤層傾角,°;β 為覆巖垮落角,°;X 為工作面傾斜長度,m。
18506 工作面傾角為3°,覆巖垮落角為60°,工作面長度為200 m,由(4)計算得到大直徑長鉆孔與回風巷水平距離應在12.74~66.7 m 范圍內。結合數值模擬結果,鉆孔與回風巷水平距離應在13~45 m 范圍內。
根據研究結果,對馬蘭礦18506 工作面大直徑長鉆孔抽采采空區(qū)瓦斯技術進行設計。鉆孔布置:距離底板30 m,與18506回風巷水平距離為15~40 m,間距5.0 m,共6 個鉆孔。鉆孔直徑153 mm,通過鋼絲纏繞管與DN500 抽采支管相連,鉆孔施工采用ZDY12000 型大功率鉆機。大直徑長鉆孔平面布置圖如圖4 所示。
18506 工作面投入生產后,監(jiān)測各個鉆孔內的瓦斯?jié)舛燃俺椴杉兞?,得到抽采支管內瓦斯?jié)舛入S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5(a)所示。抽采瓦斯?jié)舛炔▌臃秶鸀?4.1%~21.8%,整體無明顯下降趨勢,基本穩(wěn)定在17.5%左右。抽采瓦斯純量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5(b)所示,抽采早期,抽采純量由11.4 m3/min 增大至22.0 m3/min,而后又逐漸減小并穩(wěn)定在17.4 m3/min 左右。綜上可知,大直徑長鉆孔抽采效果良好。馬蘭礦18506 工作面回采期間瓦斯涌出量28 m3/min,大直徑長鉆孔抽采量占總量的62.1%,上隅角瓦斯?jié)舛缺3衷?.4%左右,有效控制了上隅角瓦斯?jié)舛取?/p>
圖4 大直徑定向鉆孔布置平面圖
圖5 大直徑長鉆孔抽采瓦斯?jié)舛燃凹兞孔兓?guī)律
馬蘭礦8#煤層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出現瓦斯超限現象,采用走向高抽巷抽采效果不佳,因此設計采用走向大直徑定向長鉆孔代替高抽巷。通過分析探討采空區(qū)覆巖運移垮落規(guī)律及走向長鉆孔抽采機理,提出長鉆孔的合理布置方位,采用3DEC 模擬軟件具體分析18506 工作面覆巖運移特征,結合理論分析計算結果,確定長鉆孔垂直布置層位為距工作面底板30 m,與回風巷水平距離為15~40 m?,F場應用期間監(jiān)測結果表明,長鉆孔抽采瓦斯?jié)舛确€(wěn)定在17.5%左右,抽采瓦斯量占工作面總涌出量的62.1%,消除了上隅角瓦斯?jié)舛瘸蕃F象,取得了良好的抽采及上隅角瓦斯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