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旭東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境化教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激發(fā),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以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學為方向進行分析和總結,旨在為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提供途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學
高中物理課堂質量的提高,對學生是否理解物理知識,是否能夠取得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在日常課堂當中能夠創(chuàng)設必要的物理情境,這對高中物理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必須抓住物理學科的特點,積極探索適合高中物理教學的策略和方法,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诖?,本文結合教學經驗、教師指導、學生交流、課堂氛圍、物理學科與生活的聯系等多個方面展開分析,旨在為物理教師教學提供相應的參考。
一、重視引領與指導的對接,促進課堂自主化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引領與指導的對接,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上,我們教師過分的重視應試教育,將學生置于教育的被動地位,由此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由此,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物理老師應該要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并且教師要做好指導作用。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物理“運動的描述”時,為了更好的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以簡單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霸诘谝淮问澜绱髴?zhàn)期間,法國的一名飛行員飛行在2000米的高空,感覺旁邊有個小東西,他開始以為是只昆蟲,隨手的抓過來,讓他感到意外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顆德軍射來的子彈,試想一下子彈的飛行速度,這名法國飛行員真的能夠抓住高速飛行的子彈嗎?請您試著用所學知識解釋其中的原因”,以此激發(fā)學生對運動學習的興趣。當學生的思維進去之后,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汽車運動的情境或其他交通工具飛行的情境,讓學生明白運動過程當中涉及到的參照物運動速度,以及相對運動和靜止。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堂當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學習的主體性,由此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有效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主要是要做好指導工作,不要過分的干涉學生的思維,只需做好引領與指導的對接,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促進課堂和諧化
情境教學能夠構建學習氛圍,讓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更加平等的交流,由此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思維開放的基礎之上,積極的思考,調動學生思維能力的開闊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不僅如此,教師與學生多元化的交流能夠使課堂更加的和諧,促進物理課堂的革新。
例如,教師實施人教版高中物理“曲線的運動”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在學習當中體會到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了解曲線運動就是一種變速運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與教師的深入交流?!罢埻瑢W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工具,探究比較勻變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拋體運動之間有什么相似點和不同點。”這種小實驗的探究,能夠讓學生在情境當中感受到各類運動形式的區(qū)別。隨后,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對比物體運動軌跡,“以上三種運動軌跡有什么區(qū)別?”經過探究,學生可以有效的發(fā)現曲線的運動軌跡是弧形,這就意味著它不是直線運動。在學生思維得到開闊之后,教師可以巧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做深層次的思考,“直線運動我們可以明確的知道物體運動的方向,那么曲線運動的物體怎么判斷他們的方向?”步步引導通過不同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的和諧化。
三、重視理論與生活的聯系,促進課堂實踐化
對于物理學科而言,在學習過程當中隱藏了大量的規(guī)律和定律,這是物理學習的難點,也是重點,教師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有效的建立這些理論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在探索過程當中發(fā)現生活與物理的聯系,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
例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高中物理“電荷及其電荷守恒定律”教學時,對于高中生而言:了解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知道摩擦起電、知道靜電感應現象的知識時,這些理論知識太過抽象。由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引入一些生活當中的摩擦情境,比如梳過頭的梳子會吸引小紙屑,這就是摩擦起電。再比如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之間會出現相互吸引的現象,這是由于兩者摩擦過后產生的電荷性質相反,從而出現相互吸引。這都是學生在生活當中接觸過的,但是不會去主動思考的一些情境,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些情境引入到課堂當中,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與物理聯系的習慣,同樣也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去理解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
四、注重實驗與活動的構建,促進課堂綜合化
在物理學科當中存在很多的實驗,可以說實驗是物理學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在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而忽視了物理實驗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只是會用物理公式,會用物理規(guī)律解題,但是不知道這些規(guī)律背后的意義。這樣的學習無疑是死板的、無意義化的,因此教師應該要在課堂中搭建一些實驗活動,促進學生物理科學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
例如,高中物理老師在教學“摩擦力”這一章節(jié)時,為了引領學生區(qū)別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并且學會判斷兩種摩擦力的方向和計算。教師可以有效的為學生創(chuàng)作靜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體驗活動,以及滑動摩擦力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過程當中感受到兩種不同摩擦力的區(qū)別與特征?!斑@里有一個彈簧測力計以及木塊等工具,要怎么樣使用才能夠探究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學生通過以往對于摩擦力的了解,會想到摩擦力是由于物體之間接觸并且具有作用力時而產生。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將彈簧測力計連接水平桌面上的木塊并逐漸增加壓力,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思考會發(fā)生什么樣的狀況。由此,經過小組討論有學生認為,木塊在水平桌上沒有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而有的學生認為輕輕拉動木塊,它不運動就沒有摩擦力。由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有的小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有的小組探究摩擦力大小的依據。在學生探究的過程當中,教師逐步的去構建整個活動的系統性,引導學生發(fā)現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和判斷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水平。
簡而言之,對于高中物理教師而言,應該改變以往傳統局限的教學模式,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下,構建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問題情境、生活情境和交流情境當中逐步提升表達能力、交流能力、思維水平,以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的發(fā)展。這樣的高中物理課堂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讓高中物理課堂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李瑞,雷行亮.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情境教學的設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161
[2]陳芹.高中物理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分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48(04):5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沙中學,江蘇 南通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