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
【摘要】心理學家蓋耶認為“: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有成效的學習時刻。”課堂上的錯誤其實是教學中的一種財富,如果我們能“偷梁換柱”,變“廢”為寶,用好這些資源,課堂教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有血有肉。
【關鍵詞】音符;因勢利導;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3-0183-02
Chinese Class Needs Different"Musical Notes"
(The Second Primary School Attached to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City,F(xiàn)ujian Prov‐ince,China)LIN Li
【Abstract】Psychologist Guyer believes that"when you don't consider trial errors and don't allow students to make mistakes,you will miss the most productive learning moment."Errors in the classroom are actually a kind of wealth in teaching.if we can turn"waste"into treasure,and make good use of these resources,classroom teach‐ing will become more colorful and full of flesh and blood.
【Keywords】Musical notes;Guide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Classroom teaching
面對課堂偶發(fā)性資源,它就好比是一首歌曲的一節(jié)音符,學生唱著唱著突然走調(diào)了,此時的走調(diào)也許可以成就一首新歌,也許什么都不會是。是成就新歌還是一無所獲呢?此時需要教師能夠敏銳地捕捉住這轉瞬即逝的動態(tài)資源,將學生的思維導入“憤”“悱”之狀態(tài),緊緊抓住學生所疑、所思、所議的中心點,鼓勵學生朝困難出發(fā),給予他們充分的討論以及互相交流的時間。課堂上這些不一樣的“音符”,更能演化成精彩的教學瞬間。沒有旁逸斜出,何來精彩紛呈?
一、出其不意善用意外之音
課堂教學是一種開放的、師生雙向的交流活動,有時學生出其不意的一個想法或念頭反而是課堂教學的閃光點,甚至可以成為突破教學難點的關鍵,這些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稍縱即逝,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輸出的信息,進行敏銳的捕捉,迅速的判斷,恰當?shù)馗淖冏约旱慕虒W思路和方法,用智慧點亮課堂,教學才會更有成效。例如在學習《去年的樹》這一課的內(nèi)容時,教師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鳥兒興沖沖地回來找大樹朋友,但是曾經(jīng)朝夕相處的摯友卻不知所蹤了,于是鳥兒開啟了尋找好友之旅。它都去見了誰?又說了些什么?這時大部分學生便會順著這個思路開始閱讀課文,當然也有小部分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認為樹根也是樹的一部分嗎?樹根還在,只是少了樹枝,并不算是不見了。這種看法也引起了全班學生的疑惑,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教師停了一會兒,教師顯然沒有預想到學生會有這樣的疑問,學生說得不無道理,雖然它不是個重點,但學生勇于把疑問提出來,就應該予以肯定。教師微笑著說:“同學們,學貴有疑,讓我們先帶著這個問題繼續(xù)往下學習,課文學完后,大家一定會有自己的理解的。”
課堂繼續(xù)進行,此時教師便利用課件來給學生展示小鳥和大樹相處的畫面,引導學生帶著感情來朗讀課文。學生在互動和交流中慢慢有了自己的體會。在后面的情感遷移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用手中的筆寫下小鳥最想對樹說的話,替鳥兒向樹“告白”。有的學生便會寫道:樹,你在聽我唱歌嗎?我回來給你唱歌了,你從前最喜歡聽我唱歌了,你有時會隨著我的歌聲起舞,那舞蹈真美妙,我還想看啊。
“樹根不也是樹的一部分嗎?”這顯然是課堂上不期然的一聲意外之音,如果教師心慌意亂地敷衍,或干脆漠然置之,教師與學生之間便拉開了距離,課堂和諧度便降低了。反之,若教師能夠傾聽,用自己的教學機智迂回取道,不一語道破其中因由,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心靈推動心靈,那么課堂就會真正成為教學的共同體。此時,“樹根不也是樹的一部分嗎?”已算不上什么問題了,重要的是這篇童話激發(fā)了學生對人間美好感情的追求和向往。
二、偷梁換柱巧用錯誤之音
課堂上不可預測的一個錯誤也許是課堂教學的一筆財富,如果我們能偷梁換柱、巧用好這些資源,課堂將更加豐滿生動,有血有肉。在《爬山虎的腳》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文章名板書在黑板上,有的學生便會提出自己的疑問:“為什么爬山虎有腳呢?它不是植物嗎?”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這不光對于語文學習很重要,對于各個學科的學習也很重要。教師可以就此引導學生,為什么是“爬山虎的腳”?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開始今天的學習。通過學生閱讀,已經(jīng)有不少學生能夠理解作者為什么把爬山虎的莖比作了“腳”,這是一種比喻的修辭手法。教師此時再讓學生自己寫兩個比喻的句子,加深對比喻修辭手法的理解和運用??墒牵钟袑W生提出疑問,爬山虎的葉子和它的“腳”有什么關聯(lián)嗎?既然題為“爬山虎的腳”,課文中為什么又要花一整個段落來描寫葉子呢?教師讓學生拿起筆來,在閱讀的過程中先畫出哪些是描寫爬山虎葉子的語句或段落,再思考為什么爬山虎的葉子可以在墻上長得這么均勻、新鮮、漂亮,最后遷移到寫作教學中。學生頓時豁然開朗。
“爬山虎的腳和葉子無關”這顯然是學生理解上的偏頗,他認為,題目叫《爬山虎的腳》,就不應該寫葉子,作者離題了。作者是不是離題了?這是一些學生的困惑。對這個困惑,教師不是簡單搪塞,敷衍了事,而是巧用錯誤之音,用心挖掘,耐心引導,為學生答疑解惑。教師利用偷梁換柱的方式不僅讓學生知道了葉子和腳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從課內(nèi)知識拓展到了寫作教學中,使學生“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正如葉圣陶先生曾剖析過語文教材后,認為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教師巧用課堂上的錯誤之音,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豐滿。
三、順水推舟妙用尷尬之音
課堂中的偶發(fā)事件無法預料,有時會讓教師處于尷尬難堪中,難以下臺。面對“為難”,教師不能自亂陣腳。與其怒火沖天地斥責學生,倒不如沉著冷靜地根據(jù)具體情況,順水推舟,機智地妙用尷尬之音為自己的課堂助陣。
四、將計就計套用偶發(fā)之音
課堂是不斷變化的,有時教師精心備課預設的課堂環(huán)節(jié)會被課堂上偶然發(fā)生的一件事打斷,教師如果能將計就計,將這偶發(fā)之音作為另一種教學補充加以套用,也許更能達到啟迪和教育學生的作用。
這次我在上《鄉(xiāng)下人家》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聽寫“雞冠花”,學生把這個字寫成了“雞籠花”,我給學生改字的時候,自己把“雞冠花”的冠字也寫錯了,這時我班龔益同學大聲地說:“教師你的冠字也寫錯啦?!蔽乙幌裸蹲?,自己怎么能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但馬上鎮(zhèn)定下來:“對了,龔益同學你覺得教師寫錯啦,那你覺得該怎么寫呢?你能不能幫教師改正一下。”他很開心地改完,我將計就計地說:“謝謝你能夠勇于指出教師的錯誤??梢娢移綍r沒有寫好這個字,對字的結構沒有看清,就動手寫,教師平時的習慣還不夠好,以后一定要改正?!?/p>
面對偶發(fā)狀況,我將計就計在閱讀教學課中穿插進簡短的寫字教學課,讓學生交流想法。大家情緒高漲,爭先發(fā)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寫字教學實屬“無心插柳”,但學生從簡單的寫字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加強了要寫好中國漢字的意識。
五、結語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瞬息萬變的過程,它既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依,又具有偶發(fā)性和不可預測性。面對課堂的偶發(fā)性資源,教師要靈活應變,捕捉住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資源,靈活選擇合適的題材,將其創(chuàng)造成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以及靈感。
參考文獻:
[1]陳曉瓊.詩歌是腳尖舞動的音符[J].語文學習,2016(2).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