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梅雨季,日日迷蒙細雨。斂足,讀書,性子倒也沉靜了許多。
孩童時并不喜雨。那時,在部隊家屬區(qū),廊式的住房,雨天孩子們只能在長長的門廊里嘻哈,玩耍的天地極大地受限了。再后來上學了,風雨中費力地獨撐雨傘,拖著笨重的雨鞋,一路的艱辛——一場雨完全約束了孩子張揚的個性。
真正接受雨天,是上高中后。隱約知道了對世界的取舍,喜歡安安靜靜地看書,能夠和和氣氣待人,更萌發(fā)了一種“為賦詩詞強說愁”的小性情。父母總是叮囑早睡,我卻獨愛那三更燈火。也就在那時候,喜歡上雨天——窗里,埋頭苦讀;窗外,雨敲窗欞。落雨“沙沙”細密如蠶寶歡食,“嘩嘩”清脆如珠落玉盤。天籟之音讓暗夜生動無比,周遭的枯寂一下有了靈氣與詩意。
夜安靜在夜里,雨綻放在雨中,我在文字里獨自狂歡。那時,因為喜歡,對一些寫雨的詩詞也格外地入心,“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里的清甜,“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里的清新,“沾雨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里的暖意……經常于無人處,閉目朗朗吟誦,美好的意境里,一任自己被雨水打濕。
心有陽光,無畏風雨。如今的雨聲成了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獨處時極佳的背景音樂。雨打芭蕉落閑庭,此時的雨給了懂它的人一種精神上的閑適,一種心靈上的享受。
落筆時,窗外又是一片煙雨。我關上電腦,沏一杯清茶,翻一冊閑書,哪怕安享一小段時光,也不枉對雨天的一片謝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