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在我國著名的四大無人區(qū)中,最被世人熟知的當屬可可西里,其同名電影還原了當地西部工委書記索南達杰為保護藏羚羊反盜獵而犧牲的英雄事跡,喚醒了人們對于高原生態(tài)保護的重視。而外人知之甚少,但以野牦牛為代表的野生動物分布最廣的當屬阿爾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這里地處新疆、青海以及西藏交界處,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位置偏僻、高寒缺氧、人跡罕至,但也保留了許多中國特有的珍惜野生動物。
這里四周高山環(huán)繞,冰川、高原湖泊和沙漠交相輝映,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自由棲息,不親臨至此,絕難以想象世上還有如此震撼的自然之境。
阿爾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由內到外共分為核心區(qū)、緩沖區(qū)和試驗區(qū),其中最完好保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核心區(qū)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在自然生態(tài)記錄片攝影師、制片人成勇老師的帶領下,本次科考活動圍繞保護區(qū)東北部外緣的庫木庫里沙漠進行了約為300k m的環(huán)形科考穿越,對生存在這片區(qū)域的野牦牛進行樣線調查。
作為青藏高原的特有牛種,野牦牛普遍分布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區(qū),是體型最大,分布最廣的食草類動物,也是用于調研評估高原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物種之一。
歷經五天四夜,科考隊共樣線調查監(jiān)測到野牦牛600余頭、棕熊2頭、狼7匹、藏野驢1000頭以上、藏羚羊100只以上、藏原羚100只以上、巖羊150只以上、鵝喉羚14只、藏狐4只、猞猁1只、大鵟2只……,雖然地處保護區(qū)外沿,但如此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輪番出現(xiàn),為所有隊員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自然視覺盛宴。而這些樣線調查數據也是用于日常監(jiān)測保護區(qū)生態(tài)變化的重要參考資料。
五天四夜,走入高原野生動物天堂
從花土溝出發(fā),西南而下,經過阿塔提罕河口檢查站,就算正式進入了阿爾金山無人區(qū)。繼續(xù)沿著砂石土路鄉(xiāng)道,前往阿爾金山保護區(qū)中心站所在位置——祁曼塔格鄉(xiāng)。祁曼塔格鄉(xiāng)地處新疆若羌縣,面積超過6萬平方千米,相當于4個北京市大小,但人煙稀少,歷史上人口最多時期也僅有數百人,因為環(huán)境艱苦,高寒缺氧,目前僅剩幾戶牧民在此駐守。
告別外界信號,投入荒原懷抱,干燥的砂石土路在車輪下一路塵土飛揚,性格以倔強著稱的藏野驢成為首先闖入視野的野生動物。車隊卷起的煙塵遠遠就被藏野驢發(fā)現(xiàn),和闖入者賽跑,以速度一決高下,并定要從車前斜插而過超越的見面禮方式,是每次在無人區(qū)遭遇倔驢定會發(fā)生的場面。于是車隊減緩速度,讓藏野驢順利贏得“賽跑”。當成群的藏野驢迎著夕陽絕塵而去,放眼望去,原本寂寥的荒原,在金色光芒覆蓋下突然就生動了起來。
遠處的山梁上也不時出現(xiàn)零散的野牦牛身影,科考隊開始記錄種群數量和發(fā)現(xiàn)位置,更必不可少的,是掏出相機,捕捉金光彌漫下,這荒寂和生機交融下的原始和諧。
繼續(xù)前進數千米, 隨著夕陽夕下,最后一縷日光也即將淹沒在地平線時,電臺中突然傳來頭車的呼聲:“注意!注意!右前方2點方向發(fā)現(xiàn)兩匹狼!”,駕駛3號車的我第一時間把目光投向那里,兩匹狼清晰的出現(xiàn)在100m外的視野內,身體挺拔,膘肥體壯,昂首狀警惕地原地觀望著車隊,以往也曾在科考活動中發(fā)現(xiàn)過狼的蹤跡,但后者看到車隊后大都會進行躲避,只留給我們遠遠遁走的背影。但這一次是個例外,只是原地觀望,并未有離開的意思。
“這兩匹狼正在進食,地上有動物尸體,但目前看不出被捕殺的是野牦牛還是藏野驢。它們也習慣了這條路上偶爾會有牧民或保護區(qū)車輛往返”,隨著頭車的成勇老師在電臺里解答,大家取出望遠鏡觀望,果然發(fā)現(xiàn)兩匹狼所在之處有一具動物骸骨,其中一匹狼保持觀望的同時,另一匹狼繼續(xù)撕扯著腳下的動物尸體。
也許是肉足飯飽,也許是不喜我們在遠處觀望拍攝,兩匹狼在各自撕扯下一大塊肉后,不慌不忙的隱于后方草叢,“它們在我們走后還會回來的“,熟知阿爾金動物習性的成勇老師再次解釋到。于是我們下車一探究竟,走近后發(fā)現(xiàn),是一頭死去時間并不長的藏野驢,除了驢頭還算完好,身體已經基本被掏空,而早已空洞的眼窩據成勇老師介紹是烏鴉的杰作,他們最喜啄食營養(yǎng)豐富的眼睛。如果在保護區(qū)內發(fā)現(xiàn)有大群烏鴉盤旋,和兀鷲的出現(xiàn)一樣,下方一定有剛死去動物的尸體。
初入阿爾金山就遇到這弱肉強食的一幕,也是無人區(qū)中每天都在發(fā)生的場面,但亦死亦生,原始自然法則下,一頭藏野驢現(xiàn)實的生命終結,食物鏈之間的生死相依,一切都遵循著最原始的生命歸宿和自然輪回。
夜宿祁曼塔格鄉(xiāng)的保護區(qū)中心站,臨近冬季,氣溫日漸寒冷,連有些牧民都已經遷移到相對舒適的保護區(qū)外過冬,但這里依舊有保護區(qū)工作人員駐守。條件比我前些年來時雖然已經有所改善,但相比外界依舊簡陋。上下鋪的鐵床宿舍,也成為我們深入保護區(qū)前最舒適的一晚。
世界最高海拔沙漠,庫木庫里
第二日一早從中心站出發(fā),途徑庫木庫里沙漠,計劃抵達西側的卡爾墩草原。這一路要途徑沙漠、并需要多次過河,而水草豐美的卡爾墩草原,也堪稱北半球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自然繁衍生息的天堂。
基礎海拔3900m , 最高海拔近4800m的庫木庫里沙漠是世界沙漠之巔。有幸曾在2018年與探險家、賽車手何旭東至此尋找?guī)炷編炖锷衬罡唿c,并最終駕車攀登至海拔4768m處沙峰,只因阿爾金保護區(qū)地處偏遠,遺世獨立,在中國尤其世界上鮮有人知。
臨著冰川,庫木庫里沙漠底部蘊含著豐富的冰川消融水源,從沙漠表層滲透而出后,形成了壯觀的沙子泉以及大小沙子湖,也因此讓阿爾金山有著雪山、沙漠、湖泊、河流、草原同處一景的雄渾景觀,再加上相映成趣的野生動物,不親眼相見,絕難相信世間有如此矛盾而統(tǒng)一的自然場景。
駕車至此,不時可見沙山上零散的野牦牛,黝黑的身軀與金黃沙子形成了強烈反差,這片最鄰近天空的不毛之地,仿佛蘊含了無窮奧妙。而在之后的第二天,我們甚至還發(fā)現(xiàn)了一頭跑向庫木庫里沙漠中的棕熊,不曾想象的場景,不斷沖擊著我們的固有認知。
沙漠周邊水系豐富,前往卡爾墩草原的路上,已經記不清橫渡了多少次河。幸好臨近冬季,水量較少,大都以數百米寬的辮狀水系為主,但同樣暗藏殺機,一旦不小心停車,就有陷車風險。
橫渡一條數百米寬的河道時,一輛車在即將上岸前陷了車,幸好在已登岸前車的絞盤輻射范圍內,但第一次救援低估了粘性河灘的威力,直接拉斷了絞盤線纜。第二次救援為了保險起見,用鐵鍬清除被陷車輪前的淤泥后成功脫困。
傍晚抵達卡爾墩草原保護站,僅有兩座簡易板房,一處勉強四周圍擋的羊圈, 一天來唯一的人類活動痕跡。宿營,入夜后,漫天的星星壓滿整個天空,還有貫穿天際的銀河,只是寒意難忍,早早鉆了帳篷。
第三天繼續(xù)沿著庫木庫里沙漠向南繞行, 露營在目前已經無人駐守的秋爾卡卡保護站, 這片區(qū)域也是熊經常出沒的地點。據稱, 以前經常有熊進入保護站的廚房中翻找食物, 當保護站人員外出巡護時,家里經常慘遭棕熊搶劫, 還曾被剛好返回的保護站人員抓到過現(xiàn)行,當描述到熊逃竄時還不忘攜帶著從房子里扒出來的糧食袋子, 一路跑一路遺撒的滑稽的場面讓人忍俊不禁。返程的途中, 非常幸運兩次親眼捕捉到熊出沒的場景。
但在無人區(qū),對于人類威脅最大的并非狼或是熊,而是落單的野牦牛,不管是狼或是熊一般情況下都不會主動襲擊人,只要不是短距離的狹路相逢,看到人類都會主動避開。但落單的野牦牛在人或是車闖入它活動的一定范圍內時,則會主動向人或者車輛發(fā)出攻擊。面對重達兩三噸的野牦牛的高速奔跑沖擊,一旦中招絕對不可能全身而退。一旦發(fā)現(xiàn)單獨野牦牛的凝視,并翹起尾巴時,唯一正確的事情就是盡快遠遠避開。即便車隊時刻保持著對單獨野牦牛的安全距離,也遭遇了一次野牦牛的瘋狂追趕。
牧行萬里,用實力探索未知
作為江西五十鈴和中國國家地理“牧行萬里 探知神州”系列科考活動的延續(xù),此行已經是連續(xù)三年的第11站活動,常年科考穿越在我國西部無人區(qū)和高原,m u-X牧游俠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科考級SUV的實力。
穿越在艱苦高原,車輛作為最重要的工具和伙伴,也是唯一能將我們帶進又帶出的基礎保障。遺憾的是因為國六政策,原來4J J1的3.0T車型已經告別市場,除了3臺裝載生活物資的的D-M A X,第三季科考用車全部為1.9T的m u-X牧游俠,最大扭矩360N·m,雖然在海拔超過4000m的無人區(qū)中難免有著動力衰減,但也完全滿足科考穿越的使用需求。
五天四夜幾乎全程駕駛,尤其在平均速度不超過30km/h的荒野小地形結構中,在高速四驅手動模式下,能夠穩(wěn)定發(fā)揮柴油發(fā)動機低速高扭的的特點,跨越溝壑和攀爬陡坡時得心應手,即便在后半程持續(xù)翻越海拔近4900m的達板也不顯吃力。
關于此前有很多人留言問到的關于1.9T m u-X牧游俠曾在高原易發(fā)生D P F堵塞,并導致動力衰減的問題。在國六車型上已經得到優(yōu)化解決,D P F的自清潔積極性得到很大提升。此行科考穿越無人區(qū),海拔高,且全程低速行駛,柴油燃燒不充分,是最加劇排放顆粒物增多的使用場景。但在五天四夜的穿越中,D P F全程自清潔效率高效,所駕駛的車輛全程未發(fā)生堵塞現(xiàn)象。
對于容易發(fā)生D P F堵塞的國五車型,如果發(fā)生D P F堵塞且沒有自清潔時, 有兩種主動促使D P F 再生的方法,一是保持車速50k m/h以上行駛15min,且最好保持較高轉速,如果條件不允許,比如在非鋪裝路況不佳條件下,也可在手動模式下保持發(fā)動機轉速在3000r/min以上行駛一段時間,目的是提升排氣溫度,加速DPF內顆粒物燃燒再生。
此外分享一個確定的好消息,海外的最新4JJ3發(fā)動機也將在2021年進入國內,而在2021年年底,mu-X牧游俠還將推出搭載汽油2.3T發(fā)動機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