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yè)者:李晶
從業(yè)年限:11年
從業(yè)地點:南寧市第二中學
對口專業(yè):與任教學科相對應。比如,語文教師要求師范或非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等,具有相應學段的教師資格證。
能力要求:基本要求本科以上,近年來就業(yè)壓力增大,很多省級示范性高中會優(yōu)先考慮部屬師范院校畢業(yè)的碩士甚至博士。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和育人奉獻的理想信念,較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較強的組織策劃能力和處理各項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并且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咨詢和職業(yè)規(guī)劃能力等。硬筆書法等方面的特長是絕對的加分項。
晉升路徑:專業(yè)技術晉升路徑為初級教師—中級教師—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行政工作晉升路徑為科室副主任—主任—副校長—校長。
薪資水平:各學校有所不同,民辦學校較公辦學校高。
提醒:教育真的會改變人的一生。這個職業(yè)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凡事將心比心,以真心換真心,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和醫(yī)生,應該是最容易引起全民討論的兩個職業(yè)。當今社會,“尊師重教”的氣息似乎淡了不少,吐槽部分老師“課上講一半,輔導班里見”的現象屢見報端。然而,這個職業(yè)真實的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呢?筆者特意選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片段,試以親身經歷和身邊見聞,向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高中教師圖鑒”。
“終身學習的踐行者”——在痛苦中蛻變
教師這個職業(yè)帶給我的,首先是撲面而來的青春的氣息。這里匯聚著整個社會最具活力的身影、最昂揚向上的姿態(tài)。晨光與星夜是奮斗者的注腳,學子們或莞爾或開懷,繪滿青春的校園。相信許多最初選擇教師職業(yè)的學子,都是割舍不下校園氣息的人。單純的環(huán)境、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是這個職業(yè)的幸福來源之一。
畢業(yè)那年,從一個校園出來,踏入另一個校園,一切都那么新鮮。從教第一年,自然對眼前的一切都充滿了向往,但漸漸地,我發(fā)現自己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由學生到老師的轉變。我沒有兄弟姐妹,彼時,面對小自己六七歲、弟弟妹妹般的學生,有點不知道該如何相處。原先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在實際教學中略顯貧乏,每天要備的新課和班主任瑣碎的工作讓我異常疲憊和力不從心,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是家常便飯。到了晚上,偌大的校園往往顯得空曠異常,教師公寓樓的窗口閃著稀疏而清冷的光。那時的自己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孤獨和寂寞。這樣惶恐、不安、壓力巨大的日子,在我的記憶中不算短暫。
好在學校有“師徒結對活動”,有師父手把手帶著解決困惑。我校有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即引導年輕人以全校老師為師,廣泛學習,開拓視野,獨立思考,虛心求教。確實,整個教研組就像一個溫暖的家,所有老師都熱情地向年輕人開放課堂。我不僅聽語文課,還去聽其他學科的課。老師們的課風格不一,但同樣精彩:他們教我如何將知識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教我如何在強調基礎的同時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教我多反思、多深思,早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我揚長避短,在課堂上呈現最好的自己……
仍記得第一次上教研組公開課的場景。那個時候,緊張和不安籠罩在心頭,熬了幾個晚上精心準備的教案在第一次試教后被全面推翻,從頭再來的疲憊和恐懼縈繞于心?!巴频怪貋怼睅缀跏敲恳粋€年輕教師都會經歷的痛。無論是思路、設問、板書還是結語,每一個細節(jié)都需要仔細雕琢,追求完美。最終,我克服緊張情緒,拿著修改了數次的教案,沉著地站在講臺上完成了屬于自己的重要一課。
錢理群教授曾說,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素質。他應該是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同時還應當是一個“寫作者”。教師的工作不是重復的事務性工作,而是不斷變化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和他們的每一次交流都是教師獨一無二的經歷。
選擇當一名老師,就意味著你必須具備持續(xù)學習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自我追求。緊跟時代,持續(xù)學習,在課堂上呈現最精彩的課程和最飽滿的情緒。大家知道老師有寒暑假,可知每一位老師的寒暑假都曾貢獻給各種培訓和學習?大家覺得老師一天就上幾節(jié)課,有不少空余時間,可知備課的時間是課堂時間的三倍有余,且每一位老師都擁有一本叫作“繼續(xù)教育手冊”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課余時間學習和培訓的經歷?
我們努力,是為了不辜負——不辜負學生期待的目光,不辜負前輩無私的幫帶,不辜負自我成長所付出的汗水。
“脆弱心靈的療愈者”——在困惑中成長
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有所成效,需要策略,需要堅韌,更需要信任。解決問題的過程,往往也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
做班主任時,我也曾一度困惑:該如何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孩子?曾經碰到過一個性格十分內向的女孩兒,她在跟別人尤其是陌生人交流時存在很大障礙。面對任何事,無論是否是因自己造成的影響,她都會將所有責任扣在自己頭上,因此生活在過度自責的陰影之下。她不會主動跟老師同學說一句話,見到人總是自動躲開或者始終低著頭。她曾偷偷地塞給我一封信:“我發(fā)覺自己是個矛盾的個體,在和家人度過的愉快假期里,我永遠是個快樂活潑的人,但為何,我在他人的眼里是悲哀的代言人?到底他人的關心是安慰還是一種暗暗的諷刺?”看了這封信,我思考了很久。這個孩子的內心敏感而脆弱,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去保護這顆玻璃般的心,讓她找到生活之光,讓她多一些勇氣去重拾對別人、對自己的信任。首先,尊重孩子,探求原因,但不強求。既然直接交流難以實現,那為什么不試試迂回的方式呢?一句“如果你不想說,我們就談談別的”使我們之間的交流順暢了許多,她放下了戒備心理,開始和我交談。其次,師生平等,敞開心門。師生平等的教育方式,更能體現新課改的教育精神,學生也會在無形中接受老師的建議。我總是反復地告訴她:“此刻,我只愿做你的姐姐,靜靜地傾聽你心靈深處的聲音?!边@樣一番話,讓她逐漸開始接受我,并且試著說出心里真正的想法。最后,互信為先,循序漸進。信任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在談心的過程中,我以對等的姿態(tài)面對她,常常從自己的經歷聊起,和她分享我的小秘密,從而讓她樂于敞開心扉。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之間形成了良好的默契。交流不再成為她心中難以逾越的障礙,她也不再閃躲老師的目光,取而代之的是一聲溫馨的問好或是會心的一笑,偶爾還能跟老師開句玩笑、主動談談近況。作為老師,那一刻我幸福感滿滿。
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遇到過許多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他們倔強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脆弱、敏感的心。管理班級的過程,實質上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過程。只有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愉悅感、安全感和尊嚴感。師生關系的真諦,就是老師真正理解學生的行為和情感,發(fā)自內心地去關注學生、理解學生,找出其困惑所在,在關愛學生的同時,幫助他們完善世界觀、人生觀,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努力成為一個可以悅納自我、悅納他人、悅納社會的人,從而真正達到全面發(fā)展。
回首我短暫的教師生涯,有面對前輩們諄諄教誨的感激與感動,有自我成長中體會到的歡樂與淚水,有與學生共成長的痛苦與歡笑,也有和同事共處時的溫馨與默契……我越來越熱愛我的學生,越來越享受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光;我思考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想教授的是什么;我學著從繁雜的事務中脫身出來,審視什么才是專業(yè)教學和班級管理的重中之重。隨著年紀的增長,我更加體會到自己肩上的責任與壓力。作為教師,我們盡己所能,致力于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塑造合格的公民,期待人類社會的明天會更好。
以上,便是一個普通老師心中的“高中教師圖鑒”。教師們既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也是脆弱心靈的療愈者,還扮演著合格公民的塑造者等方方面面的角色。他們的工作瑣碎,但有價值。他們辛勞,但不抱怨。他們心中有愛,眼里有光。
希望大家不要總用“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樣“光輝”的詩句來描述這個職業(yè)。教師只是千千萬萬個普通職業(yè)中的一個,“教師”二字背后也是千千萬萬個鮮活的人,他們是父親、母親、兒子、女兒,他們擁有自己的個性和理想,他們身上也擔負著家庭的責任。與其空泛地歌頌,不如在老師們疲乏時給他們多一點寬容,以及給他們多一點陪伴家人的空間與時間。最后,希望這個職業(yè)受到越來越多優(yōu)秀學子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