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云
考向一:鑒賞形象特點
【典例】(2020湖北鄂州卷)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的尾聯(lián)“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刻畫了詩人怎樣的形象?
【解析】“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對詩人的形象有一個具體的刻畫。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nèi)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凄慘景象,內(nèi)心焦慮至極,不覺于極無聊賴之時,搔首徘徊,青絲變成白發(fā)。自離家以來一直在戰(zhàn)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長安數(shù)月,頭發(fā)更為稀疏,用手搔發(fā),白發(fā)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可見其蒼老之態(tài),他因憂國傷時而過早衰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
【解題技巧】
1.鑒賞人物形象
一般從以下方面回答:①分析角度,即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②結(jié)合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及生活環(huán)境;③結(jié)合人物個性;④結(jié)合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①要在文段的開頭點出詩人的形象特點,即用一句話“蓋帽”;②結(jié)合全詩中的文句進行分析,注意要圍繞“詩人形象”這個中心來寫。
2.鑒賞景物形象
一般從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確全詩表達的情感;②抓住景物與情感的融合點;③緊扣景物的特點;④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答題步驟:①描寫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③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鑒賞事物形象
一般從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確全詩表達的情感;②抓住事物與情感的關(guān)聯(lián);③緊扣事物的特點;④分析表現(xiàn)手法——象征、擬人、比喻、借代、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答題步驟:①概括總結(jié)出詩中所描繪歌詠的主要物象;②結(jié)合詩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態(tài)、色澤等)和環(huán)境特點,著重挖掘物象的內(nèi)在品格,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③概括塑造此形象的意義。
【答案模板】詩中描摹了一個……形象,突出了其……的特征,表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一個……道理,或給我們……的啟迪。
考向二:描摹意境畫面
【典例】(2020四川遂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古詩,按要求作答。
晚次樂鄉(xiāng)縣
唐·陳子昂
故鄉(xiāng)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嗚。
[注釋]①樂鄉(xiāng)縣:地名,唐時屬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荊門北九十里。②野成:指野外駐防之處。③斷:斷絕,消散。④平:此處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噭(jiào):號叫聲,這里指猿啼聲。
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頸聯(lián)所表現(xiàn)的畫面描述出來。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畫面描繪。描繪詩歌展示的畫面時,首先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然后在翻譯句子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的意思是:城外戍樓上的縷縷荒煙已在視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注意抓住“荒煙”“古木”的特點來描寫。答案:詩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見到的野外戍樓上的縷縷荒煙,已在視野中消失;深山上參差不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解題技巧】
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抓住詩中描寫的主要形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詩意。
第二步,概括詩歌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為:愉悅、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之情等。
【答案模板】本詩描繪了一幅……(時間)……(地點)……(意境特征)的畫面(圖景)。
考向三:分析主旨情感
【典例】(2020北京卷)閱讀《己亥雜詩(其五)》,完成9-10 題。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1.近代學(xué)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首詩的前兩句,詩人寫到了_______的自然之景,抒發(fā)了_______之情。
2.孟浩然《春曉》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與本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都寫到了落花。請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分別借“落花”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解析】1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詩歌前兩句的意思是: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詩句中的“白日斜”為自然之景的出處,意思是:日落西斜,即紅日西沉?!昂剖庪x愁”則是作者情感的體現(xiàn)之處,意思是:浩浩蕩蕩的離愁。2題考查學(xué)生對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洞簳浴愤@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yōu)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lián)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末尾兩句為本詩聯(lián)想,其中“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都汉ルs詩》是詩人辭官歸鄉(xiāng)途中之作。詩人以“落紅”自喻,表達詩人雖然已經(jīng)辭官,但仍會關(guān)心國家命運和前途,不忘報國之志,以表達詩人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解題技巧】
1.審視標題。通過審視詩歌標題,可以知道詩歌的類別,從而大致推斷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寫景詩的借景抒情,詠物詩的托物言志,詠史詩的借古諷今,送別詩的離愁別緒,羈旅詩的漂泊愁苦,邊塞詩的壯志豪情或厭戰(zhàn)思鄉(xiāng)。
2.抓住詩中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古詩詞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
3.分析意象。意象即詩中帶有主觀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楊柳”表示送別懷遠,“月亮”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菊花”表示堅強、正直,“梧桐”表示凄涼悲傷,抓住這些意象可以幫助我們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準確表述作答。在平時學(xué)習時,要積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詞語,如喜悅、歡快、恬淡、閑適、煩悶、憤怒、壯志未酬、借古諷今、曠達樂觀等,避免答題時語言蒼白。
【答案模板】這首詩描繪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感,歌頌了……的品質(zhì),批判了……的觀點。
考向四:賞析表達技巧
【典例】(2020山東臨沂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p>
何人不起故園情。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兩首詩都寫夜間“聞笛”,都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但寫法上有所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加以分析。
【解析】《春夜洛城聞笛》抒發(fā)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喚起思鄉(xiāng)之情,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是運用了想象和夸張的手法。第三句點出了《折楊柳》曲,《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聽到笛聲以后,詩人觸動了鄉(xiāng)思的情懷。《夜上受降城聞笛》景中寓情,萬籟俱寂的靜夜里,夜風送來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這笛聲使詩人想到:是哪座烽火臺上的戍卒在借蘆笛聲傾訴那無盡的邊愁?那幽怨的笛聲又觸動了多少征人的思鄉(xiāng)愁?在這漫長的邊塞之夜,他們一個個披衣而起,憂郁的目光掠過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視著遠方。這首詩將詩情、畫意與音樂美熔于一爐,含蓄地道出征人思鄉(xiāng)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解題技巧】
1.修辭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對偶、夸張、對比等。
2.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小中見大、化虛為實、虛實結(jié)合、托物寓理、以動寫靜、聲色結(jié)合、多角度描寫、以樂寫哀、對比映襯等。
3.表達方式,主要有描寫、議論、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而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解答此類題時應(yīng)注意三點:①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②結(jié)合詩句闡釋怎樣運用的這種手法;③分析表述此手法有效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案模板】這首詩采用了……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詩中……(語句)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特色,這樣更好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