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務督導室,北京 100070)
作為高職學校一名督導員,我對在校學生的學習基礎有很深的了解和理解,高職學校的學生,一般都是高中階段學習的失敗者,他們邏輯思維的水平以及抽象思考的能力都比較差。因此在指導教師授課時,我一直強調“從做中學”?!皬淖鲋袑W”是20世紀美國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家J·杜威關于教學的核心原則。他把它貫穿在教學領域的各個方面,諸如教學過程、課程、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都以“從做中學”的要求為基礎?!皬淖鲋袑W”是以他的經驗論哲學觀和本能論心理學為依據(jù)。在杜威看來,“知”和“行”是緊密相連的,沒有行就沒有知,知從行來。只有從“做”得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用“從做中學”的學習方法更為有效,符合他們的思維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助于他們學習到真正的知識??墒窃谝恍┙處熇斫饫铮白觥焙筒僮魍x,經常會問,數(shù)學課、語文課等基礎理論課如何“做”?
我從事督導工作多年,聽過很多的課程,也不乏讓我激動和感動的,但是這節(jié)數(shù)學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記憶猶新,讓我難忘。
這是新學年開始的一次數(shù)學課,學生都剛剛進入高職學校,對高等數(shù)學初次接觸。這次數(shù)學課講的是極限的概念,學過高等數(shù)學的人都知道,極限是微積分中的基礎概念,是人們不斷認識無限運動變化事物的偉大結晶,是聯(lián)系初等數(shù)學和高等數(shù)學的一條重要紐帶。概念最終由柯西和魏爾斯特拉斯等人嚴格闡述。極限也是一種思想,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想的運用,擴大了人們的思維空間。產生了許多重要的結論。由此可知這一概念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剛剛入學高職學生而言,他們高中學習的初等數(shù)學基礎都還不夠扎實,對于變化的數(shù)值的認識都不能做到十分的明了,接受極限的概念,是相當?shù)睦щy。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當初學習極限的概念也不容易,那時的我還是重點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呢。
這次課的數(shù)學老師是我校經驗豐富的中年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夠在此基礎上對課程進行設計,有利于學生接受。王老師首先告訴學生:極限的思想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學習和運用極限概念和思想,才能更好認識周圍變化的事物。接著她介紹了我國古人的極限思想: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就有了極限的思想,據(jù)《莊子》“天下篇”中記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事不竭”。王老師解釋道:一根木棍,每日折取一半,永遠也不會取完。最精彩的是王老師讓學生“做”,她每人發(fā)了一尺的紙條,讓學生每次折取一半,把折取的一半留下來,剩下的另一半繼續(xù)折取,然后把折取的一半排列起來,觀察“日取一半”的效果,讓學生感受“萬事不竭”的真正含義。王老師提出問題:紙條越來越小,接近一個數(shù)值,大家說這個數(shù)值是什么?同學都爭著回答:是零。王老師:但是會等于零嗎?同學回答:不會!王老師:那么怎么能夠表示這樣一個趨近的過程?這就需要極限的概念。接著王老師引入了極限的科學定義、列出了表達式以及講解了表達式中符號的含義。她在黑板上給出了幾個簡單的數(shù)列,她沒有只顧自己講個痛快,而是讓學生“做”,讓學生觀察當n 不斷增加時數(shù)列的變化,寫出數(shù)列的極限,然后課堂練習,學生在沒有教師的提示下獨自完成練習,遇到不懂不會,可以請教老師,老師進行個別輔導。當學生基本掌握了這部分知識之后,王老師開始講解極限的運算,接著又是課堂練習。就這樣,王老師一步步的講解,并帶著學生一步步的“做”,兩節(jié)課中,學生都緊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氣氛熱烈。從練習的效果看,學生基本掌握了極限概念,會計算簡單數(shù)列和函數(shù)的極限值。很好的完成了本次課的教學任務。
這次課之所以成功,就是該教師很好的運用了“知”和“行”的關系,做到了“從做中學”。在這次課中,不僅學生動手去撕紙條是“做”,課堂練習也是“做”。王老師這次課,做到來“學”和“做”有機的結合,“知”和“行”同步,所以才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督導員在督導聽課評價中,要求教師講課要邊講邊練,講練結合,也是要求教師采用“從做中學”的方法進行教學。數(shù)學課、物理課等基礎理論課程,動手做小實驗是“做”,做習題也是“做”。語文課、英語課的朗讀課文,對話練習是“做”,寫作文也是“做”。只要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了,只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了,我們都應該理解成“做”。在聽課的過程當中,我們也遇見過這樣的老師,生怕學生不懂,就不停地講,翻來覆去地講,而不給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練習的時間,不到一節(jié)課,學生就耷了著腦袋,聽不進去。還有的老師,自己盡興地講一節(jié)課,第二節(jié)課讓學生練習,可真正做練習時學生已經把老師前面講的內容忘得差不多了,學生一臉迷茫,練習仍然不會做??梢娺@樣的教學方式對高職的學生不適合。
我們一直強調授課要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的目標就是學生通過一次課的學習,掌握既定的知識,并在以后的學習用能夠運用這些知識?!皬淖鲋袑W”的理念就在于“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不僅讓學生學到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會使用學到的知識。所以課程設計從聽入手,讓學生看,更讓學生做。只有聽、看、做有機地結合才更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才能讓學生學得會用得了,才能達到真正掌握的目的。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是和“從做中學”的理念一直的,它要求教師把一次課的內容分解成多個小的“講-練”環(huán)節(jié)。完成一個環(huán)節(jié)之后,才開始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們前面的王玥玥老師數(shù)學課,就是采用這樣的授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