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縣楊溪橋鄉(xiāng)中學,湖南 常德 415700)
學校作為情感教育的重要陣地,學生的情感狀況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也關系到今后教育和社會發(fā)展、民族復興。所以學校實行溫情教育勢在必行?!皽厍椤笔且环N溫柔、體貼的情意,平和不猛烈的態(tài)度?!皽厍榻逃笔侵行W教育階段最好的手段之一?,F(xiàn)結合我校溫情教育課題實踐內容,談幾點溫情教育的特征。
陶行知先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之魂、教育之本,“溫情教育”的手段是“溫”,“核心”是“情”,愛是溫情教育得以實施的最重要的基礎。
作為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yè),并為之終生付出,這樣才能愛學生,真心實意地為之終生成長而努力。多與學生溝通,消除其心理障礙,使學生能在幸福、愉悅中成長。只有愛,才能用溫情去處理師生關系,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歧視后進生,不體罰學生,更關心留守兒童和問題生。把愛貫穿工作始終,落實到每一個細節(jié),將溫情教育作為日常教育教學策略予以實施,以溫情為紐帶,真正做到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人格健全的好學生。愛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用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作為家長,始終要以關愛孩子為己任,要加強家校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校動態(tài),接受學校建議,用科學方法教育孩子,不溺愛不打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長遠發(fā)展。要提升自身修養(yǎng),做好示范引領,用良好的一言一行感染學生。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溫情的良好生活環(huán)境,長輩間、鄰里間互敬互愛,家里人尊老愛幼,把溫情融入家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使孩子的心靈潛移默化地受到健康的情感熏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情感習慣。做父母的應該盡量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多花時間陪陪自己的孩子,多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溝通,用陪伴詮釋愛、表達愛。合理規(guī)劃孩子的人生,以健康成長為重,不定過高起跑線,不急功近利,否則只會揠苗助長,導致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用溫情的家庭環(huán)境為孩子的成功助力!
作為社會,要重視教育,關注學生的成長。政府、村組等機構要與學校、家庭聯(lián)動,了解教育,助力教育。凈化社會環(huán)境,美化社會環(huán)境,凈化社會風氣,弘揚民族傳統(tǒng)美德。幫助困難家庭,精準扶貧。幫助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宣傳科學育子方法,弘揚社會正能量。用溫情的大環(huán)境陶冶學生的情操!
溫情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多方聯(lián)動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這里說的環(huán)境,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外在,具體包括:學校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學校溫情教育的環(huán)境是重點。首先,利用校園板報、櫥窗、廣播站、心理輔導室等布置宣傳來形成獨特的校園“溫情”文化,使學生隨時隨地接受各種積極健康的教育;其次,學校里各個角落的設施合理,注重學生安全,提高舒適度。師生一起勞動,增強了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感情。教室里干凈整齊,窗明幾凈,衛(wèi)生工具擺放井然有序。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也讓學生戀上這個家。其次是家庭教育環(huán)境。學校要求學生每周和父母談一次心、給父母洗一次腳、陪父母散一次步,與父母一起做一次勞動等等,在學生和家長之間搭建了增進感情的橋梁;學校教師還利用家訪向家長介紹一些教育內容和方法,同時注意收集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好經(jīng)驗、好做法,及時向別的家長推薦,引導家長創(chuàng)設溫暖、寬松、愉快的家庭環(huán)境。溫情的家庭環(huán)境,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孩子良性成長,從而接受正面的、良性的教育。最后是社會大環(huán)境。以政府為主導,減少違法犯罪行為,清除流毒惡習,凈化社會環(huán)境。加強好人好事和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社會和諧,充滿正能量,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
認真研究各科核心素養(yǎng),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將溫情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更新教學理念,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面向全體教學,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愛后進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幸福指數(sh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把溫情教育融入學校各類活動中,如專題知識講座、主題班會、作文競賽、演講比賽、運動會、留守兒童之家、春(秋)游等,使學生感受更直觀、真切,教育效果更好。
家校通過家長會、家訪、微信群、告家長書等形式互通學生在校、在家表現(xiàn)。學校利用周邊社會環(huán)境開展了溫情教育的社會宣傳活動,與本地政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凈化社會環(huán)境,邀請家長代表、社會人士、政府人士開展社會講座,教化學生如何健康成長;學校把那些對學生具有教育意義的單位作為教育學生的基地,如:學校爭取當?shù)厣鐓^(qū)的配合和支持,開展學生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活動,寓教于各種有益活動之中,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利用自身優(yōu)勢適當開展社會宣傳服務型活動,宣傳禁毒、國防等知識,強化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校同社會之間的關系。只有家、校、社會共同發(fā)力相輔相成,才能將溫情教育落到實處。
溫情教育其實是一種針對時弊的育人理念,是良性的育人導軌。其落實是通過滲透的方式達成,不是單行的某個課程,不是刻意增加的某個項目,而是融入與學生相關的各個生活環(huán)節(jié)中的,如學校管理、學校文化、學校活動、班級管理、課堂教學、家庭教育、家校與社會的聯(lián)動等,以潤物無聲的方式進行著。
溫情教育旨在塑造學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最后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調適”。潛移默化地感化本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校溫情教育實施已三年有余,克服了很多困難,付出了無數(shù)心血,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變化并不多,也不大,僅有不足23%的學生因溫情而改變,但這一微弱的改變也足以讓我們欣喜?!皯{時間贏來的東西,時間肯定會為之作證”。我們堅信,溫情教育在堅持中定會歷久彌新,定會形成學校特色,定會打造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