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赫書,何鑫淼,王文濤,馮艷忠,張海峰,劉自廣,田 明
(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在養(yǎng)殖行業(yè)中,農(nóng)作物秸稈是一種常見的飼料原材料,具有較高的利用簡直。但是,由于秸稈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較低,并且具有木質(zhì)化特點,因此其適口性不佳,造成養(yǎng)殖過程中對秸稈的利用有限。目前關于將微貯玉米秸稈用于飼喂單胃動物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次試驗將微貯玉米秸稈按照不同的比例添加到育肥豬的飼料中,進行生長試驗與消化代謝試驗,通過這種方式來驗證微貯玉米秸稈對豬生長及飼糧養(yǎng)分利用的影響。
本次試驗中選擇體重為15~30kg階段的肥育豬,試驗豬的體重在18.7~25.2kg之間,將這些育肥豬分為A、B、C三組,其中A組為對照組,B組與C組為試驗組。在試驗過程中,A組育肥豬的飼料中不添加微貯玉米秸稈,B組育肥豬的飼料中添加15%的微貯玉米秸稈,C組育肥豬的飼料中添加25%的微貯玉米秸稈。
在試驗過程中,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第一,消化代謝試驗。在消化代謝試驗中,需要采用全收糞尿的方法。在試驗過程中,飼料成分不會改變,因此需要在試驗開始前將豬放入代謝籠中3d,通過這個過程了解豬的日采食量,試驗期為6d,需要對豬的采食量與糞尿量進行準確的測定。
第二,體重測量。在試驗第1天晚上7點測量試驗豬體重,試驗結束后第2天早上7點測量體重,保證測量體重為空腹體重。
第三,飼養(yǎng)管理。在試驗期間,每天定時定量給試驗豬喂食,分別在8點、12點、16點與20點喂食4次,但試驗豬可以自由飲水。試驗開始前的最后1頓以及試驗結束后的最后一頓不喂食。喂食后需要將余料全部收集起來,風干后稱重,將其計入到余料中。
第四,糞尿采樣。在試驗過程中,每天早上9點采集豬的糞尿。對鮮糞稱重,再混合均勻,取其中的20%作為樣品,在65~70℃的環(huán)境下烘干,混合每頭豬6天的糞樣,進行化驗分析。將每天的尿液混合在一起,取其中的3%作為樣品,向其中加入20%的HCl固氮,再使用甲苯防腐,混合每頭豬6d的尿樣,進行化驗分析。
第五,化驗分析。對采集的樣本進行化驗分析,得到粗蛋白質(zhì)、鈣、總磷、干物質(zhì)以及有機物的含量。
在3組豬中,采食量最高的是A組,B組略低,而C組最低,這表明微貯玉米秸稈添加量的增多會對飼料的適口性造成不利影響。與此同時,B組與C組的日增量小于A組,但B組與C組的差異不明顯,但會隨著微貯玉米秸稈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此外,C組的料肉比明顯高于A組與B組,其中B組略高于A組,這表明微貯玉米秸稈的添加量越高,飼料轉(zhuǎn)化率越低。
第一,微貯玉米秸稈對豬生長干物質(zhì)、粗蛋白質(zhì)利用的影響。試驗結果顯示,B組與C組的干物質(zhì)食入量明顯低于A組,但3個組之間的糞便干物質(zhì)排出量的差異較小,而在干物質(zhì)消化率方面,3組之間則存在明顯的差異,B組與C組的干物質(zhì)消化率均明顯低于A組,而C組也明顯小于B組。與此同時,在粗蛋白質(zhì)的食入量、消化率以及存留率方面,B組與C組明顯低于A組,但B組與C組間的差異較小。此外,在3組豬的糞尿中,粗蛋白的排出量的差異較小。對于15~30kg階段的肥育豬而言,其對于干物質(zhì)與粗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應符合日增質(zhì)質(zhì)量的變化情況。雖然微貯玉米秸稈中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質(zhì),但是,其中真蛋白質(zhì)所占的比例則相對較小,與常見的蛋白質(zhì)飼料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我們可以人為,微貯玉米秸稈的生物學效價無法與豆粕類飼料相比,而微貯玉米秸稈飼料中的賴氨酸含量也相對較少,但粗纖維的含量較高,正是由于這些特點,導致微貯玉米秸稈飼料不利與豬對其中養(yǎng)分的消化與代謝。為了使微貯玉米秸稈能夠更好的代替其他蛋白質(zhì)飼料,需要不斷提高其中蛋白質(zhì)的品種,提升其中的賴氨酸含量,同時減少粗纖維法人含量,以便對飼養(yǎng)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獲得更高的經(jīng)濟效益。
第二,微貯玉米秸稈對豬生長鈣、磷利用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3組豬中,鈣與磷的食入量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產(chǎn)生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為采食量的不同。在3組豬中,對鈣的吸收率以及存留率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差異,而C組在對磷的吸收率以及存留率方面與A組存在明顯的差距,同時要低于B組,因此,我們認為,微貯玉米秸稈會對豬生長中對磷的利用差生較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試驗,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將微貯玉米秸稈按照15%~25%的比例添加到豬的飼料中,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豬的生長性能以及飼料轉(zhuǎn)化率,不利于飼糧養(yǎng)分的利用。第二,本次試驗證明,在豬飼料中添加微貯玉米秸稈最好將添加比例控制在15%以下,想要確定準確的比例,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