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沛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溧陽分院腫瘤科,江蘇 常州 213300)
集束化護理是結(jié)合了循證護理、治療措施的一種護理模式[1],主要是針對某種或者某一類疾病采取的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干預的最終目的是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療效果與臨床護理水平。PICC導管在廣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具備安全性高、輸液方便等優(yōu)勢,但同時也需要采取科學的導管維護措施,以減少脫管、堵塞等不良反應。本研究對留置PICC導管的門診腫瘤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并將應用效果與常規(guī)護理進行了對照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參與本次研究的選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腫瘤患者,采用PICC導管,依從性良好,能夠遵醫(yī)囑按時來門診復查。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34~73歲,平均(51.83±2.94)歲;初次留置PICC導管者35例、二次置管15例;腫瘤類型:胃癌13例、乳腺癌17例、直腸癌8例、肝癌9例、食管癌3例。觀察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32~74歲,平均(50.95±1.62)歲;初次、二次置管分別有36例、14例;腫瘤類型:胃癌11例、乳腺癌18例、直腸癌10例、肝癌7例、食管癌4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全部接受門診常規(guī)護理,在此不做額外贅述。
集束化護理如下:①落實“七步洗手法”:護理操作前、后,護理人員都要按要求采用“七步洗手法”對雙手進行快速的清潔與消毒,在流動的清水中使用消毒劑,保證雙手清潔、無菌、無污染。②落實“無菌操作原則”:對PICC導管采取維護措施之前要進行空氣消毒,任何與導管相關(guān)的護理,都要保證無菌操作,棉簽、碘伏等醫(yī)療用品要現(xiàn)開現(xiàn)用。③落實標準化的PICC導管維護程序:觀察導管的刻度,檢查穿刺部位是否出現(xiàn)滲液、紅腫等癥狀,揭開透明敷貼時,要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操作,穿刺部位的消毒范圍,應超出敷貼約“10 cm×10 cm”的范圍。④導管的固定:在連接器圓盤外貼好透明敷貼,圓盤、導管和前臂不能是平行關(guān)系[2],導管要采用“S”形、“U”形的方式進行固定,不能直接在導管上貼膠布。同時,還要保證透明敷貼良好的封閉性,保持穿刺局部皮膚的干燥。⑤采用脈沖式的正壓沖管與封管方式:這也是預防堵管的重要措施,無論是沖管還是給藥,注射器的規(guī)格都要大于10mL,禁止暴力沖管。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置管不良反應,如發(fā)炎、發(fā)熱、導管堵塞、脫管等。
本研究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PICC置管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中,僅出現(xiàn)1例發(fā)熱,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0%;對照組中,發(fā)炎3例,發(fā)熱、堵管和脫管各2例,總發(fā)生率18.00%,x2=7.111;P=0.008。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醫(y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集“生物、社會、心理”于一體的護理模式在臨床廣泛推廣[3],并獲得了廣大患者的一致認可。PICC置管為腫瘤患者的治療提供了許多方便,為了延長導管的使用壽命,保證置管期間的安全性,減輕因置管給患者造成的不適,科學的導管維護措施必不可少。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集束化護理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引起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