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宇,劉長兵,張翰林,張智鵬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 水路交通環(huán)境保護技術交通行業(yè)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456)
“綠色港口”是在生產運營和服務過程中,貫徹綠色發(fā)展理念,積極履行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綜合采取節(jié)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和管理措施,達到了綠色港口等級評價要求的港口及碼頭[1-2]。綠色港口的評價與認證是綠色港口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全球范圍內的航運發(fā)達地區(qū)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先后創(chuàng)建了多種綠色港口評價體系,其中國際認可度較高為歐洲生態(tài)港認證體系(EcoPort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簡稱EcoPorts)、北美綠色航運計劃(Green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gram,簡稱GMEP)和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Green Port Award System,簡稱GPAS)等3種綠色港口評價(認證)體系。中國的綠色港口評價體系以交通運輸部發(fā)布的《綠色港口等級評價指南》(JTST105-4-2020)為核心文件,目前處于建設完善階段。包括EcoPorts、GMEP 和GPAS在內的發(fā)達國家綠色港口評價(認證)體系建設的經驗,對中國綠色港口評價(認證)體系的建設完善有一定借鑒意義。
《交通運輸“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指出“交通運輸發(fā)展面臨的土地、岸線等資源緊缺的剛性約束將進一步強化,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保護任務更加繁重,推進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促進經濟發(fā)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轉型,對交通運輸綠色發(fā)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為此,《“十二五”水運節(jié)能減排總體推進實施方案》提出建設綠色水運長效機制的要求,借鑒北美開展綠色海運認證、歐洲開展生態(tài)港認證以及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等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啟動了包括研究編制《綠色港口評價標準》(JTST105-4-2013)在內的中國綠色港口評價體系建設工作[3]。
《綠色港口評價標準》完成編制工作后,于2013年4月發(fā)布,同年6月實施。中國港口協會依據交通運輸部發(fā)布的《綠色港口等級評價標準》,于2015年4月啟動了中國綠色港口等級評價工作。港口協會于2015年4月組建了綠色港口等級評價評審委員會,在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研究制定了《綠色港口等級評價試點規(guī)范性文件匯編》并在會員單位內發(fā)布。2020年5月,《綠色港口評價標準》修訂為《綠色港口等級評價指南》(JTST105-4-2020)重新發(fā)布,并于2020年7月開始實施。以《綠色港口等級評價指南》為核心的系列規(guī)范性文件搭建形成中國綠色港口評價體系的框架。
表1 綠色港口等級評價指南(JTST105-4-2020)評價項目、內容和指標Tab.1 Evaluation handbook of green port grade(JTST105-4-2020)Evaluation items, contents and indicators
《綠色港口等級評價指南》確定的評價項目、內容和指標見表1 ?!毒G色港口等級評價指南》中設置了“理念”、“行動”、“管理”和“效果”4 類評價項目,每類評價項目下設有1~2項評價內容,總計7項評價內容;每項評價內容下設有2~4個評價指標,共計18個評價指標(見表1)。
目前中國的綠色港口等級評價工作由中國港口協會組織開展,評價工作流程參見圖1。
圖1 中國綠色港口等級評價工作流程圖Fig.1 Work flow chart of China Green Port rating system
中國綠色港口等級評價重點針對生產用碼頭。截至2020年6月,已有包括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第六港務分公司煤三期碼頭、秦皇島股份有限公司第七港務分公司煤四期及擴容碼頭、寧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侖第二集裝箱碼頭、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港務分公司煤炭碼頭、南京港龍?zhí)都b箱碼頭(一期)、大連港礦石碼頭、蛇口集裝箱碼頭在內的多家港口企業(yè)被授予四星級“中國綠色港口”稱號。
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Green Port Award System)是由亞太港口服務組織(Apec Port Services Network,簡稱APSN)制定的一個針對亞太港口的綠色港口評估機制。APSN一直致力于推動亞太港口的綠色發(fā)展,GPAS是其亞太地區(qū)綠色港口建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表2 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評價體系評估指標及權重Tab.2 Evaluation index and weight of Green Port Award System
APSN在制定GPAS時借鑒了歐洲生態(tài)港和北美綠色港的綠色港口評價體系,但GPAS同這兩個體系的標準又不盡相同,APSN結合亞太地區(qū)港航的實際情況對評價內容和指標等做了針對性調整。APSN從2011年起開始制定GPAS實施方案,先后于2014年、2015年開展了兩次試運行,完成實施計劃、組建專家?guī)斓认嚓P工作后,2016年GPAS正式實施。任何在過去2年及以上的時間段內,在綠色港口建設領域取得顯著進展的港口(港航主管部門和企業(yè)),都可以申請加入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GPAS[4]。
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的評價體系,重點關注申請單位建設綠色港口的承諾和意愿、行動和實施情況以及實施效率效果等3個領域,表2為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的評價指標體系。
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的綠色港口評價(認證)工作流程參見圖2。
圖2 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綠色港口評價(認證)工作流程圖Fig.2 Work flow chart of Green Port Award System
GPAS的目標是促進和激勵亞太港口走綠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為亞太港口提供全面、科學、合理和系統的綠色港口發(fā)展指南,搭建進行綠色港口最佳實踐的國際交流平臺。對于參與其中的港口,GPAS將起到增強環(huán)境生態(tài)保護意識、升級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協助履行社會責任與義務、塑造國際品牌與知名度、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作用。
GAPS評價(認證)重點針對亞太區(qū)域的港口企業(yè)。自2016年GPAS正式啟動,先后有來自9個經濟體的30個港口獲得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認可。
表3 北美綠色航運計劃(GMEP)評價體系評估指標Tab.3 Evaluation index of Green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gram
表4 北美綠色航運計劃評價水平分級Tab.4 Grading of evaluation level of Green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gram
2007年由美國和加拿大的航運公司發(fā)起成立的北美綠色航運協會(Green Marine,簡稱GM)創(chuàng)建了北美綠色航運計劃(Green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gram),GMEP體系提供了一個減少航運業(yè)對環(huán)境影響的框架,該項目的參與者需要針對特定環(huán)境評價指標,保持逐年改進的狀態(tài),以保持綠色港口認證許可狀態(tài)。GMEP認證參與港口需要完成年度自我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確定不同水平分級(1~5級),GM每兩年對參與GMEP項目的港口開展一次核查認證,以確保認證結果嚴格規(guī)范,每年都會公布認證結果以保證透明公開。GM得到由環(huán)保組織和政府機構組織搭建的多元化網絡的支持,從而順利推進GMEP實施[5]。
綠色航運計劃對不同類型的航運企業(yè)開展認證的關注重點不同,具體見表3,針對表3中的評價指標,企業(yè)每年自查評估后確定不同的水平等級見表4[5-6]。
北美綠色航運計劃的綠色港口評價(認證)工作流程參見圖3。
GMEP評價(認證)以北美地區(qū)的港口為主。截至2013年10月,北美綠色航運計劃(Green Marine)共有189個成員,其中74個成員通過了綠色航運認證。
1993年成立的歐洲海港組織(European Sea Ports Organization,簡稱ESPO)將綠色低碳港口納入其主要推動項目,為讓港口積極主動關注環(huán)境問題和履行環(huán)境責任,特別發(fā)布一個環(huán)境實施法則,并要求所有成員國簽署,繼而成立專門檢查環(huán)境政策和實施方式的委員會。各個簽署的成員國也草擬和執(zhí)行各自的環(huán)境計劃,并且成為其他成員國的參考。該歐洲生態(tài)港項目得到歐盟委員會理事會資助,項目預算大約41億歐元,其中歐盟委員會資助27億歐元。
圖3 北美綠色航運計劃(GMEP)評價(認證)工作流程圖Fig.3 Work flow chart of Green MarineEnvironmental Program
在歐洲生態(tài)港認證體系(EcoPort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簡稱EcoPorts)形成之前,國際上的生態(tài)港口管理系統認證主要為包括ISO9001(質量管理)、ISO14001(環(huán)境管理)和OHSAS18001(職業(yè)健康與安全管理)等3個認證體系,涵蓋了港口營運的質量、環(huán)境、安全與健康,從硬體設備到人以及環(huán)境的保護層面,但這些認證體系并非專門為港口設計的機制。目前歐美地區(qū)真正具有權威性及專門用于綠色港口認證的體系,是由歐盟生態(tài)港基金會(EcoPortsFoundation,簡稱EPF)主導的歐洲生態(tài)港認證機制。EPF的認證機制包括兩個系統:自我診斷方法(Self-DianogsisMethod,簡稱SDM)及港口環(huán)境審查系統(Port Environmental Review System,簡稱PERS),這兩項系統均獲得歐洲海港組織(ESPO)的支持,并得到北美航運組織的認可[7]。
表5 歐洲生態(tài)港認證體系(Ecoports)評價體系(2018年)Tab.5 Evaluating indicator of EcoPort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2018)
歐洲生態(tài)港認證體系的關注重點隨著全球環(huán)保形勢的變化不斷更新,例如2016年的10項關注重點依次為空氣質量、能源消耗、噪聲、社區(qū)影響、港口固體廢物、船舶廢物、土地開發(fā)等港口發(fā)展資源、水環(huán)境質量、粉塵和疏浚影響,2018年度的10項關注重點更新為空氣質量、能源消耗、噪聲、社區(qū)影響、土地開發(fā)等港口發(fā)展資源、氣候變化、疏浚影響和港口固體廢物。EPF2018年發(fā)布的最新評價體系參見表5[7-8]。
歐洲生態(tài)港認證體系的綠色港口評價(認證)工作流程參見圖4[7-9]。
生態(tài)港認證面向全球港口開放,申請及獲得生態(tài)港認證已成為全球港口轉型的指標,截至2018年全球目前已有超過90個高吞吐量的港口獲得ESPO生態(tài)港的認證,包括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港、英國的倫敦港、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港以及挪威的奧斯陸港等。
國內外綠色港口評價體系的比較見表6。
圖4 歐洲生態(tài)港認證體系(ESPO-Ecoports)綠色港口評價(認證)工作流程圖Fig.4 Work flow chart of EcoPort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Certification)
表6 國內外綠色港口評價體系比較Tab.6 Comparison of green port evaluation system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隨著國家陸續(xù)發(fā)布實施《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中國進入到“交通強國”建設的新時期,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環(huán)境污染和經濟緩速的多重挑戰(zhàn)。積極高質量地推行中國綠色港口建設是解決中國港口在今后較長一個階段發(fā)展過程中所遇到問題的關鍵和必由之路,而學習借鑒國際上較成熟的綠色港口評價體系和研究吸收有關先進經驗是中國進行綠色港口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
建議綠色港口評價體系可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建設完善:
(1)研究借鑒國內外卓越績效港口企業(yè)經驗,綠色港口評價體系應以綠色發(fā)展為宗旨,增加生態(tài)文明和社會責任等可持續(xù)發(fā)展要素,注重更新不同時期的綠色港口發(fā)展意愿和戰(zhàn)略選擇;(2)補充完善中國現有綠色港口等級評價體系,可考慮研究增加氣候變化、溫室氣體、綠色航道、深水岸線和生態(tài)資源等評價內容和指標;(3)通過強化我國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水平,構建清潔低碳的港口用能體系,加強提升資源節(jié)約循環(huán)利用和生態(tài)保護技術,以及跟蹤對比研究已認證為四星級綠色港口的評價指標和運行指標,總結提出可借鑒、可復制推廣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指標體系,將加快推動中國的綠色港口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