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行空,葛家春,王志紅
(1.江蘇省淡水水產(chǎn)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7)
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稱河蟹、大閘蟹,是一種肉質(zhì)鮮美的特種水產(chǎn)品,具有獨特的風味和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近年來,河蟹生態(tài)養(yǎng)殖技術(shù)不斷進步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春季及初夏,只要溫度適宜、光照充足、水體透明度高,青苔就會大量生長繁殖。在夏季持續(xù)高溫、強光的條件下,給藍藻暴發(fā)帶來有利的條件,加上河蟹池塘水草主要是伊樂藻,而這種草在35 ℃高溫條件下完全喪失生長和凈化能力,導(dǎo)致藍藻的暴發(fā)。雖然養(yǎng)殖水體可通過使用藥物殺滅青苔及藍藻,但是易導(dǎo)致水體氨氮、亞硝酸鹽嚴重超標,而此問題并沒有引起重視。
該文主要通過對河蟹池塘使用青苔藥及藍藻藥后水體氨氮及亞硝酸鹽的濃度變化的監(jiān)測,為用藥風險提供相應(yīng)補救措施。
試驗池塘為江蘇省淡水水產(chǎn)研究所揚中基地2 個試驗池塘,分別編號1 號、2 號,面積均為0.67 hm2,水深80 cm,河蟹放養(yǎng)量為12 000 只/hm2。定期定點取池塘底部水樣。
使用哈希DR900 儀器及配套試劑盒,檢測水樣中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
各時期1 號、2 號池塘氨氮、亞硝酸鹽的檢測結(jié)果見表1 和圖1。
4 月25 日,1 號池使用菜籽餅1 250 kg、酵母粉10 kg、復(fù)合肥5 kg 進行肥水,由于肥料使用量偏多,在4 月30 日進行水質(zhì)檢測時,氨氮為0.80 mg/L、亞硝酸鹽為0.199 mg/L,水質(zhì)為低風險狀態(tài),通過少量換水,在5 月3 日進行水質(zhì)檢測時,氨氮為0.71 mg/L、亞硝酸鹽為0.311 mg/L。氨氮略有降低,部分隨水體排出,部分轉(zhuǎn)化為亞硝酸鹽,至5 月14 日水質(zhì)轉(zhuǎn)為良好狀態(tài)。
表1 氨氮、亞硝酸鹽檢測結(jié)果
日期 1 號 2 號氨氮/(mg·L-1) 亞硝酸鹽/(mg·L-1) 氨氮/(mg·L-1) 亞硝酸鹽/(mg·L-1)8 月12 日 0.54 0.049 0.33 0.297 8 月16 日 0.07 0.000 0.10 0.018 8 月18 日 0.12 0.000 0.29 0.007 8 月22 日 0.11 0.000 0.16 0.013 8 月26 日 1.31 0.022 0.09 0.054 8 月27 日 1.52 0.039 0.09 0.027 8 月28 日 1.42 0.112 0.11 0.022 8 月30 日 2.30 0.167 0.00 0.015 8 月31 日 2.00 0.117 0.07 0.034 9 月1 日 1.32 0.061 0.15 0.009 9 月2 日 0.59 0.026 0.11 0.024 9 月3 日 0.66 0.013 0.06 0.037 9 月5 日 0.61 0.014 0.08 0.037 9 月11 日 0.18 0.017 0.05 0.012 9 月18 日 0.12 0.011 0.14 0.034
圖1 氨氮、亞硝酸鹽檢測結(jié)果曲線變化圖
5 月24 日,1 號池使用少量殺青苔藥局部滅殺青苔。由于青苔量偏少,腐爛后對水體影響小。在5 月28 日進行水質(zhì)檢測時,氨氮為0.54 mg/L、亞硝酸鹽0.234 mg/L。通過少量換水等措施,氨氮、亞硝酸鹽逐漸降低,水質(zhì)至6 月4 日轉(zhuǎn)為良好狀態(tài)。
6 月19 日,1 號池使用少量殺藍藻藥,局部滅殺藍藻。在6 月24 日進行水質(zhì)檢測時,氨氮為0.51 mg/L,亞硝酸鹽0.103 mg/L。水質(zhì)良好。
7 月13 日,2 號池使用少量殺藍藻藥,局部滅殺藍藻。在7 月21 日進行水質(zhì)檢測時,氨氮為0.46 mg/L,亞硝酸鹽0.271 mg/L。由于未采取措施,在7 月26日進行水質(zhì)檢測時,氨氮下降,亞硝酸鹽0.310 mg/L,部分氨氮轉(zhuǎn)化為亞硝酸鹽。通過換水等措施后,7 月30 日,亞硝酸鹽0.087 mg/L。
8 月8 日,1 號、2 號池都使用少量殺藍藻藥,局部滅殺藍藻。在8 月12 日進行水質(zhì)檢測時,1 號池氨氮為0.54 mg/L,亞硝酸鹽0.049 mg/L。2 號池氨氮為0.33 mg/L,亞硝酸鹽0.297 mg/L,2 號池通過換水等措施后,水質(zhì)良好。
8 月23 日,1 號池使用大量殺藍藻藥,大面積滅殺藍藻。在8 月26 日進行水質(zhì)檢測時,氨氮為1.31 mg/L,亞硝酸鹽為0.022,氨氮急劇升高,采取換水等措施。至8 月30 日,氨氮為2.30 mg/L,亞硝酸鹽為0.167 mg/L 。雖然采取了換水等措施,但藍藻仍在腐爛,導(dǎo)致?lián)Q水效果不佳,只能加大換水量并潑灑有益菌種。直至9 月5 日,水質(zhì)趨于良好。
該試驗過程中,氨氮濃度在0.00 mg/L~2.30 mg/L之間,亞硝酸鹽濃度在0.000 mg/L~0.460 mg/L 之間。當氨氮≥0.50 mg/L 或亞硝酸鹽≥0.100 mg/L時,會出現(xiàn)河蟹蛻殼不遂、上岸、易發(fā)病、易死亡等情況,需及時采取池塘換水、潑灑有益菌種等措施。因此將氨氮0.50 mg/L 和亞硝酸鹽0.100 mg/L 定為警戒濃度,為河蟹養(yǎng)殖戶提供參考。
在少量使用藥品滅殺青苔或藍藻后,會導(dǎo)致青苔或藍藻死亡、腐爛,在水體內(nèi)溶解為氨氮及亞硝酸鹽,導(dǎo)致兩者濃度升高;肥水過度時同樣會出現(xiàn)兩者濃度升高的情況。初次進行水質(zhì)檢測時,兩者濃度均不會達到警戒濃度,但在隨后的一周時間內(nèi),氨氮會轉(zhuǎn)換為亞硝酸鹽,導(dǎo)致其濃度超過警戒線,若不在一周內(nèi)及時進行二次測量并采取換水等措施,可能會出現(xiàn)河蟹因生理性缺氧而死亡。
在大量使用藥品滅殺藍藻后,必然會導(dǎo)致藍藻大量死亡,從而導(dǎo)致水體氨氮、亞硝酸鹽急劇升高,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并長期跟蹤監(jiān)測水質(zhì)。若氨氮、亞硝酸鹽濃度無法降低,需要采取更多種更高強度的措施來管控水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