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qū)云南大學建筑與規(guī)劃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國土空間屬于國家行使自身主權的重要場所,對國土空間進行科學有效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執(zhí)政黨以及政府行政能力的高低,尤其是評價空間治理能力的重要標準。土地空間是建設美麗新中國的直接載體,此外還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體現和標準,更是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保障。
“治理”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西方在應對全球化競爭、公民社會成長而逐漸形成的公共管理概念、根據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給出的定義是各類公司機構亦或是個人在相同事務上予以運作的各種策略、方法的集成,以協調不同主體由于不同利益產生的沖突,讓各個個體能夠聯合起來行動,支持不同社會團體之間的相互對話、相互協調、相互合作,將自由交換市場下政府開展空間治理的缺陷進行彌補,將社會資源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最終達到全面的社會建設和發(fā)展[1]。
要推進高質量的空間治理,首先需要政府具備基本的空間思維和開展空間治理的意識。但站在另一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導致人們對空間使用需求也發(fā)生著變化,人們對土地空間使用的范圍逐漸從平地向地上延伸,進而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資源。
缺位指政府對于某些應該管束但是卻沒有管束措施的現象??v觀我國政府在空間治理中的作為,大多地方政府誒能充分發(fā)揮自身作用,甚至在某些領域中出現了管理漏洞[2]。
我國政府在對國本資源開展約束和限制中沒有達到理想的工作狀態(tài),不徹底的空間治理反而加劇了空間異化問題,其顯著問題是地方政府大力倡導“土地財政”問題[3]。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在開展空間治理的過程中,普遍更愿意選擇重新構建、塑造新的空間,來代替對傳統(tǒng)、陳舊空間領域進行修復。我們經常有這樣一種感覺:身邊的居住環(huán)境日新月異,政府在城鎮(zhèn)化建設的過程中一味的追求規(guī)?;F代化,不惜大量拆除舊式建筑和傳統(tǒng)街道,取而代之的是耀眼奪目的高樓大廈和商圈,城市空間的歷史韻味逐漸減弱。
首先,關于政府在空間治理的權責劃分上,很多地方還是存在“一管就亂、一放就死”的現象;其次,負責統(tǒng)籌實施空間治理的部門之間對權責劃分沒有達成統(tǒng)一認識。
對于上文中分析到我國政府空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擬提出如下針對性建議:
所謂思維決定行動,有一個理性而客觀的認知是正確行動的基本前提,空間治理應當要確?!坝^念先行”。過去以地為基礎的平面治理模式逐漸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求,空間的逐漸拓展給政府治理明確了方向。另外對于政策方面,應當盡快把空間和空間權的概念添加到文化政策、社會政策、經濟政策以及環(huán)保政策中來。
政府部門應當轉變過去一直以來的陳舊理念,糾正路徑依賴的問題。怎樣保證空間治理落實到位,從根本上而言即是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以及不錯位,看上去簡單的幾個字,實施起來必須要尤為注意。要不斷提升政府宏觀管理水平,弱化微觀管理職能;提升政府間接管理職能,進一步弱化直接管理職能。
對于空間治理而言,權力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出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只有它可以和資本對抗,約束資本力量,避免空間異化,進而保障空間的公平與正義,從某種角度上而言,現階段社會環(huán)境下實施空間治理單純的憑借社會自治是無法真正持續(xù)推進的,因此政府部門必須要成為主力軍。
由于社會資源的總量相對而言是有限的,空間修復相較于空間重構和塑造,更有利于人力、物力成本資源的節(jié)約,旨在加強高質量空間治理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可以最大程度對原空間樣貌進行還原,而不是一味的將空間重構、空間重塑作為空間治理的政績觀標準。
在推進高質量空間管理的過程中,能夠理清治理的主體關系,權衡好職責分配也是升華空間治理全面發(fā)展的關鍵。首先,應當從外部入手,加強政府與社會中非政府團體、基層組織之間的合作。
本文將對此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與此同時,筆者在研究中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快我國空間治理高質量發(fā)展:一是深化政府對空間治理的理性認知;二是清晰角色定位,確保治理落實到位;三是權力應當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四是優(yōu)化社會資源分配;五是理清主體關系,明確治理權責。由于筆者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在今后將不遺余力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