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曉慧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qū)青島樺川路小學,山東 青島 266000)
新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相關課程內容,就目前來看,我國小學地方課程教學方式依然以“穿新鞋、走老路”為主,導致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筆者分別從:小學地方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小學地方課程教學發(fā)展的有效對策,兩個方面來闡述。
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地方課程教學問題表現在許多方面,如:重視程度不夠、課程內容與課時安排存在矛盾、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詳情如下:
目前我國許多學校在地方課程的開設中缺乏一定重視,僅僅將其作為一門副課,盡管設置了地方課程,但依然流于形式,無法起到任何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對此類現象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未對管理考核制度進行構建,對地方課程的開設十分不利。
從另一方面來看,學校在課程內容與課時的安排上存在較大的沖突,例如:在《我與杭州》地方課程教材的編制上,不僅涵蓋了杭州的文化、經濟以及城市建設,還涉及到杭州的過去與未來,課程內容十分廣泛,據此如何進行課程安排也成為地方課程教學實施的難點。
在小學地方課程教學中,許多教師依然采取傳統教學方法,這一點與地方課程中的“六重”理念背道而馳,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減弱,同時還降低了課程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fā)展造成嚴重的禁錮。
綜上,筆者對小學地方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為了促進小學地方課程教學的有效發(fā)展,還需采取行之有效的實施對策,對教學情境合理創(chuàng)設、加強實踐合作、教師發(fā)揮指導作用、總結評價拓寬提高,詳情如下:
為了提升小學地方課程教學效果,還應合理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境,對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充分激發(fā),這對于上一堂好課至關重要。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為后續(xù)的教學進行指導。例如:在《錦繡西湖》學習中,教師可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西湖的美景,并配上“夢想天堂”歌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去游覽西湖,但是我們需要一名小導游,帶領大家來欣賞美景。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情境中,拉近了教材與學生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通過男女生競賽法或小組競賽法的開展,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活躍氛圍。
地方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課程內容皆是學生的真實體驗,據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實踐,使學生辨別是非,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加以培養(yǎng)。與此同時教師可組織合作活動,讓學生自主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才華得以展示。例如:《我與杭州》這一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提到一定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升。
在小學地方課程教學中,教師還應加大指導力度,通過角色體驗、實地考察、調查研究、影視欣賞等形式來開展教學,確保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例如:在《水鄉(xiāng)烏鎮(zhèn)》學習中,教師可充分利用烏鎮(zhèn)資源組織教學,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通過活動指導不僅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取得理想的活動效果。
地方課程是不同地方根據地域經濟,文化發(fā)展情況或社區(qū)發(fā)展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及其對未來成員的特殊發(fā)展要求而制定的,它離不開特定的社區(qū)需要與課程資源,在地方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教學效果合理評價,對共性問題及時指出,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通過教學評價不僅可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地教學原則,用語言來鼓勵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取得成績的喜悅。在《我與杭州》這一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了杭州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風土人情、著名人物等資源,使學生的實際需求得以滿足,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地方課程開發(fā)不僅僅指開發(fā)出具體的課程教材,更重要的是開發(fā)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地方的現實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達到基本滿足。
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水平,拓展自身的知識面,為小學地方課程教學的開展融入更多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進,小學地方課程教學呈現出良好的景象,為了幫助學生感受到學習地方課程的樂趣,還應充分把握教學目標,立足本土對學情進行關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得到更好地發(fā)展,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