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定西 743000)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引導,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里,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這樣,整個閱讀教學才更高質(zhì)、更有效。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語文教學最重要的載體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語文教材,很多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其中的遣詞造句都是經(jīng)過了千錘百煉的,所以,教師要充分運用課本里的文章,用自己的智慧讓課文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首先,課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字詞和句子,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者朗讀課文的形式把這些詞語和句子熟記于心;其次,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讓這些高深的思想內(nèi)容陶冶學生的情感、價值和心靈,讓他們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學知識、懂道理;最后,教師要利用從課文中升華的主旨和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尊重他人的情感。當然,一節(jié)課上,教師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教師應該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學生教育的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是囫圇吞棗的,而是需要技巧的,我們在閱讀一篇我們沒有接觸過的文章的時候,首先吸引我們的就是文章的標題,所以我們需要對文章的題目進行理解和分析。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懂了題目文章的大意基本也就差不多了。
所謂閱讀,重點在“讀”。閱讀教學的精髓就體現(xiàn)在充滿感情的“讀”上。教師要教會學生邊讀邊體會文章的韻味,讓學生從閱讀中體會到文字的優(yōu)美,從而愛上文學。這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和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幫助。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并引導學生想象文中情境,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抑揚頓挫的朗讀可以讓學生對文章認識更透徹,印象更深刻,這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幫助。教師教會了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后,還要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標記、摘抄并及時背誦下來。這樣,學生在小學階段就積累了較深厚的文學知識,對其以后的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學生要想更好地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和基本思想,就要理解文章的重要詞語和句子。對于文章中的精彩句段,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用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表達。學生只有能夠?qū)⑽恼轮械木渥佑靡呀?jīng)學過的詞語組織起來,才能說明學生對這些句子做到了深入的理解。這樣,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和句子,對以后的閱讀和寫作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教師引導學生拆分詞句是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的重要過程,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
1.精選材料提供給學生,形成閱讀志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志趣就是為了使閱讀成為學生的行動或意志的趨向,使閱讀成為自覺的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志趣。我認為,小學生應從以下幾類讀物中精選: 選擇貼近生活的文章,這樣才會有閱讀的興趣;選擇淺顯易懂的文章,避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礙;選擇名家名作,努力提高自我表達能力。隨著閱讀所得的不斷鞏固、擴大、加深,隨著閱讀行為的持續(xù)發(fā)展,學生會逐漸形成閱讀志趣。
2.及時檢查督促,進行小組評比學生閱讀,如果沒有相應的檢查督促制度,很可能會流于形式而達不到目的,所以必須有一套合理而完善的制度作保障。為此,教師應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小組為單位,互相督查,并采取記讀書筆記和寫讀書心得的形式督促落實。所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做到每周抽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能夠說說自己心得體會、匯報閱讀進度或組織開展閱讀匯報會,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讓制度落到實處。
總之,閱讀能力是一個未來的人才所不可或缺的能力,否則就無法接受新的知識,迎接新的挑戰(zhàn),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所以,在走向現(xiàn)代化的征途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更顯示出其重要的意義了。請讓我們的學生像愛生活那樣愛語文,像愛語文那樣愛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