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娥
(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河潭鎮(zhèn)江銅希望小學,江西 鷹潭 335000)
文本細讀教學策略指的是: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需要采取細細品讀的方式。事實上,真正高質量的閱讀,就需要循序漸進,而文本細讀策略則符合這種要求。對此,在組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采取文本細讀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全面把握文本內(nèi)容,促進文本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大部分教師都是采取單一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然后圍繞文本展開的講解,而很少有教師會采取文本細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往往難以被激發(fā),閱讀課堂則成了語文教師的獨角戲。在這樣的閱讀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思維未得到有效調(diào)動,這對于他們閱讀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能力的發(fā)展都很不利。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采取措施進行教學改革,突破以往教學中存在的障礙。
層次化教學指的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教學特色等,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分層,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層次化教學策略,落實文本細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內(nèi)涵。從教學實踐層面而言,層次化教學策略符合循序漸進原則,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相符。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可以基于這種原則,設計有效的文本細讀教學過程。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花的學?!愤@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層次化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逐步挖掘文本中隱藏的深層次內(nèi)涵。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初讀課文,然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之后要求學生簡單概括文本大意。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逐步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細細品讀的方式,感悟文本內(nèi)涵。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使得原本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充滿生機與活力,并且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學習情緒,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以發(fā)揮。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問題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以此挖掘文本的內(nèi)在意蘊。事實上,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細選之后留下的,因此每一篇文章都在其內(nèi)在精華所在。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就很有必要引導學生通過細讀的方式,把握文本的內(nèi)涵和意蘊。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那一定會很好》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初讀課文之后,給學生設計幾個自主思考的問題,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大樹走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在文中畫出來?!敝?,引導學生反復揣度文本內(nèi)容,以此挖掘文本中隱藏的深意。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化思維和質疑精神,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往往能夠圍繞文本內(nèi)容展開深入的思考,如此對于文本細讀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也非常有利。
在師生互動式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和諧的關系,這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非常有利。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如此對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很不利,并且會阻礙教學效率的提升。而在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互動式教學策略,突破以往教學的障礙,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勤于思考的習慣。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后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提出問題解決效率,增強閱讀課堂的活力,為文本細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體會作者融入文本中的情感,以此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
總之,文本細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將之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對文本細讀教學策略的應用,并且把握具體的應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