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遙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白舍鎮(zhèn)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 344000)
信息技術最大的特點是擴展和延伸了人的信息功能,讓人類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在時間和空間上大大縮短。那么該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將之與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結合起來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利用動畫展示分解難題并利用反饋機制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把小學生的游戲心理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根據大部分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情景的創(chuàng)設,將學生融入含有自己感興趣元素的數學世界中。教師甚至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數學計算中設置各種不同的游戲,通過不同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童話的情景引入課題:小動物們舉行自行車比賽,比賽的結果是什么呢?請大家觀看屏幕。這時,畫面出現了四個可愛的小動物,他們分別是小貓、小猴、小兔和小狗,他們分別設計了車輪是方形、橢圓形、圓形和三角形的自行車參加比賽。開賽的哨聲很快吹響,激烈的比賽開始了,四個小選手們都拼盡了全力,但由于車輪形狀的不同,很快就拉開了距離。這時,老師讓學生們根據不同車輪的前進情況來預測比賽的結果,究竟誰能得到第一名呢?學生甲:“我覺得小兔會得第一,因為小兔的車輪是圓形的。”學生乙:“可是小猴的車輪也是圓的呀,為什么不是小猴得第一名呢?”學生丙:“因為小猴的車輪不是正圓?!崩蠋煟骸皼]錯。因為小猴的車軸到車輪邊的距離不同,所以車軸要做成正圓形哦,具體原因呢我們學習完這節(jié)課就會明白,下面我們就學習《圓的認識》。”像這樣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設置情景,導入本課的主題,巧妙地引發(fā)了學生對圓的應用以及其基本特征進行探究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巧設情景來導入課題值得教師們的重視和運用。
數學中常常存在一些晦澀難懂的語句,在解題的過程中也常常讓學生搞不清楚前因后果,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困難。若是利用信息技術將數學中難懂的術語或者題目中的動態(tài)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將抽象的數學問題以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就更容易讓學生們接受,形成數學認知。
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三)》時,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往往不足,碰到許多小正方體疊放在一起,讓學生判斷一共有幾個小正方體時,學生僅僅通過數數就難以數全,常常漏了許多,若是利用信息技術,解題時用動畫的形式,將整個疊放的物體一層一層地分解開展示給學生看,就能讓學生更好地想象出小正方體是如何擺放的,從而算出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再比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與性質》時,其中有一道題目:一天,小明的同學小紅、小剛、小琳和小南來家里做客,小明的媽媽為了款待小客人便買了兩個蛋糕,那么小明的媽媽如何切蛋糕把兩個蛋糕平均分給他們六個人呢?光看題目,學生們往往難以想象該情景,這時,教師們通過動畫的形式在屏幕上展示出兩個蛋糕再進行切割,可以將兩個蛋糕分別平均切成六份,每人都從兩個蛋糕中拿出一塊,得出每人拿到1/6+1/6=1/3塊蛋糕,也能將兩個蛋糕分別切成三塊,每人只從一個蛋糕中拿出一塊,從而得出每人拿到1/3塊蛋糕。通過動畫的形式把解題過程展現出來,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解題的過程,使抽象化為具體,化難為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時常利用動畫展示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語言,化解難題,讓學生更容易更有興趣學習數學。
教育是教與學的結合。教學中的老師和學生不應該是獨立的兩個群體,二者之間應該進行交流和理解。教師要了解學生對自己所教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對此做出相應的措施調整,學生掌握好則加以鞏固,掌握不清則再對該部分做重點的教學。而信息技術中的大數據庫便可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前或課后給學生做一些相關的測評,并根據信息技術得出學生測評的情況,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比如,在學習《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在課后對學生進行隨堂小測,測試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測評成績做出數據分析,得知學生在哪一題的錯誤率比較高,都是因為什么原因做錯。在教師講評的時候,就可以針對性地進行講評,對正確率高的題目可以點一下跳過,而對正確率較低的題目做重點講評。通過對錯題的分析,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容易做錯在哪一類的題目,是分母不同的分數的加減法,則問題出在學生的通分知識掌握不清上,教師就應該在通分上多進行講解,出練習題的時候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的比重要適量增加,加大學生對此類計算的訓練力度。利用信息技術的大數據處理技術,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具體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總之,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為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上提供很大的幫助,但同時也要適度為宜,小學數學的教育不能完全地依賴信息技術手段。同時,運用信息技術也應遵循失效原則,即重視數學教育的實際效果,摒棄華而不實的東西,從最核心的內容入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