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城縣臧屯鄉(xiāng)第一中學,河北 大城 065902)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是打開心扉的鑰匙,溝通心靈的橋梁。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情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情感教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地挖掘他們的潛能,會起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的育人功能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教學中實施的幾點有效方法。
利用新穎的導課藝術,創(chuàng)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情境氣氛,能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情感產生預熱,積極地參與學習,激發(fā)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以境入情、生動導入的方法很多,例如我在教學中常采用以下方法:以聲傳情,通過放歌曲、看碟片、唱歌曲,把學生帶入情境;質疑激趣,課的開始就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故事引導,開課時講一則小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時事廣播,介紹一則最新的國內外時事,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等等。我在教學《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導入新課時,先讓同學們看了一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成就的短片,并聽歌曲《春天的故事》,從而把學生帶入到改革開放的情境中,感受到黨的方針政策好,激發(fā)了他們探究學習的興趣,渲染了課堂氣氛。
在課堂上,教師應投入熱情,在注意理論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用富有情感的語言生動活潑地講解,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論閃耀情感的色彩,以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濃厚的興趣。因此,新課導入時要有新意、有氣氛、有深度。例如,我在講解“黨的基本路線”一課時,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試看今朝,百姓生活變化大呀,錢袋憋變鼓,瓦房變高樓,食糧粗變細,知識少變多,通訊方便又快捷,駕車旅游無到有。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是誰領導的結果?這是在中國共產黨英明領導下,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結果。”這樣新課導入既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和愿望,又自然而然把學生引向新課的學習中來。課中教師要運用富于美感的語言誘導學生明白事理,把闡述理論同形象化敘述融為一體,增添了感情的色彩,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課本中的基本的觀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留給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
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選擇震撼學生心靈的素材,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例如,在講九年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課時,我選用了關于汶川地震的一段視頻,學生看到了為地震日夜操勞的斑斑白發(fā)的總理;看到了置自己親人于不顧的黨政干部,看到了絡繹不絕的捐款者;看到了為地震孤兒哺乳的女民警……更是看到了在災難當中震不垮的中國人民,這背后支撐我們的也是一腔愛國熱忱。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感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增強了學生熱愛我們的國家的情感,并使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和不懈追求。實踐證明: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只有和學生情感教育結合起來,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生價值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死扣教材,從而使課堂變得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來自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fā)揮。應該使課堂從封閉走向開放,通過各種形式和活動,激活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考慮怎樣調動學生,吸引學生,怎樣把教材變活,怎樣展現學好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力求形式多樣、講解生動、操練靈活,力爭每天給學生以不同的“口味”。當學生感受到學好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所具有的巨大價值和獨特魅力時,就會產生對學好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的強烈愿望和追求,從而明白了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自覺主動地學習。因為教學的需要,我常常準備一些與教學有關的課件及多媒體內容來輔助和完善教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相逢在花季》這一課時,我先組織他們看了2013 年國際大專辯論會的有關視頻,編制相關課件讓他們了解辯論有關程序,然后組織學生以《男女生分班教學的利弊觀》為主題的辯論會,讓學生自主搜集有關資料,不僅把握了課本上的相關知識,還發(fā)展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學會與人相處,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望。基于這一點,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tài)。除了課本上的實例外,補充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講清道理,使學生感覺學習知識既輕松又有收獲。例如,講到“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那一節(jié)時,課文中提到了《游子吟》那首詩,我特意安排同學們一起來朗讀:“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學生們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們在想什么。師生之間的感情溝通好了,就能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就能增強,自己也就更能發(fā)揮在情感教育中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學生學習的興趣、自覺性、主動性能得了到同步提高,學習成績和道德與法治有明顯進步,尤其是學生的組織能力、活動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能得到了協(xié)調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