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斯曼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琴城鎮(zhèn)水北小學,江西 撫州 344500)
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加之低年級的學生較為年幼,心智尚未成熟,不能很好地沉浸在識字課堂中。因此,老師要創(chuàng)新一些識字教學模式,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識字積極性,為學生營造相對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快樂學習,提高教學質(zhì)量。
低年級的學生相對貪玩,正處于接觸世界和認知世界的過程中,需要老師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盡量不觸碰學生的逆反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老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把游戲結合到課堂中,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通過與學生進行游戲互動,把原本抽象的漢字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一去二三里》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一個游戲,吸引學生注意力,比如說:“老師現(xiàn)在有‘一’到‘十’十個漢字卡片,我會隨機把這十個卡片發(fā)放到十個同學手中,收到卡片的同學為其他同學展示自己的卡片,之后把這十個卡片分別放到不同區(qū)域,未收到卡片的同學則尋找自己朋友相對應的卡片,看看哪個同學找的又快又準?”在學生了解這十個漢字之后,老師可以接著打亂卡片順序,抽十個學生,讓他們在卡片上標出改字所對應的拼音,強化學生對這十個字的記憶。通過這種趣味性的游戲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在游戲教學中快速認識“一”到“十”這十個漢字。再比如:在“伙”、“伴”“住”、“什”這四個字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做“對對碰”的游戲,把這四個字分為“亻”和“火”、“半”、“主”、“十”這兩部分,之后問學生:“‘亻’和‘火’碰撞產(chǎn)生的是什么字?‘亻’和‘半’會碰撞成什么?‘亻’和‘主’呢?‘亻’和‘十’呢?”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互相進行碰撞,在這種歡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這四個字,利用這種形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老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用一種的教學方法,便會使學生喪失對這門課的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感覺。因此,老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讓識字教學生活化,使學生產(chǎn)生認同感,把學生的目光吸引到課堂中,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情境,用一些學生接受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漢字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謎語來吸引學生興趣,老師可以先問學生:“老師給學生出個謎語,‘五個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長短不齊’,同學們知道這個謎底是什么嗎?”在教學開始老師先用謎語來開拓學生的大腦,讓學生積極思考,在謎底公布后老師可以接著再問:“同學們,你們的手都是什么樣的,可以用一個形容詞描述一下嗎?”學生便會積極回答:“短短的”“肉肉的”“長長的”……通過這個問題來拓寬學生的詞匯量,之后拿出“胖”的生詞卡片,把“胖”字分為“月”和“半”兩部分,讓學生巧記:半個月亮就是胖,用這種巧妙的方式幫助學生識字。又例如:在《怎么都快樂》的學習中,老師可以先給出一個情境:“一個青蛙要去他外婆家里,但是途中有一條河,河中間被四個荷葉覆蓋,荷葉上分別寫著‘玩’、‘很’、‘音’‘行’四個生字,若想通過這條河,必須寫出這些生字的拼音,同學們,愿意幫助小青蛙通過這條河嗎?”這樣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快樂,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圖文演示就是將漢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圖片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漢字單獨讓學生學習是比較抽象的,運用一些圖片把漢字生動化,是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的。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找到漢字的演變過程,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
例如:老師在講解“鳥”和“烏”時,可以先利用教學設備展示“鳥”從甲骨文、小篆、繁體字到現(xiàn)在的演變過程,再給出一張小鳥的圖片,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相通性,使“鳥”字生動化,讓學生更好理解“鳥”的含義。之后老師再通過教學設備給出“烏”字,并問學生:“把鳥的眼睛擦掉鳥會怎么樣?”學生回答:“鳥的眼睛就看不見了?!北阋隽恕盀酢弊?,之后說出烏鴉的“烏”和烏黑的“烏”是一樣的,利用字與字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更好理解,發(fā)現(xiàn)漢字的奧妙。
總之,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低年級學生主要的學習任務,只有學好識字,學生才能進行未來的閱讀。因此,老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識字教育,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提高學生對漢字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