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佩云 冉婷婷
(四川省廣元市樹人幼兒園,四川 廣元 628017)
從我國大多數(shù)家庭的現(xiàn)狀可知,普遍是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以及兩位家長共同照顧一個獨生子女。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突出的家庭地位以及狹窄的交際范圍等等的因素,使得一部分幼兒在家里,通常是要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從而導致這些幼兒存在任性、自私自利、占有欲較強以及合作意識較差等不良品格。如若家長沒能注意到幼兒存在的這些問題,一旦進入到幼兒園便會被無限放大。比如,為了爭奪一件玩具或是水果,而發(fā)生爭吵以及打架的現(xiàn)象。缺少基本的謙讓態(tài)度、分享意識以及分享行為也是目前幼兒教育面對的主要問題。此外,一些幼兒由于在幼兒園失去了家庭中突出的地位,尤其是以自我為主的觀念和一些行為無法得到幼師以及同伴的認可,也會使其逐漸形成挫敗感,更為嚴重的是會對幼兒園產生恐懼和抵觸的心理,從而對幼兒健康、快速地成長帶來較多的負面影響。
從古至今,我國都十分重視每個人的優(yōu)秀品格,尤其是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翱兹谧尷妗边@一流芳百世的典故,更加說明了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的重要意義。首先,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不僅是極為重要的社會行為,還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的具體表現(xiàn)。其次,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也人與人間良好相處的關鍵前提,更是相互促進、相互幫助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幼兒4-5 歲的階段,幼師應加強對幼兒的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的培養(yǎng)工作,這也對幼兒今后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繪本的內容大都是一些色彩鮮明、生動活潑的小動物形象,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所以采用繪本教學的方式,也是目前眾多幼師較為常用的一種培養(yǎng)幼兒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的教學方法。
對于4-5 歲的幼兒來說,正處于學習知識的萌芽時期,各種行為習慣和意識的可塑性普遍較強。同時,由于幼兒學習知識和熟悉環(huán)境的主要方式是來源于形象思維,所以利用繪本教學的方式,更有助于幼兒良好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的培養(yǎng)。這也要求幼師需要注重繪本內容的選擇,以保證培養(yǎng)工作的成效。例如,對于一些剛入園幼兒來說,幼師可選擇一些內容相對簡單,但教育意義明顯的繪本,如奈樂·莫斯特的《全都是我的》、宮西達也的《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度际俏业摹愤@部繪本整體表現(xiàn)出溫馨、祥和的氣氛,使人心情愉悅,創(chuàng)意十足的童趣圖畫,不僅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樂趣,重復的情節(jié)也會使幼兒尋找到閱讀的快感。而《全都是我的》會讓幼兒明白,誰都想好得到好的東西,課上看到別的喜歡的東西就想著占為己有可不是一個好的習慣。這部繪本教會幼兒,只有懂得分享,才會令自己更加的快樂。
由于4-5 的幼兒具有注意力難以集中、自控能力較差等年齡特征,所以幼師在開展幼兒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的培養(yǎng)教學工作時,需要不斷改變和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育方式以及內容,使幼兒對每次的教育內容保持充足的新鮮感,從而將其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繪本的教育內容之中,進而顯著地提升教育的效果。對于入園一段時間的幼兒而言,依舊開展單一的繪本內容教育,顯然無法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和需求,這時幼師可組織一些別開生面的活動。例如,在為幼兒講述“孔融讓梨”的典故時,可組織幼兒進行簡單的情境再現(xiàn),如拿出一些多數(shù)幼兒喜歡的水果,引導其送給他們喜歡的同伴或是幼師。然后,幼師需要適時贊揚這種分享行為。多次的分享行為和幼師的贊美,幼兒就會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分享意識。再比如,每次早餐或是午餐的時候,幼師也可鼓勵幼兒將自己喜歡的一些食物分享給周圍的同伴,并對那些積極、主動地幼兒給予一些獎勵,這樣也會激勵幼兒多做一些分享的行為。
幼兒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的培養(yǎng),家庭的教育也是尤為關鍵,因為家庭的環(huán)境,尤其是家長的一些行為,會影響到幼兒的行為習慣。首先,幼師應改變一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的觀念,從根本上解決幼兒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性格。其次,幼師應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及時地將一些幼兒不良行為告知家長,并討論出解決的方法。最后,幼師應建議家長規(guī)范自身的一些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也應多做一些分享的行為以及引導孩子的分享行為,如“媽媽將剛洗好的水果拿出來,可以讓孩子拿一個自己喜歡的送給父親”等。同時,每天在幼兒睡覺前,家長還應與孩子一起閱讀有關分享的繪本,如《彩虹色的花》《月亮是誰的》等等。
綜上所述,幼兒時期的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的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幼師與家長都應注重繪本教育的重要性,選擇合適的繪本,豐富繪本教育的方式方法,共同為塑造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