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丹,趙春紅
(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多發(fā)創(chuàng)傷是指患者受到同一個創(chuàng)傷因子的影響和作用下,使得身體超過2處的解剖部位以及臟器等受到創(chuàng)傷,并且至少存在一處創(chuàng)傷對于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威脅。多發(fā)創(chuàng)傷常見于各類交通意外事故、礦場事故以及爆炸性事故當中。該類患者的創(chuàng)傷部位較多并且傷情嚴重,患者組織的受損情況較重,時常伴隨創(chuàng)傷性休克以及失血性休克等情況,機體免疫功能發(fā)生紊亂處于高代謝狀態(tài)下,特別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情況比較普遍,進一步增加了患者的病死風險[1]?;颊邆樽兓烨也∷缆瘦^高,在治療中還需加強科學的護理干預,這也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本院針對多發(fā)創(chuàng)傷并發(fā)ARDS患者給予積極救治及精心護理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以下將進行回顧性分析。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60例嚴重多發(fā)傷并發(fā)ARDS患者,男/女:43/17;年齡20~67歲,均值為(38.5±1.2)歲;受傷原因:交通意外傷50例,擠壓傷7例,以及高空墜落傷3例;創(chuàng)傷嚴重程度(ISS)評分21~73分,平均(35.26±2.95)分。
本組60例患者經急救與精心護理,呼吸機的應用時間為9~31d,平均(14.2±0.3)d;53例患者康復出院或者轉入至普通病房;7例患者(11.67%)死亡,死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重度顱腦損傷2例以及嚴重感染1例?;颊叩乃劳雎蕿?1.67%,低于報道中的40~60%[2]。
對患者的氣管導管進行妥善固定,確保氣囊壓力可維持于25-30cmH2O,即確保可低于患者毛細血管正常灌注壓水平,同時應定期進行充放氣,每4小時監(jiān)測氣囊壓力,患者體位變動后需要加測氣囊壓力,避免氣囊過度充氣對氣管形成壓迫而導致氣管軟化,確?;颊呷斯獾牢恢玫目茖W性和正確性,做到每班密切觀察和測量,避免導管過深或發(fā)生導管脫出。
定期協(xié)助患者翻身并給予叩背加強體位引流,可在必要情況下通過運用排痰振蕩儀來加速痰液引流,避免發(fā)生肺不張和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情況。對于痰液較為黏稠的患者,可嚴格遵醫(yī)囑合理選擇濕化液進行氣道的持續(xù)濕化,并在濕化期間注意觀察患者的濕化效果。如若患者的分泌物較為稀薄,可經由吸引管順利吸出,同時觀察分泌物當中并無黏液等情況,則代表濕化效果理想。
在應用密閉式的吸痰管進行吸痰操作時需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氣道壓,若發(fā)現存在痰鳴音和發(fā)現氣道壓力水平上升,則需要立即給予吸痰操作,在吸痰操作時壓力<200mmHg,同時吸痰的操作時間<10~15s。在進行吸痰操作前應給予患者吸氧確保較高氧濃度,并在吸痰結束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指標,特別是要注意脈搏、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如若發(fā)現該指標下降并且心率水平上升,則需立即停止進行吸痰操作。觀察患者的分泌物過多且較為黏稠,缺乏自我咳嗽和排痰能力則可運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輔助吸痰。
對于嚴重多發(fā)創(chuàng)傷合并ARDS患者來說,在治療中的關鍵性措施即為機械通氣,然而當氣道壓力太高、吸氧濃度太高以及潮氣量太高等情況下,容易導致肺損傷,需要加強肺保護性護理。例如,運用小潮氣量、嚴格限制患者平臺壓,確?;颊叻闻菽軌蛘i_放,促進萎陷肺泡盡快復原,防止肺泡在患者潮氣呼吸時由于反復關閉及開放而造成牽拉損傷,或是由于肺泡表面物質形成擠壓作用。在患者機械通氣期間,需要對呼吸機的相關報警線進行合理調控,同時治療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脈搏、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并對呼吸機相關參數指標進行合理調整,例如,氣道壓力、潮氣量、呼吸頻率以及通氣量等。還需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皮下氣腫以及氣道壓力升高等情況,若發(fā)現脈搏、血氧飽和度下降,則應立即傾聽患者呼吸,應避免發(fā)生醫(yī)源性氣壓傷。
患者在接受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VAP,這也是比較常見的一類并發(fā)癥。主要原因在于肺部受損后由于氣管當中分泌物增多,再加上患者排痰不利以及建立人工氣道等,使得喪失原本屏障功能,患者氣管當中的吸痰操作等造成污染風險增加[2]-[3]。除此之外,受到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影響,使得患者肺部感染的疾病發(fā)生風險上升,與此同時肺部感染又將進一步延長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所以在護理中應協(xié)助患者保持半臥體位,避免發(fā)生誤吸情況。在護理操作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規(guī)程,應用密閉式的吸痰管進行吸痰操作,并應用一次性無菌呼吸機管道,對于呼吸機管道中殘留的冷凝水應進行定期清除。對于接受氣管插管以及氣管切開的患者則需要定期進行口腔護理,確??谇磺鍧嵎乐拱l(fā)生VAP。
患者在機械通氣期間容易出現人機對抗以及人機不協(xié)調的情況,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氣道壓力表指針擺動異常,并且潮氣量忽大忽小,患者還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因此在應用呼吸機治療的早期,可首先采用簡易呼吸器人工加壓呼吸的方法來進行過渡,之后確?;颊吣軌蛑鸩降奶岣邔τ诤粑鼨C的耐受性。部分患者在治療中需要輔助運用鎮(zhèn)靜及麻醉藥物來幫助控制意識并維持自主呼吸,對于患者病情觀察造成了一定阻礙。所以護理中針對人機對抗情況的患者,若已達到通氣治療的效果,需要盡可能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而針對自主呼吸能力較強且意識較為清晰,然而缺乏良好氧合功能的患者,則可選擇運用PSV等通氣模式來確保其充分通氣,并為患者的撤機奠定良好基礎[4]。
患者的病情較重在治療過程中管道較多,使得患者的負面情緒較重。所以需加強心理疏導,充分運用語言以及非語言等各種溝通交流方式來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同時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可在必要情況下遵醫(yī)囑應用抗焦慮藥物進行治療,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對于機械通氣后可能出現的胃潰瘍等進行及早的預防與處理,可及早給予患者鼻飼,保證能夠充分攝取營養(yǎng)元素,防止由于營養(yǎng)不良而誘發(fā)的肌肉無力和感染等并發(fā)癥?;颊哌M食后需注意觀察是否存在便秘及腹脹等不良情況,確保大便的通暢性。對于無法應用鼻飼的患者,則可給予全腸外靜脈營養(yǎng)(TPN)。
綜上所述,嚴重多發(fā)創(chuàng)傷并發(fā)ARDS患者的病情較重且病死風險較高,通過強化病情監(jiān)測及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預后。
患者進行俯臥位通氣前需要準備好枕頭或者軟墊等物品,對于患者口鼻腔及氣管當中的分泌物需要充分吸盡,對于固定中心靜脈管以及外周靜脈置管等進行詳細檢查。加強管道管理,防止發(fā)生呼吸機管路、監(jiān)管線或者深靜脈置管等脫落情況。在患者俯臥位通氣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耐受情況、氧合指標與各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情況來確定通氣時間。通氣期間需要由專人陪護,以便能夠及早發(fā)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并給予相應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