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鄭州市委黨校,河南 鄭州 450000)
針對性和有效性是黨校教學的生命。黨校辦得好不好,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在干部教育培訓質量效益取向和做強市(地)委黨校建設的大背景下,需要對市(地)委黨校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做出積極的回應。
針對性主要指培訓要適應需求、符合目標、滿足對象。適應需求指應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干部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于領導干部履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基本素質,同時也要盡可能地照顧和滿足學員的個性化需求。符合教學目標主要指黨校教學安排要符合教學目標的設定。滿足對象主要指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員接受和理解教學內容,對他們有啟發(fā)、有影響、有觸動。
一是需求調研不夠有力,調研理念欠缺,調研內容不全面,調研方法不科學;
二是教學體系不夠科學,培訓的目標設定上趨同而沒有差異性,培訓內容和教材開發(fā)體系不完備,教學方式方法相對單一;
三是學員學習動力不足,未把“要我培訓”變?yōu)椤拔乙嘤枴保?/p>
四是師資力量不夠強大,隊伍結構不夠科學,人才引進難流失易,人才培養(yǎng)機制不夠合理等;
五是評估體系不夠完善,評估指標的完整性和可量化程度不足,沒有專門的培訓評估管理機構,缺乏規(guī)范的培訓評估制度,缺乏全過程的評估理念和實踐而多是結果性評估,缺乏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而多是經驗性評估,缺乏完善的培訓評估管理體制而多是經驗式管理。
我們一方面要妥善協(xié)調好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調整好各部門的分工合作結構,發(fā)揮好每個元素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把它置于整個干部隊伍建設乃至黨的建設大局中來考慮,真正實現(xiàn)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的有機統(tǒng)一。
1.堅持正確的培訓導向。
首先是堅持需求調研導向。細化需求調研內容、探索建立培訓計劃協(xié)調會商機制,建立培訓需求調研成果共享制度。其次是堅持問題研究導向。以教師為主導,針對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并將研究課題及時轉化為教學專題;以學員為主體,由接受性學習向研究式學習轉變,真正做到在學習中研究問題,在研究問題中深化學習。再次是堅持能力提升導向。引導干部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科學發(fā)展的要求轉化為干部履行崗位職責所必需的核心素質和能力。
振搗混凝土時,避免振動棒直接觸碰模板、鋼筋,并安排專人實時觀察模板、支撐架、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的情況,在混凝土初凝前,發(fā)現(xiàn)的變形、移位情況必須及時修整完好。
2.樹立科學的培訓理念。
首先是樹立“按需施教”的理念。應樹立培訓“需求主導供給”、“供給滿足需求”的觀念,大力推行培訓需求調查制度,不僅要做到“缺什么補什么”,而且要努力做到“將來需要什么現(xiàn)在就學什么”。
其次要堅持“三個貼近”的理念。即貼近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從和服務于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貼近實際,回應實踐中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貼近學員,因材施教。
再次要貫徹“黨校姓黨”的理念。一方面無論教學如何改革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都應始終貫穿黨校教學的全過程。另一方面要求黨校人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及地方黨委政府工作中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辦學水平和培訓效果。
1.突出主業(yè)主課,在優(yōu)化教學布局上下功夫。按照“一條主線、兩個基本點、三大體系”的思路優(yōu)化教學布局。一要把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干部教育始終,堅持按照“概述課—專題課—結合課”的內在邏輯,開設系列課程。二要突出黨性教育和執(zhí)政能力教育兩個基本內容。三要強化“學科體系、教材體系、課程體系”三大體系建設。
2.堅持統(tǒng)籌兼顧,在做好培訓計劃上下功夫。從橫向上說,繼續(xù)堅持分類別、分層次做好班次設置,突出專題培訓;針對不同年齡、職級干部的群體特點和需求差異,在培訓內容、問題研究、能力需求、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設計和取舍上有所區(qū)分、避免雷同。從縱向上說,培訓計劃的設計要著重體現(xiàn)有序性和過程性。
3.堅持靈活多變,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上下功夫。要妥善處理好“教”“學”“悟”三者的關系,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地位和學員主體作用;主動適應現(xiàn)代網絡信息技術發(fā)展趨勢,注重線上線下結合,利用好學員碎片時間,延伸教育培訓鏈條;在理論教學中堅持用學術講政治、注重理論邏輯分析的同時,用細節(jié)講故事、用故事講人物、用人物講黨史、用黨史講黨性,不斷增強黨性教育的鮮活性、感染力;要在多種教學方式的“融合”上下功夫,努力把外部灌輸與內心感悟、課堂講授與現(xiàn)場體驗、理性認知與情感沖擊有機結合起來,把優(yōu)勢變特色,把特色變精品,把精品變經典。
4.建設師資體系,在提升辦學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嚴格教師管理,確保不出政治雜音。二是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和干部的工作激情。三是加強教師培養(yǎng),為教師發(fā)展搭建平臺、培育專業(yè)化師資。四是優(yōu)化師資結構,增強師資力量。
1.爭取各級黨委重視。一是支持黨校課堂,提升黨校地位,把黨校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二是加大對干部教育培訓硬件、軟件的投入改善教學設施,提高辦學水平;三是重視黨校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為黨校高級人才的保障和人員的合理交流提供一定平臺和支持,幫助黨校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四是黨政領導干部應積極帶頭到黨校講課、作報告和參加學員交流研討。
2.加強送訓單位支持。一是支持干部脫產參訓,解決干部的工學矛盾;二是積極配合組織部與黨校進行的需求調研,根據政策要求,結合本單位情況提出培訓需求,協(xié)助培訓部門有效的開展培訓工作;三是配合主管部門將黨校調訓的結果與學員的工作實際相結合,跟蹤學員訓后的工作情況,為完善黨校培訓工作提供意見與建議;四是為參訓干部訓后的成果轉化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轉化氛圍和實踐機會;六是應結合干部年度考核,開展述學評學考學活動,實現(xiàn)培訓與使用的有機結合。
3.提高參訓學員的動力。
一是參訓學員應樹立人力資本投資的理念,充分認識到學習培訓對于能力提升、素質培養(yǎng)、個人成長、職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fā)參訓的內生動力;二是參訓學員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堅持“活到老學到老”,通過不斷改進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在培訓中提升能力素養(yǎng),在思考中萃取思想精華;三是參訓學員還應樹立“在競爭中求生存”的理念,認識到只有不斷加強學習,勤于思考,才能實現(xiàn)自我更新和人格塑造,也才能在益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1.建立教育培訓需求分析的指標體系。第一方面,調查方式科學性的評估指標應包含調查對象的覆蓋面、調查方式的科學性和調查反饋的充分性。第二方面,需求調查內容的全面性,可以通過培訓內容的適用性、培訓方式的合理性、培訓師資的適當性三個評估指標來反映。
2.建立教育培訓項目方案設計評估的指標體系。評估維度可以設定為以下五個維度:培訓目標的確定性、培訓計劃的完整性、培訓課程的針對性、培訓師資的保障性、培訓經費的合理性。
3.建立教育培訓實施評估指標體系。在評估緯度上,培訓方案落實程度、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適當性、組織管理的完善程度、技術支持的及時性、后勤保障的滿意度等五個方面來考慮。
4.建立教育培訓項目效果評估的指標體系。效果評估維度應該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受訓者滿意度,包括培訓實施滿意度、知識的獲得性、行為的改善度、績效的提升度。二是受訓者單位滿意度,包括行為態(tài)度改變效果、業(yè)績提升效果兩大評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