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子婷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華城門小學,江西 吉安 331300)
小學語文教育從縱向來說,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加強學生的語感、提高表達和寫作能力。從橫向來說,語文學習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從長遠來說,語文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想象力、增強文化底蘊,同時也進行了美育和德育的培養(yǎng)。
在小學階段,課文的安排設置豐富而多彩。中外文學名著節(jié)選、古典詩詞、名人游記、科普文章等,為學生們認識外面的世界開啟了一扇大門。學生們有了一定的字詞句積累,閱讀理解能力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語感在這一階段形成。而且,語感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積累、練習。
什么是語感呢?概括地說,就是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一種感受能力。具體地說,它包含了對文章和作品中的語言文字的認讀、理解、體味、領會的過程。
比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體會景色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一小節(jié)寫到“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里?!边@段描寫活潑,為雨來的調(diào)皮做了鋪墊。
第五小節(jié)的景物描寫,“太陽已經(jīng)落下去,藍色的天上飄著的浮云像一塊一塊紅綢子,映在還鄉(xiāng)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弊x起來倍感憂傷,讓人深深地感受到小英雄雨來的無私和壯烈。語感是在一次一次的學習中積累的,有了這次的鍛煉,下次再讀到類似文章時,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的用意。
寫作是一項技能,在人的一生當中隨時都可能用到。如果在小學階段學生能加強積累,多加應用,練就好文筆,那就會受益終生。
老師要指導學生多朗讀、多積累、看到好詞好句時要多做摘抄,同學之間經(jīng)常交流讀書心得,這些都是寫好作文的必不可少的步驟。
小學生的寫作功底還很薄弱,老師要及時加以指導。寫的不通順的字詞句要修改,并訂正正確的用法。對于文章主題的描寫闡發(fā),要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對于文章不錯的學生,老師要進行鼓勵表揚。一些還沒有找到寫作方法的同學,老師也要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盡量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無論是數(shù)學、政治、歷史、物理等,都會涉及到理解、審題、答題等環(huán)節(jié)。而學好語文,才能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思維能力等。
俗話說,“文史哲不分家”。小學階段,一般不涉及到歷史和哲學的課程。不過,語文課上,多少都會滲透一些和歷史、哲學相關的文章。學生們在小學階段如果對一些課程做到了然于胸,不但可以增強學習的好奇心,今后一旦接觸到歷史、哲學等科目,也會更快地熟悉和掌握。
語文是一門廣泛、大而全的學科。語文教育中涉及到知識方方面面,除了文學作品,還有天文、地理等科學內(nèi)容。
小學生還處于身心都在發(fā)展的階段,除了學習知識,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正處于旺盛需求的時刻。多姿多彩的語文課堂,可以讓孩子們的想象插上翅膀,在心里種下愛科學、或者學習文學的種子。
一個人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不會單調(diào)乏味,人生也會變得多姿多彩。
“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氣質(zhì)、增加其文化底蘊來說,作用幾乎是不言而喻的。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涵蓋了古老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體現(xiàn)著仁義禮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學。小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起步階段,是學習和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也是汲取營養(yǎng)最旺盛的時候,老師應當根據(jù)其年齡特點,在課堂中進行講解、滲透。
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因為學科的關系,它的最用更重大、更深刻。語文學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凈化學生們的心靈、陶冶情操,積累審美經(jīng)驗,提高審美鑒賞力,培養(yǎng)想象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比如學生在學習詩詞時,就可以在腦海中構建畫面,或者是意象。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的審美意識和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再比如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老師根據(jù)課文講解與雷鋒有關的故事,他寫的日記,有關于他的電影,將“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向孩子們傳達。讓孩子們從小就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一個善良的人。
總而言之,語文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也是一座寶庫,是一座帶著秘密的大花園。無論是詞句的積累、文章的解析,還是人文素養(yǎng)、氣質(zhì)修煉、精神食糧,只要肯用心,一定會在這里有所成長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