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愛 梁建東 高小嬌蔡遠俊 秦宇蒙 田維毅
(1. 貴州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 貴州中醫(yī)藥大學菌物藥研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25)
細腳蟲草[Cordycepstenuipes(Peck) Kepler, B. Shrestha & Spatafora]為蟲草菌科蟲草菌屬,其同物異名包括高雄山蟲草(Cordycepstakaomontana)、細腳棒束孢(Isariatenuipes)、細腳擬青霉(Paecilomycestenuipes)[1],在日本和韓國已被開發(fā)成保健食品[2]。多糖是細腳蟲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3],具有抗腫瘤、抗抑郁、抗氧化、調節(jié)免疫等生物活性[4]。根據其存在位置可分為胞內多糖(從菌絲體或子實體中獲取)和胞外多糖(從發(fā)酵液中獲取)[5]。目前,國內外對于細腳蟲草多糖化學結構、抗腫瘤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等已有相關報道[6-9],但對細腳蟲草多糖提取工藝優(yōu)化方面報道較少,有學者[10]利用神經網絡—遺傳算法優(yōu)化細腳擬青霉胞內多糖超聲提取工藝,但多糖提取效率較低,最高僅有2.37%。而蟲草多糖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醇沉法、超聲波輔助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等[11-12],其中最常用的方法為水提醇沉法,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對多糖的破壞性較小等優(yōu)點。
研究擬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細腳蟲草多糖,對蟲草多糖的發(fā)酵工藝、水提醇沉工藝及脫蛋白工藝進行優(yōu)化,以期為細腳蟲草有效成分的研究及開發(fā)提供參考。
1.1.1 菌種
細腳蟲草:課題組分離自野外采集的標本,經鑒定后保藏在貴州中醫(yī)藥大學菌物藥研究中心,菌種號A1721。
1.1.2 試劑
葡萄糖:分析純,國家標準物質網;
硫酸:分析純,重慶川動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苯酚: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考馬斯亮藍:分析純,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
牛血清蛋白:分析純,上海優(yōu)寧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3 培養(yǎng)基
菌種活化培養(yǎng)基:土豆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0 g,瓊脂20 g,純水1 000 mL;
種子培養(yǎng)基:土豆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0 g,純水1 000 mL;
發(fā)酵產多糖培養(yǎng)基:土豆200 g,葡萄糖33.3 g,蛋白胨29.2 g,FeSO41.5 g,KH2PO41.5 g,純水1 000 mL,pH 6.0。
1.2.1 種子液培養(yǎng) 取PDA斜面保藏菌種,PDA平板25 ℃活化培養(yǎng)4 d,以1 mL槍頭打孔,取5個菌餅至100 mL 種子培養(yǎng)基,25 ℃、200 r/min培養(yǎng)4 d。
1.2.2 發(fā)酵產多糖培養(yǎng) 將種子液按2%接種量接入發(fā)酵產多糖培養(yǎng)基中,在25 ℃,200 r/min恒溫搖床中培養(yǎng)7 d。
1.2.3 多糖分離 采用水提醇沉法[13-14]。發(fā)酵液在4 000 r/min 下離心15 min,離心后所得的菌絲體,干燥保存;上清液在4 ℃保存。將上清液濃縮,加入3倍體積的無水乙醇,于4 ℃醇沉24 h,所得沉淀物為胞外粗多糖;干燥的菌絲以料液比(m菌絲∶V水)為1∶30 (g/mL),在70 ℃下水浴60 min,浸提2次。過濾,將濾液濃縮,加約3倍體積的無水乙醇,于4 ℃醇沉24 h,所得沉淀物即為胞內粗多糖。
1.2.4 脫蛋白 采用Sevage法[13-14]。分別量取發(fā)酵液和菌絲體浸提液30 mL于2個250 mL錐形瓶中。氯仿—正丁醇(預先配制成V氯仿∶V正丁醇=4∶1的混合液)溶液10 mL,置于錐形瓶中,振搖15 min,4 000 r/min離心10 min,棄沉淀,取上清液。再加入其體積約1/2的氯仿—正丁醇溶液,重復上述步驟兩次。
1.3.1 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
(1) 無機鹽離子:取5組種子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0.15% 的KH2PO4、FeSO4、KCl、CaCl2及MgSO4發(fā)酵培養(yǎng),其他條件同1.2.1,考察其對胞內外多糖含量的影響,確定液體發(fā)酵的最佳離子種類。
(2) 維生素:取4組種子培養(yǎng)基,分別添加0.1 g/L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發(fā)酵培養(yǎng),其他條件同1.2.1,考察其對胞內外多糖含量的影響,確定液體發(fā)酵的最佳維生素種類。
(3) Plackett-Burman(PB)試驗設計:綜合單因素試驗考察的結果,對細腳蟲草發(fā)酵的溫度、轉速、接種量、pH等8個試驗因素進行顯著性分析,每個因素設計高、低兩種水平(1,-1),選擇蟲草多糖含量(OD值)為考察指標確定影響多糖產量的顯著因素。
(4) 最陡爬坡試驗:根據PB設計的結果,由各因素效應值的大小確定變化的步長。按一定的梯度增加或者減少各因素的水平值,檢測發(fā)酵液中多糖含量OD值為響應值,含量最高組的水平值即為響應面分析的中心組。
(5) Box-Behnken試驗設計:以PB設計篩選出的3個顯著因素作為試驗因素,最陡爬坡試驗篩選出的濃度作為中心點,進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試驗設計[15]。
1.3.2 胞外多糖提取條件優(yōu)化
(1) 濃縮倍數:將細腳蟲草發(fā)酵液離心后,在上清液中加入3倍體積的無水乙醇,pH 7.0,4 ℃沉淀24 h,考察濃縮倍數(1,2,3,4,5)對胞外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2) 沉淀乙醇倍數:將細腳蟲草發(fā)酵液離心后,將上清液濃縮,pH 7.0,4 ℃沉淀24 h,考察沉淀乙醇倍數(1,2,3,4,5)對胞外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3) 沉淀時間:將細腳蟲草發(fā)酵液離心后,將上清液濃縮,加入3倍無水乙醇,pH 7.0,4 ℃沉淀,考察沉淀時間(6,12,18,24,30 h)對胞外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4) 沉淀pH:將細腳蟲草發(fā)酵液離心后,將上清液濃縮,加入3倍無水乙醇,4 ℃沉淀24 h,考察沉淀pH(4.0,5.0,6.0,7.0,8.0)對胞外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1.3.3 胞內多糖提取條件優(yōu)化
(1) 浸提比:70 ℃水浴60 min,浸提2次,過濾,將濾液濃縮,加3倍無水乙醇,4 ℃醇沉24 h,考察浸提比[m菌絲∶V水分別為1∶20,1∶30,1∶40,1∶50,1∶60 (g/mL)]對胞內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2) 浸提時間:70 ℃水浴按浸提比(m菌絲∶V水)為1∶40 (g/mL)浸提2次,將濾液濃縮,加3倍無水乙醇,4 ℃ 醇沉24 h,考察浸提時間(30,60,90,120,150 min)對胞內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3) 浸提溫度:浸提比(m菌絲∶V水)為1∶40 (g/mL)下水浴90 min,浸提2次,將濾液濃縮,加3倍無水乙醇,4 ℃ 醇沉24 h,考察浸提溫度(60,70,80,90,100 ℃)對胞內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4) 浸提次數:在70 ℃下按浸提比(m菌絲∶V水)為1∶40 (g/mL)水浴90 min,將濾液濃縮,加3倍無水乙醇,4 ℃醇沉24 h,考察浸提次數(1,2,3,4,5)對胞內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1.3.4 脫蛋白條件優(yōu)化
(1) Sevage試劑與發(fā)酵液配比:取適量多糖溶液,加入Sevage試劑(氯仿與正丁醇的混合液,V氯仿∶V正丁醇=4∶1),振搖15 min,4 000 r/min 離心10 min,棄沉淀,取上清液,重復操作3次,考察Sevage試劑與發(fā)酵液配比(VSevage試劑∶V發(fā)酵液分別為1∶4,1∶3,1∶2,1∶1,2∶1)對多糖蛋白脫除率的影響。
(2) 氯仿與正丁醇配比:在Sevage試劑與發(fā)酵液(VSevage試劑∶V發(fā)酵液)為1∶2,振搖15 min,4 000 r/min離心10 min,棄沉淀,取上清液,重復操作3次,考察氯仿與正丁醇配比(V氯仿∶V正丁醇分別為2∶1,3∶1,4∶1,5∶1,6∶1)對多糖蛋白脫除率的影響。
(3) 振搖時間:在Sevage試劑與發(fā)酵液(VSevage試劑∶V發(fā)酵液)為1∶2,氯仿與正丁醇配比(V氯仿∶V正丁醇)為4∶1,4 000 r/min離心10 min,棄沉淀,取上清液,重復操作3次,考察振搖時間(5,10,15,20,25 min)對多糖蛋白脫除率的影響。
(4) 脫蛋白次數:在Sevage試劑與發(fā)酵液(VSevage試劑∶V發(fā)酵液)為1∶2,氯仿與正丁醇配比(V氯仿∶V正丁醇)為4∶1,振搖15 min,4 000 r/min 離心10 min,棄沉淀,取上清液,考察脫蛋白次數(1,2,3,4,5)對多糖蛋白脫除率的影響。
1.4.1 多糖含量測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16]。葡萄糖標準品繪制標準曲線,求得回歸方程為Y=7.74X+0.014 6,R2=0.999 2。結果表明,葡萄糖標準品濃度在0.02~0.10 mg/mL 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1.4.2 蛋白含量測定 采用考馬斯亮藍比色法[17]。牛血清蛋白標準品繪制標準曲線,求得回歸方程為Y=4.86X+0.074 2,R2=0.998 3。結果表明,牛血清蛋白標準品濃度在0.02~0.10 mg/mL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1.1 無機鹽離子篩選 由圖1可知,添加無機鹽試驗組的多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添加FeSO4的胞內外多糖含量相對較高。因此,發(fā)酵多糖時培養(yǎng)基組分加入FeSO4。
2.1.2 維生素種類篩選 由圖2可知,選取不同的維生素為生長因子發(fā)酵多糖,多糖含量無明顯變化。因此,后續(xù)試驗不添加維生素。
2.1.3 PB試驗 對細腳蟲草發(fā)酵的溫度、轉速、接種量、pH等8個試驗因素的水平取值見表1,試驗結果見表2,顯著性分析見表3。
由表3可知,接種量、葡萄糖、蛋白胨的效應顯著。因此,確定接種量、葡萄糖、蛋白胨是影響多糖產量的顯著因素。
圖1 無機鹽離子對細腳蟲草產多糖的影響
圖2 維生素對細腳蟲草產多糖的影響
表1 PB試驗設計
表2 PB試驗結果
2.1.4 最陡爬坡試驗 根據PB試驗結果,設計顯著因素的步長,試驗設計及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2號試驗所對應的多糖產量最大,因此以2號試驗的條件為響應面試驗因素水平的中心點,設計Box-Behnken試驗。
2.1.5 Box-Behnken試驗 Box-Behnken試驗設計見表5,試驗結果見表6。運用Design-Expert 8.0.5軟件對表6 的試驗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多元回歸擬合方程:
表3 PB試驗顯著性分析?
表4 最陡爬坡試驗設計與結果?
Y=0.663+0.011X1+1.500E-003X2-4.125E-對其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7。
表5 Box-Behnken試驗設計
表6 Box-Behnken試驗結果
(1)
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細腳蟲草的最佳產多糖條件為培養(yǎng)溫度25 ℃,黑暗,搖床轉速200 r/min,葡萄糖添加量33.3 g/L,蛋白胨添加量29.2 g/L,接種量3.9%,FeSO4添加量1.5 g,KH2PO4添加量1.5 g,pH 6.0,培養(yǎng)時間7 d。此條件下胞外多糖產量為13.74 mg/mL,較優(yōu)化前的胞外多糖產量(9.87 mg/mL)提高了28.16%;胞內多糖產量為63.48 mg/g,較優(yōu)化前的胞內多糖產量(56.29 mg/g)提高了11.33%。
2.2.1 胞外多糖提取工藝優(yōu)化 由圖3可知,多糖沉淀隨醇濃度升高而增多,醇沉時間越長多糖得率越高。確定胞外多糖提取工藝條件為:濃縮、加3倍乙醇,沉淀24 h,pH 6.0。在此條件下,胞外多糖產量為15.89 mg/mL,較優(yōu)化前的胞外多糖產量(13.74 mg/mL)提高了13.53%。
2.2.2 胞內多糖提取工藝優(yōu)化 由圖4可知,浸提比(m菌絲∶V水)為1∶40 (g/mL)時多糖提取率最大,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浸提液的體積可以增大與浸提物的接觸面積,提高水溶性多糖的溶出量;浸提90 min時多糖提取率最大,提取初期,多糖能夠隨時間增長不斷浸出,但時間過長多糖浸出量很難增加,甚至使多糖降解;浸提溫度為80 ℃時多糖提取率最大,多糖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多糖的熱不穩(wěn)定性當溫度繼續(xù)升高可能會分解多糖得率反而下降;浸提初期浸出量比較高,在反復浸提時菌絲內多糖的含量較少。確定胞內提取多糖條件為浸提比(m菌絲∶V水)1∶40 (g/mL),提取時間90 min,浸提溫度80 ℃,浸提次數2次。在此條件下,胞內多糖產量為74.65 mg/g,較優(yōu)化前的胞內多糖產量(63.48 mg/g) 提高了14.96%。
2.3.1 Sevage試劑與發(fā)酵液配比對脫蛋白效果的影響
由圖5可知,蛋白脫除率和多糖損失率隨著Sevage試劑加入量的增加均呈不同程度的遞增趨勢,在Sevage試劑與發(fā)酵液配比(VSevage試劑∶V發(fā)酵液)在1∶2后蛋白質脫除率及多糖損失率趨于平衡。因此,確定Sevage試劑與發(fā)酵液配比(VSevage試劑∶V發(fā)酵液)為1∶2。
2.3.2 氯仿與正丁醇配比對脫蛋白效果的影響 由圖6可知,蛋白脫除率隨氯仿用量上升而增大,氯仿與正丁醇配比(V氯仿∶V正丁醇)在4∶1后蛋白質脫除率及多糖損失率趨于平衡。氯仿是引起蛋白變性的主要原因,蛋白脫除率隨氯仿加入量增高而升高;正丁醇會使多糖溶解,加入量越少,糖損失率越低。因此,確定氯仿與正丁醇配比(V氯仿∶V正丁醇)為4∶1。
表7 回歸方程方差分析?
圖3 不同因素對胞外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圖4 不同因素對胞內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2.3.3 振搖時間對脫蛋白效果的影響 由圖7可知,隨著振搖時間的增加,脫蛋白率呈上升趨勢,振搖時間越長,多糖溶液與Sevage試劑充分接觸,使蛋白脫除率升高,在15 min時達到最大值,之后基本不變。因此,確定振搖時間為15 min。
2.3.4 脫蛋白次數對脫蛋白效果的影響 由圖8可知,隨著脫蛋白次數增加,脫蛋白率呈上升趨勢,多糖溶液在脫蛋白初期蛋白脫除率比較高,在反復脫除時多糖內蛋白含量減少,在第3次后基本趨于平衡。因此,確定脫蛋白次數為3次。
圖5 Sevage試劑與發(fā)酵液配比對脫蛋白效果的影響
圖6 氯仿與正丁醇配比對脫蛋白效果的影響
圖7 振搖時間對脫蛋白效果的影響
采用單因素及響應面試驗對細腳蟲草多糖發(fā)酵提取及用Sevage法純化多糖條件進行優(yōu)化。通過優(yōu)化發(fā)酵條件及提取條件后,胞外多糖得率提高了37.89%,胞內多糖得率提高了24.59%。Sevage法胞內外多糖蛋白的脫除率均高于75%,具有良好的去雜純化效果且多糖損失較小。后期可采用超聲輔助提取、微波提取等方法進一步減少提取時間,提高提取效率;可以考慮用玉米粉、黃豆粉代替蛋白胨,以降低原料成本。此外,Sevage法脫蛋白雖具有較好的效果,但存在安全隱患,后續(xù)可以尋求酶法、吸附法等脫蛋白工藝。
圖8 脫蛋白次數對脫蛋白效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