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華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第二中學,河北 承德 068150)
當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素質教育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師角色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也面對更高的要求。在全球化及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等理由成為了英語教師在目前教育工作中的重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主要矛盾,學生課堂效率的高低是評價其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學習能力是一個人走向社會、存活與發(fā)展的重要基石。本文從四個方面入手闡述如何在英語課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巧妙新穎的導入設計會給學生強烈、新奇的感知,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集中注意力,并在大腦皮層形成對于新內容的興奮中心。靈活多變的教學設計能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語言點講解一向是英語閱讀課中的一個難點,可能有的教師會不置可否,對照講學案,通讀下來加以舉例,然后操練就大功告成了。但是,我經常會因為這種講解方式的枯燥心生不安,不愿意看到學生在上別的內容時興致勃勃,一接觸非常重要的語言點環(huán)節(jié)就死氣沉沉。機械的教授與記憶既然讓筆者感到厭倦:既然課文比較通俗易懂,何不把任務交給學生?以M3U1為例,我對學生說:“READING部分的文章大意我們已經了解了,相信大家也很清楚了感官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這節(jié)課我們要處理一些重要的語言點。不過,這次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以合作競賽的方式學習,優(yōu)勝組每人可得一分(我在開學時制訂過規(guī)則,凡答對題目、做對練習均可得一分,計入期末考評)。言畢,大家立刻躍躍欲試。我們開展過不少活動,但針對語言點還是第一次,我宣布了以下活動方式和規(guī)則
6人為一小組,共分8組。第一,進一步熟讀課文,試著翻譯全文。(課前準備)第二,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互相提問的方式確定有多少語言點。(6~8分鐘)第三,分工,分頭進行查字典、查閱資料等工作。(15分鐘)第四,我喊出口令1、2、3后,方可站起來為大家講解一點,一點一分。如此循環(huán),15分鐘內得分最多的小組獲勝。最后的幾分鐘由我進行補充說明。課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字典第一次顯得如此重要,有些學生負責校對工作,爭論聲此起彼伏。當我喊出口令后,沒有得到機會的學生有時還會提醒我站的位置,以免出現(xiàn)盲區(qū)。一節(jié)課下來,黑板上已經密密麻麻,比我課前準備得詳盡許多,學生的記筆也記得非常認真,畢竟是自己好不容易整合出來的。這個策略奏效了,但另一個理由接踵而來:學生對語言點的重難點把握不準。以前都是由我自己挑選,精心準備,去蕪存菁?,F(xiàn)在,在他們主講的課堂上,我這個補充說明作用是否更應該明顯一點?于是我在課上保留了學生搶答的權利,但把每組的權利限制在5次之內,也就是說每組準備5個語言點即可,但必須是最精華的5個語言點,著實要費一番腦筋了。這樣,每個人需要深思、爭論的地方就更多了,但是綜合每組的力量,總結出的語言點的確精煉了不少。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策略的知識?!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傳授給學生正確的學習策略是提高課堂學習效 率的關鍵。教師要給學生,把學生培養(yǎng)成“獵手”,而不是給學生現(xiàn)成的“獵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僅僅灌輸大量的知識是不夠的,逐漸讓學生掌握吸收知識和消化知識的策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有一課介紹了英國著名詩人Robert Burns和他的一首名詩A Red Red Rose。對于這篇課文,如果簡單處理一下也可以,畢竟里面的重難點沒有多少,但是我是個文學愛好者,特別希望借助一些名人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讓學生領略英文詩歌的獨特魅力。這部分既可以是純粹的閱讀課,也可以是能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能力的拓展課,我決定雙管齊下。以往我都是簡單處理一下課文以及語言點,或者是通讀全文,著重活動,這次我讓學生自己去處理了:第一,文章要讀熟,語言點不能忽略;第二,這首詩可以作為重點呈現(xiàn),可以翻譯,可以朗誦;第三,可以從作者以及同時期的詩人入手,尋找其他作品進行演繹。上課時,我大致通了一遍課文,劃了一些重點詞組。然后由每組選出的代表上臺,有的組從語言點開始分析,比較重要的還寫在黑板上,然后配樂朗誦了一下詩歌;有的組從詩歌入手,將它譯成了中文,朗誦時抑揚頓挫,煞有介事,因為是首情詩,大家很容易理解,有些學生竊竊私語,我用微笑提醒他們。絕大多數(shù)的組都把重點放在了詩歌上,于是我趁機呼吁進行一次朗誦比賽,第一回合必選文中這首詩,任選了5位學生上臺做評委,背對選手,聽聲給分,加上我的分數(shù),從8組中選出前5強。然后是自選環(huán)節(jié),可以是課后搜索的其他詩人的詩歌,也可以是朗讀課文節(jié)選。學生都表現(xiàn)得十分精彩,贏得陣陣掌聲。
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師?!焙椭C的師生關系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有時學生喜歡某門課程就是從喜歡授課教師開始的。教師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以愛換愛,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當然,及時、準確的批評指正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口語和上課的激情常被同事們夸獎,所以我總是在想如何把自己的優(yōu)勢運用到英語課堂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應該讓教師的每一句話都充滿激情,這些話能讓學生歡呼雀躍,激動不已,心曠神怡或義憤填膺。做到這一點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你的語言不能閃現(xiàn)出情感和花火,不能讓人熱血沸騰,不管你的話有多么深遠的作用,在學生聽來,他也是毫無生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