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旖
(江西省銅鼓中學,江西 銅鼓 336000)
引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趣味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高中生物教學“趣味課堂”構建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比利時的維薩里發(fā)表巨著《人體構造》揭示人體器官水平的結構,而其之所以能夠得到這一結論也是因為其在不斷思考與探究問題,這也從側面體現(xiàn)出了學習的先決條件還是在于問題的提出,這也是探究性學習的基礎與前提。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期間要想有效運用探究性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學期間來為學生設計出恰當?shù)膯栴},同時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來為學生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借由此來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從而幫助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知識與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細胞呼吸'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借助于多媒體輔助工具來為學生播放一段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食品,之后提出問題“同學們,將手伸入存儲糧食堆之中的話,我們?yōu)槭裁磿杏X到溫熱呢?"借由這一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探究思考欲望,讓學生對細胞呼吸產生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真正有效實現(xiàn)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在探究性學習期間,其教學重難點并非是知識講解,而是如何有效構建出高效且互動的師生教學環(huán)節(jié),讓生物教學知識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實現(xiàn)雙向傳輸,同時有效引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究,這樣自然能夠進一步提升探究性學習效果。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之上,教師需要充分意識到自身主導作用,在課堂之上巧妙設疑引發(fā)學生探究思維,而且還需要在教學課堂之上注重師生互動重要性,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師生互動模式下得到提升與發(fā)展。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不僅能夠讓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得以提升,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之上,要想有效提升生物課程教學質量,最好是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之中探究與思考,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例如,為了能夠讓學生真正初步學會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計數(shù)以及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的繪制,教師就可以在課程之中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到“培養(yǎng)液中酵母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實驗之中,而且最好是靈活的借助于各種問題來引導學生實踐與思考,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自主思考與探究,充分提升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教師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不到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對生物學產生厭煩的心理,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對此,教師要利用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顯微鏡使用常識》-課中,教師先對顯微鏡如何使用進行教學講解,然后讓每位學生輪流觀察顯微鏡下物體的變化,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對顯微鏡的使用記憶更為深刻,實踐與理論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內容,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效果得以保障。
教師可以圍繞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要求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目標,研究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了解學生的生物學習基礎、學習興趣等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相關的生活化情境,注重從生活中取材,進行情境引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教學《生物》教科書“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的保護”時,教師可以引入污水處理廠的圖片,利用多媒體播放污水處理廠從進水到出水的整個污水處理過程,讓學生感受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意識引導他們系統(tǒng)學習相關的課程內容,并聯(lián)系實際思考,提高執(zhí)行力。
在教學方式方面,教師也可以進行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如可以通過課前導入的方式布置生活化課題,讓學生提前研究,搜集相關的素材,并在課堂上分享;還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背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和具體的生活知識通過其他教學模式融合起來,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例如,在《生物》“遺傳與進化”“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搜集相關素材,設定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通過歸納、推理等方式深入學習、研究,從而不斷培育他們的理性思維和科學意識;還可以聯(lián)系社會熱點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如將上述教學內容和新型冠狀病毒結合起來,研究其細胞結構等讓學生在問題研究中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獲得成就感。
結論:趣味課堂的構建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探究,教師還可將其延伸至課外,通過在生活中舉辦相關生物知識競賽或課外種植等活動,讓學生結合實際,研究生物知識和結構,構建系統(tǒng)的認知體系,促進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