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姣
(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0)
如何促使人工智能與教師的教學相互融合,進而使得人工智能技術為幼兒教育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力,樹立起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促進幼兒階段教育的發(fā)展,使得幼兒學生在幼兒階段樹立起對世界正確的看法以及自身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并在另一方面促使教師的教學方式符合現(xiàn)代化發(fā)展潮流。
所謂人工智能是指對人類智能活動的過程進行研究,找到其活動的規(guī)律,進而構(gòu)建起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智能的人工系統(tǒng),并通過研究,促使計算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們自身的智能活動,計算機能夠去完成在以往需要人去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所涉及的教育方面,從整體上而言涉及了心理學科、計算機學科、語言學科等多方面,對教師的教育發(fā)揮著極大的影響。因此教育角度出發(fā)而言,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對教師的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在幼兒教育階段要想更好的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首先最重要就是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正確認知,教師的深刻認知有利于幼兒教育的更好開展。由于幼兒階段的學生整體年級偏小,對事物還沒有準確的認知,更別提對待事物是非的判斷,在這一階段的學生只會單純的對自身所見的事物進行模仿。這種強大的模仿能力對于幼兒階段教師的教學而言,既存在積極作用,同時也存在著消極作用,由于幼兒學生強大的模仿能力會促使幼兒階段的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很強,能夠很快的適應教師的各種教學方式的改變,并對現(xiàn)實世界有著更好的認知,但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避免幼兒學生對不正確事物的模仿,從而影響其健康成長。而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有利于教師更好的促進幼兒學生對學習的正確觀念。
對于當前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而言,由于歷史發(fā)展因素的制約和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新需求之間存在著相互矛盾的地方,因而使得在這一階段的教育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首先第一點幼兒教師對幼兒階段學生自身思維的了解程度不夠,教師的教學很多時候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學生進行教學講解,這樣教學方式對于幼兒學生的思維要求過高。部分幼兒教師過早的運用對待小學階段學生的標準要求幼兒學生,進而促使幼兒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抱有不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存在消極影響。其次第二點是目前幼兒教育的課程設置存在很大程度上不合理的地方,由于過分借鑒學生在其他學習階段的教學成果,沒有切實考慮到幼兒階段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而使得教學課程超出幼兒學生所能接受的范圍。基于以上種種背景情況,對教師而言,能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多角度的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首先一方面而言有利于對幼兒學生思維接受能力有著更好的理解,不會以不適宜的標準去要求幼兒學生。其次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可以幫助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科學的理念設計更為合適的教學課程,使得幼兒階段的教學課程真正有利于幼兒學生自身的成長,并符合幼兒自身的思維方式。
由于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的制約,因此使得幼兒階段的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難以得到提高。幼兒階段的教育對教師的依靠性很強,幼兒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在幼兒學生的教育中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基于這種情況下,學校要組織幼兒教師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提升教師自身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進而促使教師對幼兒學生的教育的推進。只有幼兒教師自身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有著更深一步的程度,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促進幼兒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從而更好的促使幼兒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蒙。其次對幼兒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只依靠學校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也同樣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同時要促進學生家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促使學生家長思維能力的成長,使得幼兒學生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受到人工智能技術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使得幼兒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得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雙重幫助,促使幼兒學生更好的受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促進幼兒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
人工智能發(fā)展是伴隨著目前經(jīng)濟發(fā)展下的必然趨勢,而在教學中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舉措,也是未來教育結(jié)構(gòu)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幼兒教育中促使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使得現(xiàn)代化的腳步從幼兒階段開始展開,促使幼兒教育為國家未來棟梁的成長奠定堅實而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