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玉屏民族中學,貴州 銅仁 554000)
新課程改革是一種全新教育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而即便這種教育理念具有較強的合理性,但仍需將這部分理論知識轉變?yōu)閷嶋H教學方法,才能在教學實踐中體現(xiàn)出其價值,教研員正是將這種教育理念轉化成教學實踐的帶頭人和引導者。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說,這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在教研過程中,教研員不可急于求成,應引導教師充分將課堂教學45 分鐘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時還應注意引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單純地關注教學結果,而應結合新課程改革內容,對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過程進行關注。教研員對教師這種理論層面的教學計劃指導,可以有效引領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方向。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模式下,教研員應引導教師探尋新課程改革的內部規(guī)律,同時對教材的實質進行開發(fā)和研究。新課程改革的過程,其實也就是教研員對其進行實踐的過程,這一過程所具有的特點是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并在這一基礎上,對教學方向進行把控、并對教學規(guī)律進行研究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研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研員應不斷完善并充實自我,并定期、定時與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研討,以此研發(fā)出教材的實質內容,進而尋求高中地理教學的更好發(fā)展路徑。同時,教研員與教師的工作職能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引導教師有效教學基礎上的,雖然教研員是為人之師、做人之范;但教研員也可做到拜人為師、學人之范,所以教研員也應多聽取教師的意見,以便更好地制定出合適的高中地理教學計劃。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模式下,教研員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中地理教材內容進行關注。首先是高中地理課程的選擇性、時代性、基礎性。在這種條件下,作為基礎的前提應是對學生必備的高中基礎地理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并結合時代發(fā)展,提供未來公民所必須了解的地理知識,更應在這一基礎上,增強學生的生活和生產能力以及學習地理所需要具備的能力。
無論從高中地理教材的使用層面,還是在教材的使用性的建設層面以及教材的使用傳播層面,各類高中學校的校本教材,在開發(fā)和應用層面,教研員都應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教研員應在教研活動中,引導教師對教材的編制以及修訂方面提出意見,不僅要將這些意見集中,同時更應將這些意見中的精髓進行提煉,結合當前高中地理的教學實踐以及當前的新課程標準改革,將教材內容進行編制和修訂,以此來保證高中地理教材的科學合理性及與時俱進性。
對于教研員來說,在培訓高中地理教師的過程中,首先自身應結合多年的地理學習、教學、視導和調研的經驗,建立一套具有個人特色、行之有效、言之有據(jù)的地理教學語言體系。一個合格的教研員,就應具有相對完善的地理教學話語體系,而且還可以根據(jù)教育場景的不同,對帶有自身特色的專屬話語場景進行建言,進而逐步形成解讀和闡釋的地理教學權威,并且在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情境中,引導教師將其進行實踐演示,進而形成一種趨同性較強的同質話語情境。
地理知識結構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因此教研員在培訓教師的過程中,首先應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邏輯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教學知識在結構上的嚴謹性。尤其是對于自主探究學習這一層面,教研員應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進行激發(fā);同時還應引導學生拓展探究模式,從生活和學習兩個層面,主動對地理知識進行獲取;并在獲取到地理知識以后,還應主動在生活層面對其進行運用,更要利用自身所學到的地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地理問題;最后還應學會將自身的地理知識對他人進行傳達。只有這種模式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探究式教學的成功。
地理教學評價體系,旨在對教師教的情況以及學生學的情況進行考核和判斷的過程,一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會對地理教學效果起到正向促進作用,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促進地理教學活動的展開。而教研員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改革地理教學評價體系,從多元化角度對教師的高中地理教學進行評價。并且還應對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體系進行優(yōu)化,將考核模式進行分解,引導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并以此作為考量教師教學成果的依據(jù),具體包括日常課堂學習態(tài)度、對地理實踐活動的參與熱情、地理的社會實踐能力、地理創(chuàng)新意識等。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同時也可以使教師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時加以改正。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研員應轉變觀念,對自身的工作職能以及社會價值進行重新審視,對自己進行一個恰當?shù)亩ㄎ?。并且在這一基礎上,對自身的教研行為進行審核,從而使高中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得到一個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