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仙·帕爾哈提
(武警工程大學烏魯木齊校區(qū),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由于維吾爾語和漢語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語法上的差異,與此同時,漢族學生大多并不具備維吾爾語學習的背景,因此在進行這一維吾爾語的教學過程當中,往往會面臨著不容小覷的問題。這就需要為漢族學生教授維吾爾語的教師能夠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的限制,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來為學生提升學習維吾爾語的興趣,從而改善他們的學習效果。
維吾爾語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課堂上,往往是以教師的填鴨式教學為主,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維吾爾語對于許多漢族學生來說本就較為陌生,其中的許多詞匯和語法掌握起來更是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之下,學生就更難提起對于維吾爾語學習的熱情,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動力難免大打折扣。而當前在許多教授維吾爾語的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當中,依然遵循著“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這樣一來,這種教學模式就必然無法全面地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而許多學生也就在這個過程當中不知不覺地掉隊了。
語言往往是文化的產物,而要想學好一門語言,更重要的是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許多漢族的學生之所以會在學習維吾爾語的過程當中困難重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深入的理解維吾爾族的文化背景,而這一問題也與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充分滲透相關的文化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當前很多為漢族學生教授維吾爾語的教師,都沒有真正在課堂當中進行教學的時候,為學生穿插文化背景的普及,讓學生對于維吾爾族的文化產生深刻的興趣。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然會大打折扣[1]。
學習語言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溝通和表達。但是當前很多漢語學生在學習維吾爾語之后,并沒有充分的機會來運用這門語言,久而久之,學生也無法將這一門語言內化到自己的心中,學習起來自然是難上加難。再加上在課堂上學習的時候,更多的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學生自然也就缺乏表達這門語言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就很難得到有力的提升。
學生之所以在學習維吾爾語的過程當中困難重重,本質上和教師單調的教學模式有著不容忽視的關聯(lián)。而為了徹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設多種靈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從本質上提升學習這門語言的熱情[2]。為此,教師可以使用微視頻等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當中,為學生播放關于維吾爾語的相關視頻,讓學生能夠在視頻當中感受到維吾爾語學習特點,進而提升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在學習語法的過程當中,能夠和其他的小組成員一起討論維吾爾族語法和中文語法之間的差別和相同之處,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樂趣也能夠倍增。
要想學習一門語言,必須從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開始。而在學習維吾爾語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必須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來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比如說,老師可以定期帶學生參加一些維吾爾族的文化活動,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文化活動來更加深刻的理解維吾爾民族的文化,進而產生學習語言的動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更多的為學生介紹維吾爾族的相關民俗的知識,并且向學生介紹文化和語言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學生也能夠擁有足夠的知識背景,來理解維吾爾語這門語言[2]。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生活當中去體驗維吾爾語的表達方法。而在沒有條件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語言角,讓學生每周都擁有2~3次的時間,在這里用維吾爾語進行溝通和表達。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維吾爾語演講大賽,讓學生過演講自己寫作的維吾爾語文章,表達自己的思想,鍛煉自己的維吾爾語表達能力[2]。
很多漢族學生之所以無法有效的學習維吾爾語這門語言,在很大程度上也和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有著不容小覷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改變教學模式的同時,也可以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和學生進行的交流,和學生溝通自己學習維吾爾語時的體會,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和教師平等溝通的前提下,獲得更為持久的學習維吾爾語的動力。
維吾爾語作為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背后也承載著維吾爾族悠久的文化。而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語言的過程當中,由于缺乏足夠的語言背景和語法知識等原因,往往會面臨著諸多的困難。此時就更加需要教師有耐心的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靈活的教學方法,并且在這個過程當中,為學生搭建運用語言的平臺,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機會,掌握這門語言、應用這門語言,從而提高學習維吾爾語的效率,將這門語言帶到生活當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