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桑郎鎮(zhèn)述里小學,貴州 黔西南 552304)
從新課程標準的內容可以看出,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是學習數學知識,而且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會有所不同。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強,能迅速掌握知識,并能迅速學會應用;有的學生則相反,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在學習中會遇到困難。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助于他們快速理解知識。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時期數學教師應摒棄舊的思想理論,與時俱進,堅持學習實踐,使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成長相適應。
教師進行問題設計的基本前提是數學專業(yè)知識。教師只有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才能設計出有效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提供數學發(fā)展的空間。教師可以通過參加專業(yè)培訓或閱讀相關書刊,提高數學教學理論水平。小學數學教師也應參加公開課活動,總結和反思其他教師的優(yōu)缺點,以提升問題設計能力。此外,教師在有理論支持的情況下,應多做一些高質量的數學題(如奧運數學競賽題),提高問題意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只有親身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才能抓住問題設計的關鍵,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設計出有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問題。
數學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數學學習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教材通常是在學習和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由專家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文本材料展示。這本教科書是教師和學生學習的有力材料。教材中的許多符號、圖片、圖標詞和問題表達是教師設計問題的基礎材料。只有深刻理解編輯的意圖,認識到深刻的數學思想和教育內涵,才能把握問題設計的方向。教材分析是教師備課的一項必要工作。課前教師必須參照課程標準,合理整合教材,調整教材內容順序,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
問題設計應以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備課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全班的整體情況,甚至每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使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能將新知識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引導學生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在解題過程中,要學會“學數學”,提高思維能力。
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數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設計中,要把生活實踐作為促進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催化劑,把數學問題與生活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有用性和數學學習的快樂。數學問題的情境類型是多種多樣,既可以出自生活實際,也可以出自數學自身的發(fā)展。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密切的問題情境更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教材提供的問題情境的基礎上改編,增強問題情境的探究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也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如學生熟悉的家庭環(huán)境、操場、超市、校園等等都可以成為問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適合學情的問題情境,這要求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生活實際,在教學和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以便從中得到設計問題情境的靈感,尋找最適當的問題情境,使問題得到最佳解決。
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在問題中總結知識,從而實現新課程標準的螺旋式教學模式。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探索、總結,再由教師引導、總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知識對他們的無窮魅力。在新課程中,要使課堂上的“教”成為師生之間的討論,讓“學”走進課堂,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必拘泥于形式,比如沒有課的時候,學生一定要坐在關鍵的位置,一定要大聲朗讀。我們可以讓學生一起學習,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幾個小組等等。研究過程越深入越好。這樣,學生既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又能感受到知識帶來的智慧碰撞。最后,通過學生的探索、抽象和概括,達到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就經歷了探究的過程。在不久的將來,即使學生忘記了他們的知識,那么這種方法仍然存在,并且將在未來被無限地使用。
21世紀的教育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為國家培養(yǎng)大批具備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第一位,盡量使得每一個受過教育的學生都能夠盡可能的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出科學決策,進行有所創(chuàng)新的工作。通過接受教育,真正學會了思維的受教育者,無論對于社會還是受教育者個人,其意義都是重大而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