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邯鄲 057550)
收縮裂縫的種類主要分為塑性收縮裂縫和干縮裂縫兩類。
1.塑性收縮裂縫:在混凝土結構的表面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裂縫,這種裂縫的形成形狀沒有規(guī)律性,長度也不盡相同,它們之間也沒有連貫性。塑性收縮裂縫主要出現是由于在澆筑時,混凝土暴露在露天的情況下,在澆筑后,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然天氣的影響,這種裂縫一般不會在澆筑的時候顯現出來,會在澆筑幾個小時候慢慢出現。
2.干縮裂縫:這種裂縫和塑性收縮裂縫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出現的時間不同,它一般是出現在混凝土快凝固的時候,混凝土的表面會出現裂縫,這些裂縫的大小一般在0.05~0.2mm之間。在凝固前出現的這些裂縫,梁板這類構件多沿短方向分布,并出現在相鄰的鋼筋之間。這種裂縫是由于受到天氣的影響,混凝土在不斷的凝固過程中,水分蒸發(fā)的比較快,混凝土中的凝膠體干縮引起了初始應力,導致出現裂縫。
溫度裂縫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溫度、焊接和混凝土內部的水化熱作用影響,冷熱變化比較顯著,導致混凝土內部結構的收縮或者膨脹,導致出現裂縫。這幾種原因產生的裂縫也不太相同,環(huán)境溫度產生的裂縫往往會出現在桿件截面,焊接產生的裂縫往往出現在焊接周邊,水熱化產生的裂縫多平行于結構的短邊。下面我們將詳細的分析這三類原因引起的裂縫。
1.由于溫度引起的裂縫主要出現在高溫車間、冷藏室等一些溫度驟變比較大的環(huán)境中,這些裂縫一般平行于梁板結構的短邊。
2.混凝土在澆筑后,會慢慢的硬化,在這個過程中,水泥本身會釋放出比較多的熱量,這就會提高混凝土內部的溫度,這樣混凝土內外部溫度會出現較大的不同,此時如果未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的話,就會出現裂縫。
3.焊接裂縫預制構件安裝時預埋件因焊接措施不當,也會使周邊的混凝土產生裂縫。
混凝土中的鋼筋在由于某些原因,會出現銹蝕的情況,而且這些銹蝕會產生膨脹,進一步使混凝土開裂,降低鋼筋和混凝土之間的粘合力,同時會降低混凝土整體結構的功能,耐久性不斷下降。
是指混凝土結構受外力影響引起的裂縫。我們常用的一般的混凝土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許有裂縫的,但其中的構件會由設計的錯誤、荷載過大、施工質量等原因會使這些裂縫不斷擴大,超出規(guī)定要求的范圍。
由于水泥安定性不良使混凝土產生裂縫,裂縫的形式通常遍及結構的表面,形狀如同龜裂,嚴重的可使構件彎曲、松脆或崩潰。水泥安定性不良主要是水泥熟料燒結不充分而產生較多的游離氧化鈣,它在凝結硬化過程中水化很慢,當水泥已經凝結硬化后它還在繼續(xù)起水化作用,破壞已經硬化的水泥石結構,使結構構件的體積發(fā)生不均勻變化而產生裂縫。使用安定性不良的水泥會降低結構或構件的承載力,嚴重的還會造成結構的承載力破壞。
地基沉降的不平衡也會導致產生裂縫,不均勻沉降產生的裂縫多屬貫穿性裂縫,其走向與沉降情況有關,一般表現為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發(fā)展。
材料是構成建筑的基本物質,對材料的正確運用,合理發(fā)揮出材料的受力特性,也必然是新的結構形態(tài)迸發(fā)的源泉。新型建筑用鋼和高強與超高強混凝土已經在國內外大量使用于高層和超高層建筑,以大大減少材料用量,減少建筑物截面,提高建筑使用面積,降低建筑物自重載荷和制造成本。鋼纖維、化學短纖維與碳纖維等新材料也正在進入建筑結構領域,膜材料、復合木材料、紙結構材料、玻璃結構材料等有力地推動著結構的變革。
選擇地基基礎方案時,一般都優(yōu)先考慮采用淺基礎,持力層設置在天然土層上。上部結構的層數與荷載情況是選擇基礎形式的重要因素。層數越多,荷載越大,要求基礎的承載能力和總體剛度越大。上部結構的結構形式和結構體系也直接影響基礎形式的選擇。不同的上部結構對于地基不均勻,變形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1.沉降縫的設置。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應設置沉降縫:地基土的壓縮性有明顯差異處;平面形狀復雜的建筑物轉折部位;高度差異或荷載差異處;建筑結構(或基礎)類型不同處;過長的磚石承重結構或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適當部位;局部地下室的邊緣;地基基礎處理方法不同處。
2.伸縮縫的設置。排架結構的柱高(從基礎頂面算起)低于8m時,宜適當減小伸縮縫間距。位于氣候干燥地區(qū),夏季炎熱且暴雨頻繁地區(qū)的結構或經常處于高溫作用下的結構,可按照使用經驗適當減小伸縮縫間距。伸縮縫間距尚應考慮施工條件的影響,必要時(如材料收縮較大或室內結構因施工外露時間較長)宜適當減小伸縮縫間距。
總之,在現代建筑中混凝土裂縫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產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種。建筑工程一旦出現裂縫,將會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對其成因進行分析并加以控制,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消除安全隱患。